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默示许可是知识产权默示许可的一个下位概念,对著作权默示许可是权利限制的一种方式还是属于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关系存有争论。对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进行定性应当追本溯源,进而将之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等权利限制制度进行比较,最后以意思表示为支撑展示著作权默示许可与许可合同的契合性,可以确定著作权默示许可是基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选择的法律行为,是著作权人对其权利的一种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著作权人权利扩张不可避免,著作权限制制度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金字塔"和"里基森光谱"学说虽然从不同角度指明了行为人在处理著作权相关事宜时的行为界限,但未免太过笼统,忽略了法定许可在著作权限制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从完善著作权限制制度相关理论的立场出发,应认真思考著作权法定许可在合理使用、授权许可和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法定许可是著作权限制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安排,是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达成的一种理性妥协。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法中通行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它允许作品的传播者与使用者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而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只有在理论上论证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在立法中保证其科学性,才能使著作权法律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其立法目的。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4.
版权瑕疵是指作为出版合同客体的作品存在侵犯他人权利或附有他人的权利负担的不圆满状态。司法实务中的版权瑕疵主要包括作品侵犯他人人格权、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权利过期、重复许可和违反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等类型。在出版合同履行过程中,若版权存在以上瑕疵,出版者可以通过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减价、要求著作权人补充履行、依法解除合同或请求损害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作权法》第27条"许可使用合同和转让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这是著作法条文中为数不多不吝笔墨提到著作使用人的条文。著作权法平衡著作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社会公共利益是所有私人权益的总和。我国《著作权法》自1990年9月7日制定以来,以著作权保护为中心,仅有很少的条文是以限制权利、抗辩或例外的方式保留使用人权益。要了解著作使用人在著作权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应同时考量消极与积极两种类型的著作使用人。从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和公共利益角度、平衡激励与使用关系角度及经济学角度考察著作使用人权益的正当性,结合我国和美国的判例来完善著作使用人制度中尤为重要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给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带来新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问题需要审慎对待。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有其法学基础、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归根结底是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问题。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从法律上来讲,要解决好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析我国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是对著作权限制的两项重要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赋予著作权人广泛权利的同时,也对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作了较大调整。修订后的合理使用制度,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与国际公约基本相协调;网络媒体享有了合理使用;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也得到了保留。调整后的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取消了表演者、录音制作者的法定许可,增加了教科书编写的法定许可使用,也将广播组织原有的免费使用情形变更为法定许可使用。从总体上讲,权利限制的调整,提高了本国作品著作权人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首先明确出版者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性质,是法定权利,还是合同权利,或是法定和合同混合性权利;是著作权,还是邻接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版者与著作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限制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作权法在充分注重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不应够忽略保护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用作品的正当权益 .有必要采取以合理使用 ,法定使用 ,强制许可 ,和其它方式 (权利穷竭和社会利益或公共秩序保留 )对著作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品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权利人难以有效地许可和转让权利,从而限制了电影作品的广泛传播和使用。而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为使用者发放"一揽子"许可,从而有效地实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影作品的广泛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著作权人权利范围的扩张,从而破坏了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激化了权利人与使用者的矛盾。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权利限制方面的明确立法,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纠纷却层出不穷,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了困难。通过对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分析和比较,可得出有益的启示,应从权能限制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这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权利限制。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利用工作中,特别是在对外提供利用过程中,档案部门尤其应注意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利。尽管有三种特殊方式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它各项权利,其原则就是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是著作权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许可面临着重重障碍.著作权是一种私权.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作品的使用一般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国外网络环境下存在着著作权集体管理、补偿金制度、知识共享等著作权许可途径,这些途径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鉴于我国现有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出发,我国应当建立如下适应网络环境的著作权许可模式:以著作权集体管理为著作权许可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鼓励多样化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包括知识共享、补偿金、授权要约、超星模式等等.这些许可途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技术,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集体管理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基于著作权人的授权从事的包括:授权作品需求者使用作品,对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向著作权人分配使用费及以组织名义向侵权者提起诉讼,进行索赔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是保护著作权的一种有效手段.著作权人一般将没有能力管理或无暇顾及的权利以信托的形式交由著作权集体组织管理.既有利于作品的传播又降低了成本.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带有垄断性质的非赢利性民间法人团体,它可以自己名义独立提起诉讼,其运作以科学的内部组织形式及管理为前提,同时需要诚信经营为其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16.
网上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网上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由于网上作品著作权较之传统著作权在作品表现形式、著作权权利内容以及作品权利人方面存在其特殊性,因此,网上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应扩大网上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扩大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范围,扩大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增加著作权人的作品利用方式以及重视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同时须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7.
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能够解决作品大规模许可问题,相比于法定许可和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能够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我国《著作权法》引入该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削弱了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属于权利的限制.对于能够确定的作品类型包括音乐作品、视听作品、文字作品,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于尚不能确定的作品领域,应当鼓励权利人和使用人自由协商.通过将权利范围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复制权来严格控制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删除"其它方式"的表述,并规定作品的特定利用方式和权利限制规则进一步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8.
数字权利管理系统(DRM)的运用,为作品的商业利用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权利人和数字媒体在进行著作权许可时,可以采取数字权利管理系统,以减轻权利人对作品许可利用后轻易扩散的担忧,这也保证了消费者更为便捷地获得文化产品。不过,在采用DRM著作权许可的场合,由于授权许可合同具有特殊性,必然会对消费者利益产生影响。这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DRM著作权许可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得以合法展开。  相似文献   

19.
微信是自媒体时代传播工具之一。在微信平台上个人使用作品行为与公众号使用作品行为具有不同的性质、受众、目的和影响,在判定相关作品使用行为性质时应当区别对待。微信平台也不同于微博平台,微博平台功能设计能够较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署名权,原始作者显示方式较为直观,其分享功能显著,默示许可适用空间较大。微信平台上作品著作权人体现不具有直观性,且原始作者姓名并不与作品绑定显示,获得作品使用许可成本较低,因此在微信平台上,合理使用及授权许可具有更大的适用空间。微信平台承载着公共利益及自由表达等相关内容,需要对合理使用适当作扩大解释,以使公共利益、自由表达、著作权保护更好地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了解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特别是我国关于著作权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出了作品复制件所有人行使所有权与著作权的法律冲突及解决办法,指出著作出租权应当被确认为著作权人的一项独立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