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瑞吉欧幼儿园教育是受到官方、学者、教师广泛好评的“最先进”的幼儿教育,同时瑞吉欧方案课程又是给无数人带来惊喜的奇迹,它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创造性等特点,它给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形象,教师成为儿童世界中的一员,演绎着充满活力与智慧又极具亲和力的角色,在瑞吉欧方案课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和位育”是儒学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认识论和行动哲学,其内涵是尊“中”为天理,以“和”而达道,最终实现天下万物各安其位,生长化育。当代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以简单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导致教师教育课程的“偏差与失衡”,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把“中和位育”作为一种批判现状、把握事物、协调矛盾的思维方法,明确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运用“渐进取向”的方法论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和合创生。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给我国教师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要求我国的教师教育做出必要的应对: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双轨制模式,构建多元的、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重塑教师形象,促使教师专业化;重视新教师的培养,缩短“初任教师”和“专家教师”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儿童哲学探索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实践的青睐。为超越“儿童”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儿童哲学经历了从强调哲学性的“教哲学”,到复归儿童性的“有哲学”,再到强调实践性的“做哲学”的迭代发展。儿童哲学与 教育戏剧在“做哲学”中实现了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的整体性耦合。在教育戏剧中,儿童通过隐喻嵌入的“对话”穿 梭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身体嵌入的“游戏”穿梭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最终打开儿童“爱智慧”的哲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教育研习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文章对教育研习的内涵、课程价值、主要内容、实施途径、条件保障等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内在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让职前教育中的应届本科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技能,让职后教师形成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使被培训者形成“理论-经验-操作”一体化的认知结构,以提高其专业技能,日益成为应届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教师教育“内在一体化”概念,并在阐释其内涵与优势基础上.从新培训者的造就、新增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改革、校本研修课程的设置方面,深入细致地探究了实现“内在一体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趋势,我国启动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是与国际教师教育接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现代教师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主要采用国际比较、现状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技术路线,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三五”,即一条主线:教师的专业素养;三个理念: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五个部分:前言、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网络信息教育的交互性和多元性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突出。教师教学的角色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奠基者,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由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10.
教师角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与要求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而变化。随着当代哲学主题的巨大转向、现代教育观念的根本转换以及教育技术手段的突飞猛进 ,当今时代呼唤教师成为“精神世界的理解者”、“生命灵魂的唤醒者”、“生活世界的沟通者”、“知识建构的示范者”、“学生学习的促助者”、“教学策略的反思者”、“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和“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11.
以审美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指引,通过描述实际教学中的沉浸式教学场景,总结美育教学经验和规律。该教学实践证明了“美育是体验型教育”,“必须通过师生的情感共鸣来达成效果”,“其教育过程是即时发生”等美育教学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追求多感官参与、强调现场感染力和学生即时感受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在美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分析沉浸式教学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认为数字移动媒体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方兴未艾的元宇宙构想,将为未来的沉浸式审美教育提供更多可能,为新时代的工程美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选取6名参与"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简称RLTESEBCC)项目的职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对中加两国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与优秀经验进行阐释,进而对两国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为两国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从事保育工作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关于"如何做"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它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体验和保教实践状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水平不高,实践性知识各发展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显著,实践性知识各因素的发展阶段呈"W"型。另外,幼儿园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需求程度以及影响幼儿园教师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因素有明显的阶段差异。通过建立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专家引领机制、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行为分析能力、提供"跳出"现场"看"现场的时空条件、共建幼儿安全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为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亟需提升教师教育质量。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主要包括由合格走向卓越、由部分走向整体、由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也面临着逻辑起点走向迷失、机制体制流于形式、课程教学热衷于形式、师资队伍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困境,应当做到:重建卓越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全力保障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构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卓越为价值导向的师资队伍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教学反思作为立足于教育教学场域的一种具体反思方式,其在本质上是哲学的。教学反思的实施成效与执行主体自身的思维运作水平难以割裂,哲学反思思维主导下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哲学反思思维的培养,既要关注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反思对象研究的彻底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对主导自己教学反思的思想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哲学反思能力,使其思维运作向着哲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才能为教学反思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注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着眼点不仅在于教师本身,还应包括其区域性差异与均衡体系的构建。本文采用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对桂林市1 8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桂林市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性别、学校所在地和学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效应显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性别、从教学段、学历、职称、学校所在地和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教龄上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等6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1)给男性教师提供更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2)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课题研究能力;(3)制定和执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补偿性政策;(4)以教研共同体引领专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和高原期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摘要:教育实习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引领准教师进入专业领域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集中教育实习模式存在诸多 弊端,影响了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程·多元·反思”新型英语实习模式以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为导向,强调教育实习的全 程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力图克服传统实习模式的缺点,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经历了"初创定型期""停滞偏离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深化期"和"转型创新期"五个阶段。"教研"是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实践样态,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效果不够明显、教研人员专业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教研职能定位不准、教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由此,我们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强化教研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致力于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转向关注全面育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性、现实性、迫切性日益凸显。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转向“基本均衡发展”,继而转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从“区域”和“城乡”的宏大视域出发,在借鉴、整理与分析了《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基于新时代发展视角反思仍存在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师资“难招难留”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实施差别化的转移支付责任分担机制、精准补充教师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