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祝家庄人,生于1881年2月13日(清光绪七年正月十五日)。其父张万福是喇叭手,①其母侯氏是巫婆。张幼年读过一年私塾,十二三岁时助其父掌铙钹,还在邻村一家酒铺当过小伙计。十五六岁时去东北,由矿工、矿警流落为胡匪,后辗转到海参崴,当上了华商总会的门警头目。②辛亥革命后,他投机钻营于军界,终于在奉系军阀张作霖卵翼下发迹,1925年至1928年间,担任山东督军,兼任直鲁联军总司令和安国军副总司令,成了著名的反动军阀。朱德同志曾说过,张宗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他以他的高大、蛮干、家财、妾侍和白俄部队闻名于世。”③剖析和评价张宗昌的一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军阀的特点,了解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当采取的主要斗争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 在近代山东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象走马灯似地来而复往,去而复还,互相角逐,争霸称雄,将整个山东糟踏得破烂不堪,不可收拾.而其中最著名者,即韩复榘与张宗昌这两人.关于韩复榘的历史,山东大学历史系吕伟俊所著《韩复榘》早已问世;至于张宗昌,他的传记最近也由吕伟俊所完成,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一生的阅历又  相似文献   

3.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4.
嵇康新论     
毛泽东同志早就要求我们清理古代文化遗产,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同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三国末年,安徽亳县人嵇康因为猛烈地反对封建儒学,为世族地主阶级所杀害,他的思想是多少带有民主性的。鲁迅先生曾经校订他的诗文。可是,号称“反儒”的“四人帮”,却不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瞿秋白在对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在两个方面表现了不成功之处:一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是没有打倒一切封建势力,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政权仍旧掌握在封建官僚和军阀手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二是没有一个彻底的团结的真正能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6.
<正> 从192年1月至1928年4月,北洋军阀在山东统治了16年多。统治山东的军阀政客依次为张广建(1912年1月兼署巡抚,3月改称都督)、周自齐(1912·3~1913·8)、靳云鹏(1913·8~1916·5)、张怀芝(191·5~1918·11)、张树元(1918·11~1919·12)、田中玉(1919·12~1923·10)、郑士琦(192·10~1925·4)、张宗昌(1925·4~1928·4)。这个时期,若按统治山东的军阀派属来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12年至1916年袁世凯病死是袁氏党羽(张广建、周自齐、靳云鹏)统治阶段;从1916年至1925年是段祺瑞皖系军阀势力(张怀芝、张树元、毋中玉、郑士琦)统治阶段;从1925年至1928年是张作霖奉系军阀势力(张宗昌)统治阶段。尽管政权更迭,花样翻新,但统治者都是割据一方(山东)的地方军阀,不仅有着一般军阀的共性,而且有着地方军阀的特殊性,有些特性更具典型性。细细分析归结,山东军阀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化,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得很明确。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  相似文献   

8.
<正> 提起韩复榘,山东上了年纪的人是无人不晓的,都知道他是个“大草包”,他的笑话、轶闻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从历史上看,韩复榘则是一个典型的军阀,独霸一方的土皇帝。本文就这个问题仅从他一生中的若干方面作一些评述。一、韩复榘是从西北军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军阀  相似文献   

9.
一川陕苏区位于川陕边界的大巴山地区,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军到来之前,这一地区原为军阀田颂尧的二十九军的“防区”。在军阀、官僚和地主阶级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之下,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军阀田颂尧是川北地区的土皇帝。他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同时,还大搞“田赋预征”,一年数征,年年“预征”。据吕平登的《四川农邨经济》一书记载:一九三二年,川北的田赋竟预征到了一九七八年。真是骇人听闻! 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也是很残  相似文献   

10.
<正> 把先烈英迹载诸史册,垂教后来,是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由张绍麟同志主编、青岛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李慰农烈士专集》,就是在这方面比较有份量、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李慰农,原名李尔珍,又名李味农,化名锄斧、李伦,1895年9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油坊郑村的一个佃农家庭,五四时期在芜湖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活动,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在法国巴黎创建“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1月回国,任中共中央特派员,赴山东工作,后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的身份来青岛工作,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1925年7月被封建军阀张宗昌逮捕,不久,在团岛英勇就义。该书荟萃了李慰农烈士在巢县、芜湖、法国、苏  相似文献   

11.
伍廷芳是晚清遐迩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奠基人之一。理论上,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独裁,向往民主共和;他还参与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结束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历史。本文对其法律思想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3.
“心学”,就广义讲,指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形态,就狭义讲,则指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流派。这两种意义在王阳明哲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王阳明是中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集中国心学之大成。他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论证世间一切事物都在人心内,依心而有,一切唯心,心外无物,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直接提出宇宙与心知的关系问题,使其哲学带有中外主观唯心论的一般特点;他把具有封建道德观念特点的伦理本体引向内心,要人从内心深处去追求成为圣人、完人的真理,这又使他的哲学充  相似文献   

14.
<正> 康有为的思想体系,正如他的政治生涯一样,是相当驳杂的;他的伦理观,也有许多前后相悖、自相矛盾和中西杂揉的地方。他后期主张“以孔教为国教”,不遗余力地用“旧道德”反对“新道德”,都说明封建道德在他头脑中居于很突出的地位。然而,康有为早期的伦理观,却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他公开否定“义理之性”的存在,就是对封建道德从根基上的否定。如果说康有为所领导的维新运动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那末,他的理欲观则是我国近代以破除封建道德、建设资产阶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思想变革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社会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封建经济曾经有过高度的繁荣:科学技术、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曾达到举世无双的地步.但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的却不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而是“百代兴亡朝复暮”的一部王朝更替史;与王朝兴衰相交织的大小数千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和无数次封建官僚军阀争权夺利的动乱;在人们面  相似文献   

16.
1918年5月,滇、桂军阀为了排斥孙中山,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一般论著都以此作为孙中山对军阀本性认识发生“质变”的标志和根据.这一概括是否符合实际?孙中山是否在自己的政治行动中如同宣言那样实行了依靠工农群众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政策?是可以研究的. 笔者坚持认为,虽经共产党人的帮助,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实践、革命战略的重心,仍然是依靠军阀反军阀,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依靠工农群众反军阀.他仅能做到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能做到的这一步.超出此点,即意味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本人是“终身不悟”的.我们不是看他说过什么,而是看他做过什么.现就一些重大战争问题看孙中山与军阀的关系,再述管见,求教于胡显中同志与学术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一、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结有不解之缘顾名思义,“平均”与“特权”判若水火,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势不两立。事实却并不尽然。从陈胜到洪秀全,一切旧式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一开始就与封建特权主义结有不解之缘。哪里有平均主义,那里就有封建特权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从来也没有同情和赞赏过工人。他认为工人是“一种社会的零”,“应该为强有力的手段所控制”;认为通过工人选举出的政府是“唯一不负责任的政府”,減少主人劳动时間”就会抬高物价,等于侵犯人类的资本”;他还誣衊工人是“野蛮人的前卫”。如果一定要说他还同情和赞赏过工人,那也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即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因为在当时,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比封建貴族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显然大得多,自然他就要联合其他一切力量来反对当时的主要敌人——资产阶級。巴尔扎克虽然也写过无产阶级,但那並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而是貴族与貴族之友。因之,以巴尔扎克对工人的态度来断定其世界观中有进步的民主的因素,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十封建中期的小说和戏剧1.小说的进展在封建初期已经萌芽了的小说与戏剧,到封建中期内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我们先论述这时期的小说。小说的进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秦汉两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和封建初期的小说是很接近的。庄子外物篇讲到“饰小说以干县令”,但和我们所谓小说是不同的。桓谭新论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和後代渐渐接近了。综合他们的话,小说大约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产生於民间,流行於民间;第二,它不空谈理论,而结合实际生活;第三,它能反映民间情况,可作为劳动人民的言论看。由於桓、班两人的阶级限制,他们对小说不免都抱着轻蔑的态度;但他们所说“小说”的性质,也还多少能接触到真实的边缘的。  相似文献   

20.
一人们在讨论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时,都更多地强调其政治和思想意义,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旗帜,对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猛烈的冲击。实际上,五四运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除了上述这些意义之外,我们认为,五四运动反对封建、落后、愚昧的思想文化的实质是抛弃其外在形式,核心问题在于提倡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人的觉醒与人的解放,即人性的复归。回顾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这一段热闹非凡的社会历史,无论其间有多少种思潮、多少种主义,我们都不难从中看出其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