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中期法国兴起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发达工业社会的消极本质协调起来,这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显然是经过装饰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其中都已经丧失了对自己使命的自信心。一般说来,结构主义起源于索诸尔和雅各布森的语言学研究,他们研究通常作为语言基础的结构,而不是研究它的具体发展。列维-斯特劳斯使用结构这个概念来阐明原始社会,而拉康和富柯则把这个概念用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法国动荡社会中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产生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以消解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称“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名“后结构主义”。1967年,德理达的《语音与现  相似文献   

3.
结构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结构”思想在人文科学领域作形而上学的误用,通过对语言、历史、人类心灵、知识文化的“结构”分析,实现了理论上的人与语言、历史、知识文化关系的颠倒,把人置于一个非主体的地位,并宣称传统人道主义的人已死亡、终结,希图以此拯救传统人道主义造成的现代性困境。然而,结构主义思想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且对人“理论上”的结构化、物化理解,将加剧主体人“事实上”的僵化以至终结。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结构”思想在人文科学领域作形而上学的误用,通过对语言、历史、人类心灵、知识文化的“结构”分析,实现了理论上的人与语言、历史、知识文化关系的颠倒,把人置于一个非主体的地位,并宣称传统人道主义的人已死亡、终结,希图以此拯救传统人道主义造成的现代性困境。然而,结构主义思想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且对人“理论上”的结构化、物化理解,将加剧主体人“事实上”的僵化以至终结。  相似文献   

5.
在结构主义者那里,“总问题”和“思想结构”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阿尔杜塞用“总问题”表示概念框架的理论结构,它决定所有问题的安排形式以及哪些东西被看做是与问题有关的。列维-施特劳斯的总问题框架或思想结构是一个特殊看世界的方式。两人在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是相同的,在哲学本体论、理论及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借用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中这两个人所共知的概念,并不意味着笔者要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来进行小说批评活动。本文用“结构”与解构”分别概括小说两大对立的叙事原则和类型。迄今为止的叙事文学,其实都是根据这两大原则的某一种或两种混合创造出来的。因而,这两个借来的概念在研究小说的总体叙事原则时,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民族“文化血型”的研究正是为探讨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同时也有助于超前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作者第一次提出“文化血型”这个理论概念,同时提出民族未来学概念。认为随着现代化的进行,“民族未来学”将深入探讨“民族结构”和民族“文化血型”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其中有“20世纪最重要的空间哲学家”之誉的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他和加塔利所创造的“千高原”、“块茎”、“褶子”等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后现代理论空间、互文性空间、赛博空间和新巴洛克美学空间,从而对拓展和建构当代文论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结构主义对知性文化的解构,主要集中在对知性结构的解构上。无论是人之死,还是世界之死,都是对传统知性结构的深入解构。“人之死”解构了传统知性结构中的主体,而“世界之死”则解构了传统知性结构中的客体,如此一来,支撑知性文化的传统知性结构就彻底消解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进化论之后围绕结构和功能产生的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释不同社会的异同。这要通过对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强调“文化统一体”的文化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时在方法论上很难操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念领域内建构的结构,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性与普遍性,缺乏可比性。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从经验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社会结构”,使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在方法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自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以来,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一直探寻“语言”和“言语”在文学领域的对等物,而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突破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层面的束缚,进一步提出了“话语”的概念。论述了话语的核心内容:话语秩序与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想演变十分复杂,各种所谓新思潮此伏彼起,屡衰屡兴。结构主义就是其中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思潮。 一、什么是结构主义 本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新的跃上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它很快就取代了存在主义,风行于欧、美和西方各国,这就是结构主义。所谓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本身的性质”。这个定义是符合结构主义的历史和现状的。它说明与其把结构主义当作一个哲学学派,还不如把它看成一个由共同的研究方法所联系起来的广泛思潮。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意这种看  相似文献   

13.
对文本叙事结构的研究,是结构叙事学家倾注了巨大热情,且有了引人注目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重要的结构主义(或有结构主义倾向)叙事学家如普罗普、苏瑞奥、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布雷蒙等,都曾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逻辑的推演(如布雷蒙)或具体作品的研究(如普罗普、托多罗夫等)去探寻某种叙事类型(如童话、神话、小说)或所有叙事类型共同的叙事语法.进行这项工作所需要确认的一个共同前提是:人类叙事文本有一种“普遍语法”,而这个前提既存在于结构主义的一般观念中,更由托多罗夫引人叙事学研究.在《十日谈的语法》中,托多罗夫将这一概念作为该书研究的一个核心性概念,并且认为:“这个普遍语法是所有的普遍现象的源头,它甚至给人类自身下定义.不仅是所有的语言,而且所有的意指系  相似文献   

14.
关心美国文学研究的人都会注意到近二十年来在这个领域里发生了大变化。从出版物分析,变化主要体现在讨论重点由解读作品转为用作品说明理论或用理论读出作品潜在内容。理论由“美学”范畴延伸至语言学、心理学、历史、经济等。变化并非始自一日,但结构主义的传入从多种意义上说都是变化的发端。虽然美国学者们普遍认为结构主义尚未在美国学术界把话蜕完就被后结构主义的批判淹没了,但是令中国读者感到疏离的概念词语、导致目前状况的理论问题可以说皆始自结构主义。本文拟从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两方面谈谈结构主义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结构与社会文化结构之整合关系胡润森一我们知道,结构主义文学理论重视对文学结构内部关系的研讨,注意将其划分为各对立成分并探索其组织规律,寻求其“深层结构”。这样的研究方式无疑带着强烈的科学主义性质,它同“传统”文学批评狭隘的经验描述和主观随意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把浪漫主义与结构主义相提并论,看起来颇有点象在风奏琴(注)和电子计算机之间寻找共同之处。众所周知,浪漫主义必然表现“自动迸发的充溢的激情”,而结构生义却要把文学文本压缩为冷冰冰的公式。但同样为众所周知的是,这些概念又是极不准确的。浪漫主义和结构主义各自是一场巨大而复杂的思想运动的标志,这些思想运动本身一直蔑视我们要把它们清晰分类的企图。我在本章中的论题只有一个,试图揭示浪漫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观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文化”与“全国文化中心”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北京文化”属于一个区域文化概念,系指从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到民间习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至于精神生活等若干层次的整体结构,这个结构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演变、绵延,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无论怎样的政治中心存在,它都存在着,不会有根本的彻底变化.而“全国文化中心”则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概念,它并不必然具有与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民间习俗、伦理道德作为支撑,甚至每一次重新建构基本上不触动这个层面,而更多地诉诸制度、法规、宗教、价值观、文学艺术和精神生活等层面.“北京文化”和“全国文化中心”各自具备自身的特征、活动规律,并非关联密切的联合体.解放以来,“新北京”建设的文化思想,建立在对“旧北平”封建文化的彻底否定的基础上,具有以全新的思想文化来重建全国文化中心的意志.研究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问题,需要有鲜明的文化政治思想视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当代小说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就,就是它开始具有了现代文化审美特征。这是我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它的势头方兴未艾,它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的重大意义还将随着后者所呈现的丰硕成果,而日益宏扬。“文化”一词汉代已见于典籍。时今中西方学者专家们对“文化”这个概念,疏解歧异,众说纷纭。但我们当代文学家们垂青“文化”这个概念,则主要来自西方人类文化学研究带来的现代启示。西方人将文化分为硬文化(物质文化)与软文化(精神文化)两类,但硬文化只是人类文化的表层结构,软文化才是它的深层结构。在人类文化的嬗变冲突中,相对来说,最易于随着冲突而改变自身的是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是一种把所有文化现象都视为符号结构加以分析的文化和文论思潮,年鉴学派是20世纪法国乃至世界史学发展的主流。借鉴结构主义的理论视域,并结合福柯、斯特劳斯与年鉴学派的关系,可以将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为:结构主义年鉴学派与后结构主义年鉴学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比较的视角探讨了“提修斯之船”“纽拉特-奎因之船”“毛泽东之船”这三个隐喻的含义及其在生命文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就本体论而言,“提修斯之船”这个比喻要求生命文化学的研究关注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文化的连续与断裂、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等四个问题。就认识论而言,“纽拉特-奎因之船”这个隐喻要求在生命文化学的研究注意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历史性和整体性。就方法论而言,“毛泽东之船”这个隐喻要求生命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