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绘本教学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实验法和问卷法,随机选取某幼儿园中班共4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及幼儿所在班的W老师为实验合作者,以《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为载体对24名幼儿实施情绪绘本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采用《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状况问卷》(教师评定)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幼儿与对照组幼儿在基本情绪识别与理解、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控和情绪的运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实验组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各维度前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幼儿的情绪调节水平前后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促进了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母亲守门行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和父亲参与教养之间的关系,采用母亲守门行为量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对四川省三所幼儿园内241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父亲参与教养;2)母亲守门行为可直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可通过父亲参与教养间接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开门行为与父亲有效参与幼儿教养能够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学前儿童羞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及考察情绪调节能力在两者关系中的保护性作用,随机选取山东省德州市170名幼儿为被试,请教师用量表评定法报告幼儿的羞怯、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羞怯水平与其同伴交往能力显著负相关;2)情绪调节能力对羞怯与同伴交往能力间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情绪调节能力是羞怯引发较低同伴交往能力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能力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外化体现,提升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促进中华民族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情感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前提。对64名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民族大学生采用实验组(干预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组(干预组)接受8周团体心理辅导。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在交往焦虑和人际信任上的前测得分均无显著差异。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交往焦虑仍低于对照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长期效果得到很好的保持。为提升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教育引导,激发民族大学生交往动机;强化精准施策,增强民族学生交往技能;创建互嵌环境,保障民族学生交往条件;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民族学生交往风尚。  相似文献   

6.
3-6岁是幼儿进行语言发展并通过言语交互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时期,言语反馈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言语类 型。本研究通过对80名幼儿在半结构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6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有以下特点:更倾向于 使用积极性言语反馈;评价能力较弱;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频繁出现交流中断的局面;幼儿因缺乏沟通技巧导致使用中立性 言语反馈。针对上述问题,相应改进建议为:多渠道提升幼儿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创造礼貌言语的使用氛围;锻炼幼儿在同伴 互动中的评价能力;提升幼儿在日常交往中的沟通技巧;正确看待幼儿消极性言语反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融合幼儿园中普特幼儿间交往意愿与同伴接纳现状,采用普特幼儿间交往意愿问卷、融合幼儿园幼儿同伴接纳问卷,整群抽样选取一所融合幼儿园5个班的99名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幼儿园中幼儿的交往意愿和同伴接纳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特殊幼儿对普通幼儿的同伴接纳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中班普特幼儿间的接纳程度显著低于小班;高、中、低交往意愿组的普特幼儿间同伴接纳在接纳程度因子均分及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低交往意愿组在同伴接纳程度均分及同伴接纳总均分上均低于中交往意愿组;幼儿类型与交往意愿、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班级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幼儿类型和班级对普特幼儿间的同伴接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建议:幼儿教师应组织以合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普通幼儿接纳特殊幼儿,为普特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创设和谐度高、包容性强的园内融合氛围,创建有利于特殊幼儿被接纳的心理环境;家长配合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特殊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增加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贯穿一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方式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大班幼儿这一群体入手,就当前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展开调查,发现民主型教养方式能促进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专制型、溺爱型以及忽视型教养方式则有反作用。基于此,笔者建议:父母们寻求教养的一致性,在保持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基础上平衡专制型教养方式、减少溺爱型教养方式、警惕忽视型教养方式,促进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91-95
本研究选取了14名存在情绪困扰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7名家长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咨询,另外7名家长则组成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咨询。干预前后使用情绪弹性问卷、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和简单应对方式问卷对全体实验对象进行测量,以探讨团体咨询对自闭症儿童家长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1)实验组在干预后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情绪弹性、焦虑、抑郁和积极应对得分较前测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情绪弹性、焦虑、抑郁、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团体咨询是提高自闭症儿童家长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中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发展积极解决冲突的能力,有针对性的社会技能训练和学习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可切实提高幼儿化解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干预和提升效果,以心理资本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在西南石油大学公开招募留守经历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实验组前后测的心理资本得分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前后测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后测得分差异显著,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整个团体活动感到满意,认为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觉得团体辅导对重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成长经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有关幼儿同伴交往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对幼儿交往行为描述的开放式问卷 ,编制了适合我国幼儿特点的《4— 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经过预测后修订组成正式量表 ,共计 2 4个项目 ,施测于南京市 11所幼儿园的 4— 6岁 5 43名幼儿。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本量表 4个因素的存在 ,即 :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亲社会行为 ,从而验证了最初的结构预想。本研究着重考察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 0 .80 31— 0 .92 85之间。对量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微系统之一,在幼儿园生态系统中,教师、同伴是两个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测 查法,以广西民族地区344 名农村幼儿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留守幼儿早期发展的基本状况、抗逆力对早期发展的影响、师幼 关系和同伴关系对留守幼儿抗逆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困境不利于留守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情绪能力、语言和 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对男性幼儿影响更大;抗逆力对留守幼儿早期发展有预测作用,有助于留守幼儿适应困境产生的压力;师 幼亲密、同伴接纳是影响留守幼儿抗逆力发展的保护因素。研究建议在教育干预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教师支持系统的力量,与 留守幼儿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关注幼幼互动的缓冲作用,促进留守幼儿与同伴积极有效的互动,以更好地帮助留守幼儿应对 困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国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幼儿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交往环境,多数幼儿在园期间的交往同伴仅局限于同龄之间的交往。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开设混龄班,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在混龄班与同龄班共存状态下,两种班型对幼儿个体发展影响不同。以赤峰市实验幼儿园中三个混龄班与三个同龄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影响,并针对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审美心理发生的敏感期,亦是幼儿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着幼儿早期人格的建立与发展。为探索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对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和观察法,随机选择一幼儿园中班共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5名幼儿以主题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图书为载体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根据《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表》(班级教师和研究者评定)对幼儿审美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进行测试,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选取心理韧性水平相当的2个班级,使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前后测心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对照组前后测心理韧性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同伴冲突是幼儿与同伴相互作用过程中一种很常见的社会互动形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其同伴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状况。冲突解决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在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体育游戏活动的安排是以游戏为主要部分,它对幼儿同伴交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幼儿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完成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幼儿不会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等现象,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须从4个方面重视和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一要了解幼儿的交往状况,分析幼儿交往能力不足产生的原因;二要通过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交往活动,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三要注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四要注意取得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完成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幼儿不会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等现象,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须从4个方面重视和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一要了解幼儿的交往状况,分析幼儿交往能力不足产生的原因;二要通过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交往活动,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三要注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四要注意取得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