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中,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成功的经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遭受过重大挫折,造成了严重损失,有失败的教训。经济工作中的主要错误则是“左”的错误,而“左”的错误又主要来源于“左”的指导思想。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把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端正过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当  相似文献   

2.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而取得的重大突破.然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关研究中,却出现过不可忽视的偏向.一种一度颇为流行的观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直接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有关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和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不能兼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实在我们面前设置了这样的“二难选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就意味着要否认按劳分配的客观存在;如果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意味着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上述论点的偏颇其源盖出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质.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要求缺乏全而.科学的理解.本文拟对此直抒浅见,并进而就与之紧密联系的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然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上,我们一再犯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导致“左”的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缺乏科学的认识:既没有完全弄清社会主义公有...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很高,个人消费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不能实行其他原则,因而按劳分配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列宁说的那样:“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可见要坚持社会主义就不能不实行按劳分配。正因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同每个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建国三十年来,在历次的政治路线的斗争中,它往往成为经济理论战线斗争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应不应当贯彻按劳分配和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问题,不仅为理论界所重视,而且为广大的实际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所注意。这大概是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所持续时间最长、反复最大、参加人数最广、发表文章最多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一下三十年来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情况,同时也简要地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在历史上多次犯过“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曾经造成极大危害,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又出现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犯了两次大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按劳分配被斥责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通过几次全国性的理论讨论和其他形式的讨论,人们认识上有了一个转变,对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总的是肯定的。理论上基本实现了拨乱反正,实践也有所前进。但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的问题甚至还有反复。如对按劳分配到底怎样认识,是否有“消极作用”,要不要进行“限制”,按劳分配同政治思想教育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这些分歧,归根到底,还是关系到对按劳分配性质的认识。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主要是由于党在1957年以后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陈云同志指出:“开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1957年以前一般情况比较好些,1958年以后,“左”的错误就严重起来了。这是主体方面的错误。”“错  相似文献   

8.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借助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关键在于“劳”的正确计量。过去我国是按照马克思原先设想的产品经济建立了“计量型”按劳分配模式。然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建立按劳分配新模式。 一、按劳分配的“劳”的存在形态及相应的分配形式。 现实生活中,“劳”是有不同形态的,因此具体分配式也有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右”的东西。”又说:“动乱就是右的”,“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历史,确实是这样。“左”的东西根深蒂固,不仅是我们党的工作有失误,还由于它有错误的理论“依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左”的观点。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南巡时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并告诫说:“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因此,探讨“左”倾错误的表现特征,以便我们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重视按劳分配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除开那种从根本上否定按劳分配的左的观点不说,就是在许多肯定按劳分配的人们当中,对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也主要是从它的必然性上来认识,认为是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觉悟不高的必然结果,而对于它在社会主义阶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反映在实际工作上,就是使分配方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搞平均主义;反映在理论上,就是过多地纠缠在按劳分配原则的法权意义的争论上,而忽视了对分配制度经济机制作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上,苏联、中国、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等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被打破,而且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模式也被突破并获得新发展。随着多种所有制格局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分配受到了致命冲击。面对“按经营效益分配”,“按资分配”、“级差收入”、“风险收入”等新分配形式的纷纷出现,理论界扬章宏论,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存在着内在矛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①有人却认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更有利于按劳分配的贯彻执行;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的按劳分配是不完全的按劳分配。本文就“按劳分配”及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机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要“完善(包括国家计划、财政和货币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以上这些内容和精神,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件和历届领导的讲话中得到了体现,也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但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来临.按历史惯例将有可能研究讨论进一步经济改革问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对我们的改革目标进行了歪曲。如果对此种错误观点不进行警惕和批判,就可能对我国下一步的改革走向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盲目赶超意识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左”倾错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盲目赶超意识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左”倾错误连俊生,王哲玲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1957年起的20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②“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专政的一个关键。”他在报告中精辟地阐述了党中央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方针。关于阶级斗争的问题,在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上发生过严重的“左”的错误,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地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六中全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16.
童筱明 《江淮论坛》2000,23(1):56-61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我们党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联系在一起的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初步提出了新的分配指导思想。十四大报告的提法是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不但应当了解: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作为“同一的尺度”来分配消费品的一种原则,这种分配原则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应当了解: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并以这些不同形式来实现它的一般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同一些范畴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地位。”这就是说,需要把按劳分配的一般性质和它的具体形式结合起来研究,否则就难以全面地理解这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一)几十年来,人们对待商品经济,往往是“怕”字当头,谈虎色变。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有个传统论点,说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生产;二是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甚至有些同志怕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怀疑改革是用资本主义办法克服社会主义弊病等等,其怀疑的和所怕的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们不应当怀疑害怕而应当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它已经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大无畏的科学态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同时,曾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资产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封建阶级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进步。第二,资产阶级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的工龄问题是按劳分配理论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孙大浩同志《按劳分配中劳动者的工龄问题》一文,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出发,肯定了工龄在按劳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孙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错误地理解了按劳分配中工龄问题的客观依据,没有对工龄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说明。我也是对按劳分配中工龄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供理论界的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两级按劳分配”论的基本思想是,为了克服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病,首先国家应当对企业实行按劳分配,根据企业的经营好坏确定其工资总额;然后再由企业对职工进行分配。近两年中,有的文章更明确地说:“实行两级按劳分配,就是规定企业的消费基金要和它对社会的劳动贡献成比例,至于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分配,政府就不干预了”。“实行两级按劳分配,使职工收入既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挂钩,又和个人劳动贡献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