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是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能让幼儿获得高度真实的情境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但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幼儿的参与性不强、教师的指导欠佳、体验场馆的情境创设不足等问题。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幼儿职业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本文从创建幼儿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师指导策略和创建真实的场馆体验几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和养成,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也需要各种社会性品质的支持。从社会性发展这一视角来认识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以幼儿的整体发展带动局部能力的优化,需要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内化规则意识,在体验中引导幼儿正确调控情绪,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坚持性,及在实践中养成幼儿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方式,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质量会影响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并提出提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同伴互动的技巧,以期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职业服装了解职业身份特点,接触相关的职业知识,是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进行职业启蒙的一种初始途径。研究选取南昌市某幼儿园60名3-5岁幼儿,采用选择性信任中的物品命名实验范式,探讨幼儿是否依据信息提供者的服装特征进行选择性学习,并由此分析幼儿目前的职业启蒙情况。研究发现幼儿的反应和学习状态反映出对职业服装的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认知判断,并建议教育者应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启蒙教育观念,有效利用幼儿在社会学习中对信息提供者服装的关注,引导其职业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角色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是解决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选择角色游戏主题,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关注角色游戏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提供多种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的角色游戏情境,外化幼儿的感恩行为等策略,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的社会化教育主要有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两方面。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成败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因此,努力提高家长的社会化意识,建立民主化的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基础。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为此,采取措施,使幼儿园逐步正规化,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严格实施幼教《纲要》,是幼儿社会性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人的整个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职业的角色意识,包括维护档案的历史真实性的使命感、责任感的意识,档案资政惠民服务功能的意识,勇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意识。这是社会对档案职业的角色期望,是社会对档案职业这个岗位所要求的职责所在,也是档案职业者站在角色位置上要表现的符合角色行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重要的游戏类型,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接触角色,在游戏的体验中感知生活,最后在游戏和生活中得以发展。但当前角色游戏在实施中的种种现状,使得幼儿有游戏之“心”、有扮演之“意”,却不得角色游戏之“全部”。对此,教育者需要运用“身边景”,选择“身边事”,联系“身边物”,关注“生活用”,创设以“真”为本的游戏环境,善抓“童心童眼”的游戏事件,提供能够自由创造的游戏材料,总结回归“本源”的游戏经验,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尽情遨游,在遨游中成长。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815名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及时间投入情况,幼儿社会性情 况及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3-6岁幼儿 社会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幼儿社会性水平提高,且幼儿社会性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幼儿社会性 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中,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在情绪调节维度中性别差 异不显著;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 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情绪调节没有预测作用;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 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身份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提高学生职业角色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学校进行职业身份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职业身份教育应渗透在职业能力训练、职业精神培养、职业规范教育和职业理想规划之中。学校进行职业身份教育的路径主要包括: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职业环境,建设校企合一的物质文化,以强化行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引入企业制度,并强化执行力。创造真实体验的制度文化,以强化管理认同、态度认同和意识认同;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打造贯穿工作全过程的行为文化,以强化过程认同和评价认同;引进不同行业企业先进价值观,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提高自我发展与社会担当认识。四措并举,立体实施,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磨料磨具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方向的特点,初步探索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细致分析了课程体系的全面调整,系统研究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总结了“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经验与特色。旨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的高素质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人才培养中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专业素质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课内和课外教育及阶段与整体教育的新模式,并根据测控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推出的《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界定了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描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十二项专业实践活动及其具体要素。完备的专业发展内容、反思性的专业发展方法、责任驱动的专业发展角色为其鲜明特点。这一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内容全面、要求具体,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亦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幼儿园应高度重视与加强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以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例,主要教育建议为:应优先明确幼儿园劳动教育核心目标与内容框架,加强创设生态系统化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环境,系统组织幼儿进行多样化职业劳动体验,积极探索开展幼儿劳动素养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15.
稳定的教师职业忠诚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忠诚最显著的特征。然而,当前教师职业忠 诚度在教师队伍中整体上呈衰减态势,有的教师甚至发生职业疏离与异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校管理缺乏对教师的人 文关怀也是其重要的一种原因。领导者确立新的教师观与教师管理观;无私地放弃自己某些特殊权利;智慧地践行多种人本 化管理措施,是学校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忠诚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用户体验角度,从网站外观、网站架构和网站内容三方面,设计了包括45个观测变量的高校专业网站吸引力的初始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验证和因子分析,删除变量系数不合格的6个观测变量,获得了网站设计、学术活动、学科资源、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网站服务、职业发展、信息更新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高校专业网站评价体系,测算了各二级指标的影响权重。据此对高校专业网站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自2012年颁发至今,关于其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教师立场是一种实践立场,强调对教师力量持信任、欣赏和期待的态度。以教师立场检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发现其中存在编制思路忽略实践逻辑、内容架构有待优化、实施过程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从教师立场出发,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编制立场从理论逻辑转向实践逻辑;内容架构从统一标准迈向分类分级;价值形态由静态文本化身动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美国德克萨斯州历来重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了一系列教育工作者违规行为问责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师德问责体系。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师德问责体系具有独特的结构与特征。颁布《教育工作者伦理规范》,使问责有法可依;设立专门机构,使问责主体明确;细化教师违规行为,使问责有据可凭;强调证据证词,使问责合理科学;重视结果多样,使问责责罚分明。这些对于促进我国师德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突发事件常被视为中断教学进程的干扰,令教师避之不及。实际上,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意料之外的遭遇,它具有磨练职业心态、激发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实现等作用。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过程,可视为非连续性教育的过程。这种非连续性教育具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转折性、排他性等特征,需经过遭遇、震惊、反思、领悟四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突发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拓宽视野,提升专业判断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验是一切知识之源的原理,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a=a与1=1既有经验的生成过程,也有经验内容,即它是人们经验活动中同质性运动和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同质性属性在人的意识中反复叠合的反映,并非先验自明的,只是今天人们不关注其经验成分罢了。对a=a与1=1经验意蕴的揭示,对深刻理解抽象命题的意义,终结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清除唯心主义最后的避难所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