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绿色教育是开展绿色文明的教育,它包括生态教育、环保教育、人口控制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本文通过绿色教育活动的创设,让幼儿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状况,以优化幼儿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目标,首次探索了民族地区幼儿绿色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发展 ,绿色营销在国外逐渐推广。本文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四力模型 ,从消费者、企业、政府、环保非政府组织四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外绿色营销的状况 ,分析了国内绿色营销的问题 ,并提出了促进国内绿色营销的途径。本文认为国外绿色营销的主要力量是消费者的拉动力 ,而国内绿色营销应该以部分“深绿色”企业为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责任感是个体对维护环境应承担责任的认知,是推动绿色购买行为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从环境责任感出发,引入绿色自我效能感、绿色感知价值两个中介变量,建立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影响机制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责任感对绿色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和绿色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更强;女性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对促进绿色购买行为的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该通过大众媒体加强绿色环保的宣传教育,并加快建立绿色产品的认证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在绿色营销中应突出强调产品的环保属性及其所带来的环保利益。  相似文献   

4.
R&D投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及保障,基于基础性、创新成果转化及投入主体影响机制,阐述环保R&D投入如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中央、地方及企业环保R&D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环保R&D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短期效应显著,地方环保R&D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长期效应显著,企业环保R&D投入始终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加大中央和地方环保R&D投入、拓展企业环保R&D投入的融资渠道、妥善处理政府与企业环保R&D投入的关系及加强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世界绿色市场: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保时代的到来 ,世界绿色市场随之兴起 ,其对我国外贸形成双重影响 ,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增加绿色产品生产 ;同时又影响我国外贸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降低我国外贸的经济效益 ,削弱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因此 ,应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 ,实施国际绿色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顺应这一潮流 ,绿色营销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思维。为此 ,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 ,积极推行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7.
房晓莉 《华人时刊》2008,(11):18-18
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专程来到北京奥运村,代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为北京奥运村颁发绿色环保金奖"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保尔森表示,各种环保节能技术的运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最绿色"的一届奥运会。是的,正是有了奥运会,我们才不得不按照最环保、最绿色、最先进的生活理念,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8.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存在四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法规,对我国入世后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环保意识、发展企业的绿色生产、加强环保法规和标准建设、加强绿色纺织品的科研与开展等。  相似文献   

9.
绿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已发生重大影响。重庆可以采取宣传教育、环保立法、政策扶持、交流合作等在内的有关宏观对策和加大科技投入 ,开发环保技术和绿色产品 ,推行清洁生产 ,申请绿色认证等在内的微观措施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给重庆带来的不利影响 ,变绿色贸易壁垒为绿色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然而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还相当淡薄。改革开放以来,绿色贸易条件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造成了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我国绿色贸易稳步发展。发展我国绿色贸易的办法主要有企业策略与政府策略两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部、人类与健康服务部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的《早期教育和教育技术政策简报》中指出了学前儿童使用技术的四条指导原则:使用得当的技术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工具;应利用技术增加所有儿童获得学习的机会;技术可用于加强家庭、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学习取决于成人与儿童的互动或共同使用技术。指导原则的发布启示我们:应关注数字时代儿童的权利保护;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养;加大对儿童技术使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渝西儿歌的主导思想是寓教于乐,渝西儿歌的艺术特色是童趣盎然。一些缺乏童趣的所谓儿歌,其实不是真正的儿歌,也不能真正为儿童所接受。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儿歌,是那种有别于儿童诗的,由民间创作并且主要在口头流传的儿童歌谣。儿童诗的发展方兴未艾,儿歌却和别的民间歌谣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教工作者应当提升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认识,重视并鼓励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了叙事,叙事对儿童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叙事表现出诗性、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特有性质。当儿童的语言、文字、逻辑尚待发展的时候,绘画成为他们叙事的重要方式。对儿童叙事的研究和梳理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5.
优秀图画书是作者对幼儿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表达着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到师幼关系的图画书中,《迟到大王》、《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及《点》比较典型,分别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倾听与平等、关注与爱护、期望与传承的儿童教育观。图画书中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消除话语霸权,平等对待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职业认同,注重教育中积极情感的投入;敬畏童年潜能,使用合理期待激发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技术作为一种解放性的力量,是儿童获得主体自由的存在方式。技术决定着生活世界的背景,以先在的方式融入生活进而建构儿童自身。技术世界通过丰富儿童的学习选择,延展儿童的交往空间及激发儿童的创造本能,反向确证技术对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规定性。反思技术的资本逻辑、控制逻辑和教育逻辑,有利于对儿童美好生活愿景的技术限度做批判性的审查。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客观了解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近十年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WOS)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检索来源,利用共词分析软件Bicomb2.0和数据统计软件SPSS22.0对2007-2018年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1250篇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时序、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知识图谱等方面比较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研究、幼儿社会化发展、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师介入、幼儿个性化发展及干预方式四个主题领域,国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行为特征、幼儿攻击行为表现及影响、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攻击行为发展因素探究、控制及预防五个主题领域。  相似文献   

18.
幼儿参与家庭活动是指在家庭教育背景下,幼儿作为一个活动主体,在家庭各类活动中的投入情况。研究运用问卷法对185名幼儿参与家庭活动现状及家长陪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幼儿参与各项活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仅在媒体观看、绘画活动、音乐活动和健身活动中存在年龄差异性。2.母亲参与家庭活动的情况优于父亲,本科学历家长参与情况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3.家长陪伴有利于幼儿家庭活动的参与。因此,建议家长以幼儿文本,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和兴趣的活动内容,同时提高责任意识,经常陪伴幼儿参与各项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幼儿活动领域,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9.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性认知发展,而观点采择作为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对儿童观点能力进行测量,却很少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对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方法进行梳理,意图探究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对未来的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着执行偏差以及污染反复出现等问题,要求对环境治理的多主体逻辑进行系统的分析。多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关注复杂制度环境对行为主体的影响,有助于厘清我国环境治理困境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在实践中分别遵循国家逻辑、科层逻辑、市场逻辑和效用逻辑,不同行为逻辑和动机容易产生逻辑冲突或不协调,不利于形成环境治理合力。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在中央政府层面,实现由“运动式”环保督察向常态化督察的转变,建立环保督察的社会化参与体系;在地方政府层面,提升环保绩效的重要性,建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努力指数;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建立企业环保“红黑榜”,激发企业绿色生产的潜力;在社会公众层面,加强环保宣教,维护公众的环保参与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