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经营、城市形象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土地、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产业、城市形象六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城市各要素经营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通过要素的系统配置与整合,塑造具有中华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3.
4.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本文以红山文化博物馆为例,通过分析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若干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缓慢的问题 ,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 ,提出名城旅游开发应注重主题公园建设 ,并对建设主题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融媒科技的赋能下,“数字+”的文旅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后疫情时代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有力支撑。坐落于区域特色小镇,乌镇戏剧节在品牌策略上却呈现出宽阔的国际视野,有效处理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全球的文化关系,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乌镇戏剧节在剧目展演的国际合作中活化了全球创作者网络、促进了全球受众跨文化认同,以多元文化持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依托新媒体进行戏剧艺术的跨媒介全球化传播,走向文旅数字化升级。据此,本文将引入区域品牌理论,以案例分析法探析乌镇模式下国际文旅品牌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对国家形象内涵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8.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既可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又能为旅游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原真性、保护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等五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时期,将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文化相结合成为目前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桂林市雁山区大山背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发现了这一区域整合度低、缺乏规划、社区居民参与少的现状,反映出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文化传承断层、文旅结合度不高、空间营造单调、制度保障欠缺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科技、建设特色人居环境、发扬节事康养传统、培育村民主体意识、加强文化空间文化输出的发展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关于世界遗产城市的特称,具有文化、科学、美学、旅游等多雏价值.目前,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资全缺口大,环境容量过于饱和,房地产开发造成“建设性破坏”,有“历史”无“文化”等.安徽省现有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探索和总结其保护、管理和开发的经验,对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应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龙头,运用科学方法论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以创新精神做好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文章,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品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位日趋突显。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本文从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市场与产业发展、旅游规划与形象设计、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和分析,并针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加大社区参与力度、扩大区域合作范围和适度商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并非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发展旅游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受资源、设施、决策、科技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诸多不谐和因子。这些不谐和因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本身,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二是旅游资源在向旅游业转化过程中的问题,这是人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科学制订保护与开发的规划方案,综合治理好旅游整体大环境,适度设计抽象人文吸引物的转化方式,理性突出古特色建设,逐步消除利用中的不谐和因子,是实现资源与旅游业共生发展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同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8项,呈现出类别集中但地区分散的特征。非遗博物馆的建设,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核心理念,在体系化的建设和管理中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为了使这种力量尽可能完全地发挥出来,非遗博物馆还需要做到文旅融合,以旅游带动流量和消费,进而带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中的新动向,而以民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则在文化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以滁州民歌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滁州民歌的文化意蕴与旅游价值,继而从助力滁州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滁州民歌传承路径、推动滁州社会经济发展三个维度总结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滁州民歌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滁州民歌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旅游疗法不仅帮助人们克服过度虚拟生活所带来的角色混乱和交往障碍等问题,更协助人们治疗各类旅游后抑郁等心理和社会问题,最终促进个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复原与发展.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旅游疗法需要遵循望性、精神攀升、自由建构和代入回归的原则,精准定位旅游疗法的服务范围,充分理解旅游疗法的运用限制,不断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中旅游疗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是可以操纵游客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文以旅游形象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经验,探讨宜昌旅游形象提炼的难点及现存的问题,通过归纳分析认为宜昌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壮美三峡·大爱宜昌”,最后就宜昌市旅游营销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是可以操纵游客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文以旅游形象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经验,探讨宜昌旅游形象提炼的难点及现存的问题,通过归纳分析认为宜昌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壮美三峡.大爱宜昌",最后就宜昌市旅游营销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Echtner和Ritchie构建的旅游地形象理论,以月湖旅游文学为文本,分析明清时期游人对月湖“功能形象”与“象征形象”的感知。发现:一方面,游人所感知的月湖功能形象具有多重性;另一方面,即使从事同样的游赏活动,游人所感知的月湖象征形象并不一致,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