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毋庸讳言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而且一般公认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但是在《法治与未来中国政体》 (《战略与管理》 ,1999年第5期)、《民主迷信与咨询型法治政体》(《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2000年秋季号 )、《民主与民主的神话》(《天涯》 ,2001年第1期 )等一系列文章中 ,潘维指出 :政治改革的导向存在民主化和法治化两种选择 ,二者不可能同时兼得。根据中国的国情 ,也参照新加坡、香港“有法治缺民主”的成功经验和俄罗斯等国“有民主缺法治”的惨痛教训 …  相似文献   

2.
袁倩 《领导科学》2012,(23):17-20
现代民主法治离不开政治妥协的文化,然而历史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特征,政治妥协的文化相当匮乏.政治妥协匮乏的文化传统是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文化源流,使中国政治始终囿于“全输全赢”的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妥协的因素逐渐增加,但从目前改革的困局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来看,政治妥协文化缺失的困境依然存在.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系统中的党内民主,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正是政治妥协文化培育发展的有益途径.促使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全能主义政治向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26):23-23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一书出版了。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近日整版刊文《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习〈乔石谈民主与法制〉》。文章在“积极推进民主进程”部分提到,“乔石特别指出,我们过去对法制讲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从观念层面回到经验事实层面 玛雅:你一直研究中国式民主问题,2005年参与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的起草,2007年7月又出版了《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一书。在十七大前夕出版这本书,是否带有某种官方色彩?或者说是在解读官方的立场,是“官民主”?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23):13-13
2012年6月6日,人民日报《民主政治周刊》出刊200期。200期,200步。翻阅200期《民主政治周刊》会发现,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民主政治进程,勾勒出六个民主之“美”。美在基层民主的广度。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代表的基层民主建设已经在各地开花结果,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中国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不断焕发新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     
领导科学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制定的《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已在日前告成,有望于近期对外公布。《纲要》明确提出,将在十年内建立起“职能比较完善的法治政府”,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专家认为,这个《纲要》反映了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迈向法治时代的渴望与决心,将是继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中国在推进法治方面的一大力作。专家们认为,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的问题,必然牵涉到党政分开的问题,这说到底是一个系统问题,有待于国家政体的全面改革。《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出台,…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24-25
2008年1月2日,《人民日报》组合原有的《民主法制》周刊与《议政建言》周刊,推出了《民主政治周刊》。时至2010年8月4日,《民主政治周刊》迎来了第112期。《人民日报》这份周刊的创办,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正>贺善侃在《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关键》一文中,对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与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领导体制的改革不仅是扩大党内民主的必要途径,而且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关键。他认为,首先,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期《战略与管理》发表了萧功秦先生两篇文章:2002年第6期的《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下称《后文》)与2003年第1期的《新加坡的“选举威权主义”及其启示》(下称《新文》)。作为一个长期用学术语言翻说、谏导“强势话语”的学者,萧先生的两篇近作与其以往的言说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分明有了忧患之心,主要是对“苏丹化”危险的担忧:萧先生认为“技术性权威政治”也即“后全能政治”已经作出“重要历史贡献”,但也带来了“官僚利益”的“凝固化与内封闭性”、“腐败”、“严重不公”与“两极分化”,继续下去“将出现一种最坏的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和完善决策咨询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当参谋出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制度”,“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中央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1.
宪政作为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植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思想,维护崇尚民主自由的民主政治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发国家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模式,但是,西方的宪政并不是唯一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民主政治的探索要依据国情寻找有效可行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模式,打破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式,走社会主义之路实现现代化,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优越性,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后发国家提供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民主的拥护者主张只有‘大众的’政治才能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罗多德《历史》“依法办事的原理是无权无势者抗衡有权有势者的唯一可以信赖的防御手段”。——瑟欧多尔·J·洛伊《自由主义的终结》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第六节,专门阐述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立场和思路,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针,指出到2010年为止要形成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把“民主”与“法治”联系在一起,并且提到“依法治国”的纲领的高度来加以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3.
政研视点     
《咨询与决策》2014,(10):78-78
四中全会绘制“法治中国”路线图。四大亮点护航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剖析《决定》,从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到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从最高法设立巡回法庭,到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备受外界关注的“法治中国”路线图亦可初见轮廓。  相似文献   

14.
《决策导刊》2005,(12):1-1
10月19日,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的出台,表明了我市最高决策层建立民主法治现代政府的决心,标志着政府决策朝着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中的相关内容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增量民主     
《决策》2007,(10):4-4
2006年10月23日,《北京日报》刊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辩证》。2个月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第367期,以《民主是个好东西》为题刊发。随即,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转载,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发展,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思想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政治文明”观点创造性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内容,而且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新的道路。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即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内容,条件研究江泽民的民主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8.
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本文通过与英、法、美三个国家的民主模式比较,浅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19.
《管理评论》2005,17(3):F004-F004
《中外管理导报》(季刊)创刊于1989年,在中国的管理类期刊中属于先驱者之一。事实上,在1997年之前,《中外管理导报》的定位确实更侧重于宏观的政治经济追踪与报道。1997年第3期“卷首语”这样来描述她的定位:《中外管理导报》是应中国新旧体制转轨、现代化企业建设管理及跨国公司列华投资合作发展所需,为各级政府官员、决策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提供决策、学术研究的参考型读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中,协商民主被认为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而对代表最新民主形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则用“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做进一步讨论。总体而言,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程序中,也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它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特色、中国优势更具可识别性,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沦为一个空洞的标签,使民主持续性地贯穿群众生活始终,赋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的活力与生命。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无疑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