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校院(系)资料室应适应网络环境,加强资料室建设,注重两个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信息存储”与“信息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变化。信息技术使儿童成长环境被重塑,社会进步更新了人们对儿童发展的期待,民间参 与介入则对儿童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种种变化显示出我国儿童需求走向多元,儿童问题日趋复杂,儿童权利保护面临的挑 战更加多样。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在线教育野蛮生长严重侵犯儿童的网络隐私安全,“增负增压”使儿童的身心健康面临严峻 危机,过度商业化使儿童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备受严正考验。因此,需要将教育培训市场治理与儿童权利保护事业有机结合:以 儿童为主体,明确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以立法为导向,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和行为;以改革为契机,提高儿童教育服 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如何依据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构建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构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是:提高国民信息意识: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加快信息立法;解决信息人才匮乏问题;加大投入;加快信息产业化:加强协作与联合;加大计算机教育力度;加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传播具有信息杂糅化、叙事情感化、舆论去中心化等特征,其与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相耦合,影响传统历史叙事。历史虚无主义将“蒙太奇”手法运用于繁杂的信息处理、传播过程中,借助感性优先的情感化叙事裹挟网络群体情绪,从而拼凑、虚化历史,造成主流意识形态消解、文化认同解构以及动摇党执政地位的危害。应对“后真相”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唯物史观大众化;加强网络治理,培养媒介意见领袖;变革历史教育,增强群众辨识力。  相似文献   

5.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6.
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儿童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内容、信息建构及信息差异发生了变化。其作用原理在于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信息表征、信息解读、信息互动。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给予回应:一方面,明确并保障儿童的媒介权利,发挥儿童生命张力;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三主体共同开展儿童媒介教育,三者合理分工形成教育合力,让儿童在真实的媒介环境中学会生存、发展自我,从而做到对电子媒介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存在教育缺失、管理缺位等隐忧。因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管理、社会参与不到位或滞后;学校教育失衡和管理缺位;婚姻观念变化、家庭结构不稳、家庭教育失策等多因素所致。应通过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快相关立法、社会扶助设施和制度的建立;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重视家庭教育,构建夯实的家庭教育基础;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等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的教养管理。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作为我国数量十分庞大的一个儿童弱社会群体,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都面临诸多问题,表现为:国家(政府)层面的投入不足,外部监管薄弱;市场(经济)层面的“经济人”理性思维与社会服务理念相矛盾,特殊教育体系规范性不足;家庭层面的认知度不够,经济能力有限等。要摆脱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难题与困境,就必须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使国家(政府)、市场(经济)、家庭三方主体配合起来,多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一是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专门公办孤独症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孤独症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推广“公建民营”学校机构的建立,加强国家和政府对民办孤独症学校的监控管理与绩效评估;三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孤独症专业教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诊疗和教育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保障;四是做好员工福利待遇体系建设工作,避免员工流动性大与引进困难的状况,使孤独症学校既“用对人”又“用好人”;五是把家长学习相关知识与社会加强知识普及结合起来,完善社会公益服务网络和社会救助格局。  相似文献   

9.
现状: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偏低;队伍人员不足;缺乏公共意识;信息教育界尚未建立“信息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对策:创造一个艮好的培养环境;大力发展信息正规教育,加强信息专业和信息学科建设;确定培养层次及比例;培养类型可分为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或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依据社会经济信息他的需要确定培养内容;加强对未来信息用户的教育,广泛普及信息知识;加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吸收利用能力;建立建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国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人才;加强和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麦克卢汉的预言在互联网崛起的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奇特的媒介理论如:“冷、热媒介”、“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都给人以震撼。但也因此使他成为学术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而倍受大学生青睐,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现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技巧、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等措施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自媒体的优势及不足着手,探讨了自媒体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自媒体如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形成影响以及如何创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由于网络信息纷乱不堪,所以存在着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考验着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不仅如此,自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创新、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如今急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途径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网络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及新的媒体发展形势的改变对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杭州市青年网络素养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交互式网络素养培育的生态系统模型,以期有效帮助青年人提高信息判断解读能力、网络交流和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健康网络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现阶段网络媒介素养的测量存在的问题: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领域和研究主体比例存在问题,包括以网络媒介素养为研究领域的文章所占比重过大和网络媒介素养研究主体所占的比例不平衡;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包括研究前提的缺失:网络媒介素养操作性定义缺失;研究题目拟定的乏味:批量复制的麦当劳化式的题目;研究方法的单一:问卷法一统天下;研究结论的泛化:研究得出的结论空泛没有针对性。最后笔者提出了测量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一种可能办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剖析博客这一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在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利用博客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网络意见领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民意表达机制的缺乏和网民多元化的需要是网络意见领袖产生的重要条件。网络意见领袖既可以成为沟通的纽带,化解负面信息带来的危机,也可以成为沟通的障碍,制造新的危机。因此,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在和谐的网络环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其后续学业成就,近三十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丰富可及的读写材料和教师的中介作用是早期读写环境的两大要素,对于幼儿早期读写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幼儿园班级早期读写环境存在重结构质量、轻过程质量的问题。结合澳大利亚托幼中心早期读写环境的创设经验,我国早期读写教育可从采用持续共享思考策略、纳入信息通信技术、巧用儿童流行文化、实施一对一差异指导等途径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9.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主体媒介素养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性日益凸显;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方兴未艾;媒介素养研究译介成果丰富;媒介素养研究开始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表现在:研究视野中存在着盲点;基础理论研究中概念混乱;研究中存在着失衡现象;研究方法相对匮乏和单一。深化媒介素养研究应明确研究范畴,厘清基本概念;提升研究层次,深化研究理念;关注失衡领域,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