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就文学的语言谈到:“必须掌握语言的技巧,这并非偏重,而是应当的。一个画家不会用颜色,一个木匠不会用创子,都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教师,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要想完成传播的使命也是不可能的。谁都知道,我们最美好的思想、最深刻的感情,都只能靠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个性语言?其内核应该是技巧与魅力,技巧是魁力的基础,魅力是技巧的体现;只有具有技巧的语言才会产生扭力,只有具有越力的语言才会富有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使自己具有个…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内容完美结合,才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只有借助于精美的语言才会意蕴无穷。中考作文的语言常常呈现下列问题:语言枯涩、陈词滥调、故作深沉、空洞无物,缺少个性美、诗意美、灵动美、风趣美、意蕴美、音韵美,这主要是由于词汇不丰、积累不厚、文化底蕴不足、阅读面不广、反复历练不够造成的。要想写出精美新奇、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鲜明的语言,还要从以上方面去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3.
作文最能打动人的是思想,而承载思想的就是语言。只有语言和思想的均衡配合,才能产生好的作文。作文语言丰富多彩,读后令人赏心悦目,文章才有艺术的魅力,才会更加吸引读者。那么,如何美化语言,让美丽流淌笔间?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历年中考满分作文,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语言海洋:有的意气风发,大气磅礴;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庄谐并出,充满机智;有的委婉柔美,生动形象……语言有亮点.有文采,是这些作文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原因。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反之,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培养语言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的训练在根本上是思维的训练,是思想能力的培养,而大学时代是人思维走向定型、思想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传承文化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是为了认识、了解我们自己,认清我们的当下现实,为发展新(传统)文化,为社会的进步、为未来服务;而所谓人文精神的培养,则一方面是要学生认识到人文学科(首先就是“大学语文”本身)的重要性并乐于去学习,另一方面是以引导、熏陶、涵养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要让学生大量地阅读人文性作品,在这种广泛阅读中逐渐养成人文素质、人文情操。  相似文献   

6.
庄、禅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令人瞩目的。说到庄子,人们多会论及他对语言文字的尖锐否定;谈到禅宗,人们也会想到它“不立文字”的论断。但令人困惑的是,他们的否定与谴责又恰恰藉语言才得以发出。《庄子》三十三篇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作者的一个自我否定,正如白居易的《谈〈老子〉》云:“言者不知智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而禅宗,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嬗变,也一直给了语言文字以生存的地位。这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探讨这一熟知的历史事实,可以为我们正确评价庄、禅的语言观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西方语言学的转向缘由及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陈志鹏  樊晟岑 《社区》2011,(36):46-47
在我们的社区里活跃着这样一群热心人,当居民遇到麻烦时,他们会倾情帮助;谁家有孤老时,他们会天天看望;谁家有困难时,他们发动居民帮一把……他们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有了他们,社区才有了那么多的人情味、那么多的温馨时刻。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试论维特根斯坦语言思想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特根斯坦虽然没有解释学问题的理论自觉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语言思想和解释学无关。事实上 ,只要换个角度去看 ,我们就会发现 ,维特根斯坦、特别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也能成为一种解释学理论 ,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看待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我们对解释学问题本身的理解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稳定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我们搞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思想武器了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扎扎实实地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做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民族问题的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好民族地区的稳定工作,为全国的发展创造更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加上敌对势力的破坏利用,要特别注意,并及时处理好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写作离不开语言。英国作家爱德华.杨格说:语言,思想的渠道!语言,思想的标准!从思想之矿开采出来的也许是金,也许是渣,但如果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我们便能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将语言用灵活的组合方式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外形,会使文字生动起来,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从自己的政治计划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提出了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一些看法。他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及其政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他从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写作离不开语言。英国作家爱德华.杨格说:"语言,思想的渠道!语言,思想的标准!从思想之矿开采出来的也许是金,也许是渣,但如果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我们便能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将语言用灵活的组合方式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外形,会使文字生动起来,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境通常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它存在于任何形式的语际活动中,只要有语言的交流,相应的语境就会随之产生。一切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语境的重要作用,紧扣语境,反复揣摩表达者的思想和感情,使交流准确达意。  相似文献   

14.
以坚持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为出发点,以教学改革为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科)的教学改革实践是:1、明确教育目的,确定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要达到“七会”:会唱、会看与听、会奏、会说、会写、会教、会组织与辅导;2、组合新的课程结构,增加新的教学内容;3、修订、调整教学计划;4、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师范性、应用性、综合性;5、展开第二课堂活动。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质量,我们的培养目标完全能胜任中学音乐教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张红军 《新天地》2011,(12):438-439
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挂图、图片、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道家的道言观与西方语言哲学的比较研究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其实,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具有内在的相通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其文化及其语言的差异是巨大的,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终极存在的探求,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民族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先秦道家可以同现代西方哲学家在同等层次上进行对话,双方的思想和智慧也能够达到相互的汇通。在现代思想的维度上比较老、庄的道言观与西方现代的语言观,会给我们许多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受思想的支配,所以语言禁忌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思想禁忌,信奉禁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精神、思想乃至思维方式等相同,才会产生共同的禁忌和禁忌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必然产生不同的禁忌和禁忌语。文章就英汉两种文化在表现某一特殊精神现象———禁忌语方面所呈现出的类属及异属感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文化蕴涵与翻译肖坤学一、引言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才得以保存。另一方面,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文化背景。语言直接反映一种文化的现实。作...  相似文献   

19.
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形式,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声乐艺术,都是建立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语言也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也会非常直接准确地向听者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歌唱读字的要求是歌唱者能够清楚准确地形成、吐发、传送出语音的基本音响,并把这些音响结合起来成为顺畅连续的形式,以适应歌词的音响表现和歌曲的旋律状态。  相似文献   

20.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方法,探讨语言接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各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互动性强、有指导性的语言接触更有益于语用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并非平行发展,语言水平达到中级后语用能力才显著提升;语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受到语言接触程度的影响,理解能力受语言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者接触汉语的量与质,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