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  相似文献   

2.
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王小波在发动起义时,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心愿,贫苦大众争相附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由几万发展到几十万人。攻占成都后,建立起“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派兵四出、攻略川中州县“北抵剑关,南距巫峡”。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是崇尚法家的。贾谊、晃错、桑宏羊就是当时法家路线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史记》和《汉书》均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胜乡里在阳城,西汉析秦三十六部为八十三郡、十三国,郡县建置变化很大。颍川、汝南二郡同设阳城县。哪个阳城是陈胜乡里,司马迁、班固笔下未作交待。到了唐代,人们对陈胜乡里在何地更渺茫不清,著名学者司马贞依照韦昭的陈胜乡里阳城“属颍川”之说,又参阅《汉书·地理志》,臆断  相似文献   

5.
《水浒》是描写我国北宋末年梁山泊起义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梁山泊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在起义军内部,起义军首领宋江推行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把梁山泊起义引向了失败的道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七十一回本《水浒》中宋江在梁山泊起义中所起的反动作用,了解、汲取梁山泊起义军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当前的批林批孔运动,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期在四川地区爆发的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革命战争。它以数逾百万之众,暴风骤雨之势,席卷了西川和东川,时间延续到五年之久(993~997年),曾在成都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向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王小波、李顺、张余、吴蕴、计词、吴文尝、马太保、卫进、李俊、徐师中、吴利涉、彭荣等义军领导人和广大战士,坚持了农民革命的路线,英勇战斗,誓死不屈,为农民革命献出了生命,洒尽了鲜血。特别是这次起义响亮提出和实施的“均贫富”的战斗纲领,  相似文献   

7.
“秦末起义是一场农民大起义”,这是史学界迄今为止的定论。纵观秦末大起义的全过程,我认为应当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是农民大起义,后期则转化为全民或日全社会大起义。至于推翻秦王朝后的楚汉战争,显然已不属于反秦起义的范围。因此,秦末反秦起义,只能说是一场以农民起义为先导的全民大起义。其实,司马迁对此在《陈涉世家》中写得很明白:陈胜“将数百之众,转  相似文献   

8.
屯田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对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策.中央政权大规模地“移民实边”始于西汉,历代相袭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称所谓“汉承秦制”是指西汉初期执行秦的政治制度.其实,西汉王朝在很多方面完善和发展了秦制.秦在边疆政策上,主要是单纯戍守,结果糜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民无以为生,成为导致爆发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致二世而亡.汉朝政府则总结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且戍且屯政策,使得两汉不但能在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一次具有空前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这次起义几经挫折,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由郧、均进入“大旱荒,人相食”,“土寇蜂起”的河南地区后,使节节走向胜利,由豫入陕,由陕入晋。终于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取得了推翻统治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明王朝的伟大胜利。其所以能胜利,就在于李自成当时能根据大起义的形势,救民于水火,提出了“均田免粮”、“平  相似文献   

10.
南昌起义是一次伟大的军事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政治运动,是我党创造红军新时期的开端,也是我党领导工农大众进行土地革命新时期的开端。叛徒张国焘极端仇视南昌起义,攻击南昌起义“并没有开展最起码的真正的政治运动”、“一开始就充满了冒险色彩”。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也极端仇视南昌起义,攻击南昌起义不是革命行动而是“错误路线”、是单纯军事冒险、是“反党反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1.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革命队伍中出现投降派决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它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被卷入农民军中的地主分子是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基础,宋江就是混进起义队伍的投降派的典型。地主阶级对付起义农民历来是以武装镇压为主,以政治瓦解为辅的,这就是所谓“恩威相济”的反革命两手。农民起义军中  相似文献   

12.
论韩信     
韩信是西汉建国初期的三军统帅,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积极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在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建立西汉王朝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中,起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把他和张良、肖何称为“汉初三杰”. 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对韩信更是横加污蔑.本文拟就韩信的戎马一生及其终局,做一简要评述,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高潮中,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新疆库车维吾尔族农民于一八五七年四月三日(咸丰七年三月初九日)奋起举行了一次真正的农民起义。一向“极称驯顺”的农民,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打造武器,撕毁官府札谕,打退官吏、阿訇的多次围剿,在新疆地区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并积极四出联络,准备攻打库车城,引起了新疆地区清政府的极大恐惧和震惊。从全国起义规模来看,它的规模不算大,只有几千人;持续的时间不算长,只有几个月,但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不是只用规模和时间来衡量的。一八五七年的库车农民起义,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它是近代新疆各族人民反封建斗争的先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这次起义活动的考察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其意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毛主席早已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①这是我们研究农民起义原因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四人邦”为其篡党夺权需要,大搞影射史学,妄图把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歪曲成农民为反对奴隶主儒家复辟路线的统治。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拨乱反正,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王充是东汉前期的唯物主义者,是公开举起“伐孔”、“刺孟”的战斗旗帜的进步思想家。王充所处的时代,是孔孟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时代。西汉王朝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它继承了秦王朝的政治路线,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都是尊法的。到了西汉末期,随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变化。世家豪族地主的势力越来越大,土地大量兼并和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激起农民的反抗,到处举起起义的火把。地主阶级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吓破了胆,他们一面残酷地镇压农民起义,一面乞灵于孔孟之道,大肆提倡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孔孟儒学,主要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作为麻痹、瓦解广大农民斗争意志的精神武器。从汉元帝刘奭开始,儒家思想在地主阶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一二二年,法家的杰出代表汉武帝粉碎了淮南王刘安阴谋集团未遂的军事叛乱。这是一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复辟的斗争。研究这场儒法两家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西汉王朝新兴地主阶级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扫荡奴隶主复辟势力的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二○六年,秦朝的赵高复辟政权,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以后,继之而起的是汉封建王朝。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初的几个皇帝实行的都是法家路线。到了汉武帝时期,基本平息了同姓诸候王和异姓诸候王的割据叛乱,解决了“封国”问题,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9.
王张江姚“四人帮”,曾指使其御用文人,连续抛出《论西汉初期的政治与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与汉初巩固政权的斗争》、《法家路线和黄老思想》等大毒草,大肆吹捧黄老“无为而治”的进步性。这种学说有什么进步性?“四人帮”为什么这样起劲地鼓吹它?现在应该还以历史本来面目。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作为“用世之学”(魏源《论老子》)曾经“效用于汉”(《章太炎文钞·儒道》),这是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所决定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繁刑严诛、吏治刻深”的秦王朝。“汉承秦制”。随之而起的汉王朝,就是在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王朝“赋敛愈重,戎徭无已”,激化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导致灭亡。这使  相似文献   

20.
明末农民大起义,就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次罕见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同时,由于它发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对于这样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祸国殃民的“四人邦”为了达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