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同语和方言是主体和变体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语言规范的对象是共同语,规范方式分为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共同语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建立起来之后,与方言之间会形成一个接口,共同语的语言成分会通过接口进入方言,反之亦然。因此,为维护共同语的纯洁性,还需要在共同语之外的接口设定标准,驻扎监管机构和队伍,以阻止消极的方言成分进入共同语,也阻止方言进入本该使用共同语的正式场合。地域方言和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社会方言本身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只要在接口处严格把关,方言和共同语就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比较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太原方言阴声韵百年来的演变进行分析,通过与汉民族共同语及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探索阴声韵演变的轨迹和特点,发现太原方言阴声韵与汉民族共同语在很多方面已趋于一致,并进一步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关系的变化.极具特色的地域方言为共同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现代汉语词典》是共同语的集中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中,总会增加一些新词.从《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第5版、第6版的对比中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东北方言词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其中新增加的东北方言词为例,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分析东北方言词的特点,以此来探讨东北方言词强势进入普通话的原因,进而说明方言词逐渐向共同语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长沙话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沙话有逐渐向官话靠拢的趋势.尤其是作为新湘语代表方言的长沙话,由于长期以来与官话方言及共同语接触频繁,彼此相互影响和渗透是必然的.长沙方言既保留了湘方言的特点,同时又有明显的向共同语靠拢的趋势,呈现出过渡方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广州方言的系列文章及论著,一般将广州方言异序词分为两大类:1.一些复合词的词素其前后位置与普通话相反;2.表示动物性别的词素位置在后。本文以十九世纪来广东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W.Lobscheid编纂的《汉英字典》为主要依据,考察广州方言异序词百年来的留存与变化,对广州方言异序词的百年演变作了一个粗略的探讨。结果表明,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广州方言,其发展必然要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州方言中的常用词不少是古语词的承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古代汉语中曾经是很常用的词语,在现代共同语里发生了变化,有的只保留在书面语中,有些则走向消亡,当然它们也有可能还存留在方言里。文章考释了至今仍然活跃在粤方言口语词里的部分古汉语词。  相似文献   

7.
词汇化是形成方言词的一种重要途径,明清山东方言里就有不少词汇化而来的方言词。通过对文献中这类方言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方言词由共同语里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和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氏族社会里人口不多,地域很小,没有方言,所以任何语言都是共同语。后来,一个社会里出现了若干方言,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样就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语。哪种方言能够形成共同语,要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汉语有八大方言,即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北方言;7、闽南方言;8、奥方言。而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解放后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一个政治中心;许多重要文学著作,从宋元话本、元曲、明清小说,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文学作品,如:巴金、矛盾、老舍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小说诗歌,直至解放后的许多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湖南湘潭县中路铺方言的语音进行了描写,并从是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湘潭县方言的特殊性,帮助本地人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1.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12.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卫藏方言(拉萨话)与康方言(德格话)、安多方言(夏河话)的词汇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藏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一般是30%左右。藏语方言词汇的差别,除语音上的差别和构词方式上有某些差异外,主要表现在有的同一概念在不同方言里用不同词表示;有的同一词在不同的方言里含义不同或所指的概念恰好相反;有的词是某一方言特有的其他方言没有相当的词。研究藏语方言词汇,对于藏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语言史的探讨,当今,特别对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确定藏语标准语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已经全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种“推普”的浪潮中,汉语方言是否会走向消亡?同时,汉语国际化走向究竟是虚是实?针对当前的这些热门话题,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从闽台文化的历史传承解析方言存在的价值。2.从方言与共同语的互为依存关系深入论述方言存在的理由。3.从现实社会发展推定普通话必将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关中方言区大部分地点方言有儿化现象,相对看来,西安、商州、武功、户县及其附近地区儿(化)尾词较多,扶风、眉县及其以西儿尾多自成音节,且儿尾词较少.西安等处单音节名词重叠成AA式后有小称作用,加上儿化作用又兼爱称,加上子尾无爱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西安等方言点子尾词为最多,且名词、形容词、量词可带子尾.关中方言的头尾与普通话特点基本一致.关中方言有一批能产性较强的形容词后缀,构成了形容词生动型."圪"字的使用范围由晋语区延伸到关中方言区,以旬邑等处方言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胶东方言曾梗通三摄合流的现象有两种类型:1.仅古合口字同韵母,2.古开口字与合口字同韵母。这两种类型以古登州府和莱州府划界处为分界线,从相关文献和现代方言材料看,除了语言内部因素之外,古代政区的相对稳定、共同语和区域性强势方言都对胶东方言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性变体,具有特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有着地方性特征.本文以上海方言词汇为语料,阐释上海话中部分常用词缀的构词现状和语法功能,并展示了上海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新老派语言差异入手,对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向共同语靠拢是湘西州汉语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