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以会 《社区》2008,(18):31-31
在绿草如茵的平原上悠然吃草的绵羊,一幢幢庭院里百花争艳的石屋……这些经常出现在图画绘本以及童话里的景致,实际上这就像是英国乡间小镇的风光。人在这里一呼一吸都是新鲜的空气和其中夹带着的青涩的田园气息,能净化疲惫、洗涤绷紧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郭慧英  李薇 《社区》2002,(6):63-64
作为英资企业的中方雇员,几年前我随英国上司马丁到古城西安公干。面对西安繁华的市中心,马丁无动于衷;到了仿古街,他却一下兴奋起来:“(口每)!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西安古城,这就是中国,多美!” 让马丁遗憾的是这条街太短了,他还替这条街担心,怕有一天会将高楼大厦建到这  相似文献   

3.
苏平 《21世纪》2010,(4):72-72
不久前,内政部移民事务次长伍勒斯透露,他正在推动把“排队”作为移民融入英国社会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他致力把“排队的艺术”列入入籍考试必读的《英国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英国十大怪     
《阅读与作文》2014,(11):54-55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人类的基本生活习性总应该有一些共同原则。所以。我对英国的某些事情总是摆脱不了奇怪的感觉.兹选其中之十。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琪 《北京纪事》2013,(6):70-73
1986年,29岁的英国小伙威廉在英国一家旅行公司的赞助下,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长城探险之旅。探险结束后,他爱上了长城。并决定定居中国。从独自去长城捡垃圾,到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在中国的26年间,威廉始终在从事保护长城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曹劼 《社区》2014,(35):36-36
面对商店橱窗里的各款名牌包包,肉身凡胎的英国人不可能不动心。但你要在这个国家的街头、车厢里仔细留意,不少英国绅士打扮的当地人手中的公文包都是破旧得不行。这些抽得起雪茄、开得起豪车的英国人为什么在换一个公文包上这么“抠门”?其实和英国当地社会文化非常有关系。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越不经常换公文包,因为看起来破旧的公文包恰恰体现出这群人的社会地位稳固,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7.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 ,在世界各民族中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可追溯的历史根源。英国人的姓名同其他民族的姓名一样 ,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英国人的姓和名都可以按照其起源和语义进行分类 ,从中可以看出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历史事件、自然环境、职业、宗教等因素对姓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选用这些姓名时寄予的各种愿望  相似文献   

8.
郭莹 《社区》2003,(16):64-64
彩票置于枕下每周三、周六最能牵动全体英国人心的要事,莫过于晚8点BBC电视台现场直播全英国彩票开奖晚会,新的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将在此刻诞生。彩票主办公司公布的资料显示,英国人最热衷将彩票置于枕头下,人在财在,或精心将彩票压在《圣经》里期冀上帝显灵。同时围绕着彩票诞生的悲喜剧,始终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上帝捉弄了他一男士坚定不移地购买同一组号码16个星期后,终于盼来这6个数字中了头等大奖:2300万英镑彩金。然而不幸的是恰恰那个星期他忘了续买,于是他认定这是上帝故意捉弄惩罚他,爬上阁楼饮弹自尽,遗下一对年幼子女…  相似文献   

9.
张晓 《社区》2003,(16):28-28
近日,英国鲁顿士学副校长蒂姆·博特斯沃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特别是人民生活的发展情况。博特斯沃原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著名学者,先后七、八次访问过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些年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他说,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使他能够对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某些比较。博特斯沃介绍说,20年前英国经济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转折时期,当时英国的制造业迅速萎缩,而金融、保险、股票、服务业异军突起。英国80年代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不过,从那以后,英国经济年均增长2.5%,英国公民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举例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0.
李有观 《社区》2008,(30):54-55
49岁的英国人富兰克林在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上班,他每晚都迫不及待地赶火车返回苏塞克斯郡乡下的家中,希望能挤点时间摆弄"园艺"。然而,富兰克林的园子里种的不是玫瑰,而是各类蔬菜,这是大约70位邻居们的“菜篮子”。他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这件事太鼓舞人心了。”  相似文献   

11.
李玫忆 《社区》2008,(2):45-46
悠闲生活,高效工作。在北欧人的心里,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可侵犯的权利。据瑞典中央统计局统计,一个瑞典人一生只有8%的时间是在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化是物的文化,人文文化是精神文化,人是物质实体与精神主体的统一体。所以人类既有科技文化,也有人文文化。人的物质实体是动物体,所以人始终具有动物性,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人文文化的最根本的价值是超越人的动物性。在自然生存中,系统的科技文化尚未形成,人文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技术生存中,科技文化成为极其强势的主导文化,人文文化受到“挤压”。物本主义盛行,要对两种文化进行协调。未来将是艺术生存,人类彻底超越了动物性,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苏州人”作为一个动态的文化概念 ,从历时性的纵向层面与共时性的横向截面 ,展示与剖析了苏州人的人文风貌及其文化包孕。文中认为 ,“水——园林——状元”这一脉落构成了塑就苏州人性格之文化背景的内在机制 ;“小、柔、雅、灵”则是其文化形态上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文中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 ,探讨了苏州人性格之演化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梦芝 《社区》2011,(26):36-36
与我们公司合资的英国企业需要技术人员.公司派我和一位英国同事前往。在飞机上,同事告诉我,到了英国之后,首先要适应的就是英国人的抱怨和唠叨。很快我就见识了英国人的“抱怨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二战后至60年代初,西印度群岛人掀起了移民英国的高峰.他们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许多民族聚居区,积极与英国白人通婚,努力参与英国的劳动市场与政治领域,期望融入英国社会.但是,作为一支黑人移民群体,他们在英国的同化之路,却遭遇到严重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们公司和英国一家钢铁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作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到英国去工作了两年,算是打洋工,这段经历增长了我的见识。刚来英国不久,我就发现在伦敦的地铁里、公共汽车上、街道边、酒吧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捧着书的英国人。英国人喜爱读书是世界有名的,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大多数英国人也许会对电视台、广播电台所讲的东西抱点怀疑的态度,但一致认为书里讲的东西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往往是深信不疑。一次我到同事克勒家作客,克勒的夫人曼琳女士非常贤惠,看她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过去帮她煮土豆。煮了一会土豆,我看见锅  相似文献   

17.
梦芝 《社区》2011,(33):54-55
在伦敦生活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英国老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伦敦的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人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方木鱼 《社区》2014,(26):34-34
英国人热爱读书看报,尤其爱读小说的民族特性是世界闻名的。在英国学习期间,我就亲眼目睹了形形色色的英国“书虫”。地铁、公车、路旁的长椅以及纪念馆的台阶和阳光下的咖啡馆里,到处可见阅读者们安静怡然的身影。不过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英国,即使身为乞丐也不忘读书。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与价值观密切相联,并对民族性格产生影响。由世界观导致的认识论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性格,在双方交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刘卫 《社区》2009,(24):58-58
虽然身处异周他乡,贸易小组的老郭不改早上跑步的习惯。那天在伦敦商业街的一家酒店“下榻”后,他怕跑迷了路,硬拉上我“作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