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至2008年的普利策奖特稿奖作品以悲剧报道为主,具有鲜明的悲剧审美特色:注重表现悲剧中闪亮的人性光辉;悲剧报道的目的在于激发受众心灵深处的悲悯性、悲愤性和悲壮性;传达出一种沉思之美。普利策奖特稿的作者大都是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社会悲剧,能以强烈的悲剧审美意识加以报道。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会将这样的作品推上普利策新闻奖的领奖台,反映了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对新闻工作者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种赞赏和认可。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珀尔·巴克(中文名赛珍珠)少年时代曾随传教土的父亲来镇江“崇实女校”学习.她酷爱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攻读过中国的经书.一九一四年在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崇实女校”教授英文.可以说,镇江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对镇江人民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九三一年她发表了成名作《大地》,一九三二年该书获普利策奖金.以后又发表了《儿子们》(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的私人史出版热记录着不同民族的大历史"虽然书名叫作《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但它的确也是很多其他事情的历史。"1998年,美国女出版人凯瑟琳·格雷汉姆(Katharine Graham)的自传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在接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采访的末尾,她轻描淡写地说。作为一名自传作者,凯瑟琳·格雷汉姆对美国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1963年开始,她执掌《华盛顿邮报》整整30年。而她所说的"很多其他事情",除了写到了自己那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丈夫菲利普·格雷  相似文献   

4.
玛丽琳·鲁滨逊是当代美国最重要和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吉利德》获得了2005年普利策奖。用德里达解构思路展开的路线图来分析这部名著,尝试用一个更加流动的边界概念来参与探究二元论这一复杂化问题,对《吉利德》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更加深刻的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充分领略到解构在文学与哲学之间互动的那种神奇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世界名著,《宠儿》是她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其现代哥特手法的运用与革新,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种族主题与哥特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颠覆了西方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以1979~2008年度普利策奖新闻特稿奖作品为个案,对普利策奖特稿长达30年的性别与女性形象传播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普利策奖新闻特稿奖作品中的女性新闻人物多为受犯罪伤害和病痛、贫困折磨的女性,以弱势群体、下层阶级为主,呈现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整体形象,选题多与生、老、病、死相关,悲剧居多。其中不乏闪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弱势女性的抗争进取和美好心灵。女性所受的伤害多集中在男性暴力、种族压迫、经济穷困、暴力凶杀等方面,暴露了美国司法系统的一些重大缺陷和社会救助系统的不完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对女性和性别传播重视,尤其是对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这种关注与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有极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从建校至今,共产生了6名美国总统,37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0名普利策奖得主。哈佛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蓝眼睛》之后,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苏拉》、《所罗门之歌》、《黑孩》、《宠儿》以及《爵士乐》等。其中《宠儿》获全国书评界奖提名后又获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奖以及罗伯特·肯尼迪奖。1993年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的非洲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曾4次荣获普利策奖,其十四行诗《丝绸帐篷》就收录于他1943年第4次获得普利策奖的诗集《一棵作证的树》。以文体学理论为基础,对此诗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语音、格律、意象和隐喻这4个层面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并以此达到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蓝眼睛》之后,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苏拉》、《所罗门之歌》、《黑孩》、《宠儿》以及《爵士乐》等。其中《宠儿》获全国书评界奖提名后又获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奖以及罗伯特·肯尼迪奖。1993年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的非洲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叙事语法指新闻报道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形态、逻辑与原则。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语法的特征表现为:1.事件序列形态上呈现出核心事件复线与卫星事件藕型相交模式;2.事件组合逻辑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3.事件组合原则为揭露事实真相,呈现人生百态。这些特征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新闻文本的属性使然,更确保了其新闻文本预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戴镣而舞——《丝绸帐篷》之生命华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次荣获普利策诗歌奖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其十四行诗《丝绸帐篷》力透纸背,表现出多层次的真实意义。在传统的诗歌欣赏和新兴的诗歌隐喻解密的双层面视角下,这首十四行诗以其词语和意义、诗体等表层形式展示内容,以日常语言思维的隐喻方式蕴含深层意义。这一特点充分展示了在传统诗歌格律的约束中,诗人娴熟地表达诗情人生的自由,在优美的格律和简单易懂的日常语言表达中,抒展诗人对于"她"———诗歌女神之情怀:戴镣舞出自白式的十四行诗,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相似文献   

13.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难以进人中国主流新闻研究的视野,更少有人将之与中国的新闻奖做对比.新闻奖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该文另辟蹊径,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新闻价值、报道题材、思维方式、写作特点、奖项设置等方面入手,为我们打开一扇独特的视窗来探析中西传媒新世纪的价值取向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佚名 《21世纪》2010,(3):18-19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有教养的犹太谷物商,母亲是奥地利日耳曼人。童年时代他在布达佩斯的贵族学校跟随私人教师学习德语和法语,并培养了对欧洲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7,(2)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一次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两个小女孩虔诚地请他签名。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托妮·莫里森说话的时候,美国人都在听”。  相似文献   

17.
译者按1931年赛珍珠出版了她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大地》,立刻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次年即获普利策奖。然而,《大地》毕竟是描写中国以及中国农民的生活的作品,因此,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似乎更有发言权。事实上,《大地》在出版以后,在中国文学界同样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三十年代就翻译出版了8个中文译本,对其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这里译介的是最早发表的、由东方人用英文撰写的书评。这三篇书评在我国的赛珍珠研究界不大为人所知,所以不常被人提及,个别文章在提到时也语焉不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译出的第三篇文章的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第94届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在网络传播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网络元素大大增强.其透露出来的评选导向是:新媒体的价值取向在于公共利益为先和非盈利性质,业务上重新重视调查性新闻报道,经营上注重新老媒体的资源共享,形象上更关注草根阶层,并重视促进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其最新的变动趋势集中表现为:网络媒体在普利策新闻奖框架里评价因素的出现,并且与专业主义的新闻价值判断-环境新闻理念相结合,使得非盈利模式的网络媒体在公共利益领域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与更高的期待.这也许是美国网络媒体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曾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论文从大地是大自然的象征,女性与土地的合二为一以及男性与土地的背离方面解读小说《母亲》,并探究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母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托妮.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文学的拼贴、戏仿和反讽等表现手法,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颠覆了西方的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