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个主题创意戏剧游戏大都是由系列微创意戏剧活动串联而成。游戏化微创意戏剧活动在设计组织时,首先应创设音乐、情节与动作完美结合的游戏情境,为幼儿角色描摹、动作探索与创意表现提供有效支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表现;其次应深入分析幼儿游戏的动力因素,设置适宜合理、逐阶递进的游戏挑战,诱导幼儿兴趣盎然地持续参与;同时还要给予充分有效的启发引导,拓展幼儿戏剧想象空间,促进幼儿多维想象、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美术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并延伸出许多有趣的内容。借用幼儿爱玩的天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因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幼儿园教师缺乏将游戏与美术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导致活动导入形式不够多样、趣味,活动过程难以把控游戏时间、游戏设计与美术教学活动关联度低,活动评价维度单一。基于此,提出借用故事式、谜语式、激发式进行活动导入;在过程中简化游戏设计流程、对教师进行游戏设计专业化培训、提升教师个别化科学指导水平;加强评价用语针对性、拓展活动评价维度、增加作品展示方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幼儿的生活、游戏活动中。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丰厚的传统幼儿游戏资源,将这些传统游戏应用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达成幼儿数学认知目标,是将幼儿数学教育寓幼儿游戏活动路径的有益探索,在农村幼儿园现有条件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先进教育理念、独特教学方式引入儿童自娱性舞蹈音乐游戏创编中,并与3—6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让幼儿各年龄段动作发展与音乐游戏交融,使音乐游戏的创编理论统整化、选材生活化、游戏活动化;运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方法,本着音乐教育的核心“原本性”,以儿童动作发展“非线性”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音乐游戏“好玩”这一核心,从目标、过程、方法、游戏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音乐游戏创编设计,以期为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津游戏具有本土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特征,只有这种让儿童心灵参与、情感互动、经验生成、人格建构的游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游戏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应树立兼具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理念,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传承与创新;在游戏中教师敢于放手与专业引领相统筹才能还给孩子富有童趣的真游戏;把游戏中快乐元素与幼儿的学习发展相互融合,才能发挥游戏活动的实用性,实现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中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的主要途径和实践方式,绘本可以起到丰富幼儿园教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作用。基于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筛选50本体育运动主题绘本,结果发现,此类绘本围绕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情感三大核心节点。将体育运动主题绘本融入幼儿园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运动知识,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吸引幼儿的运动兴趣。由此进一步提出幼儿园体育游戏应基于“适龄点、适读点、适用点”——扎根于幼儿发展、契合于幼儿兴趣、服务于幼儿教育的选择与应用运动主题绘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它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 长。幼儿园游戏活动通过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促进幼儿的经验再造,促进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 位,保障幼儿游戏的质量的三促进两保障,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追随幼儿游戏的脚步,做真游戏,做有质量的游戏,达成从游 戏中生成出来的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室内晨间锻炼活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情绪状态、探索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幼儿园室内晨间锻炼存在着场地受限、材料不足、游戏形式单一、教师组织和指导不到位、安全隐患等问题,游戏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室内晨间锻炼游戏化过程中应坚持趣味性和挑战性并重、主体性与指导性兼顾、目的性和生成性相济的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丰富游戏材料并挖掘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融合课程教学主题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游戏情景,教师也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探索,以此推动幼儿的室内晨间锻炼活动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亲生命性”和“动允性”强调,自然的、有机的户外环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 认知、社会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与参与教师和幼儿协商后,为幼儿重新开发户外游戏区域,以叙事形式记录教师和 幼儿对新环境的反应,并将其反应反馈于户外游戏区域持续开发行动中。实践证明,这种迭代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推动幼儿园 自然户外游戏环境开发,进而促进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民间游戏是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身心完满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民间游戏在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体现在:有关民间游戏的理论基础不足;民间游戏对儿童精神层面影响的研究略有欠缺;民间游戏在实证研究中缺乏普适性的论证及在实际运用方面未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教工作者应当提升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认识,重视并鼓励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本研究选取78名4岁儿童,通过儿童与新颖物体进行自由游戏作为测试情境,探讨社会经济地位是否会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自由游戏总时间、与主试的眼神接触得分以及与物体作用的潜伏期显著高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产生新颖行为的总分以及在游戏过程中口语表达得分显著低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表现,需要相应的早期教育干预改善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意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它注重因材施教,特别强调对幼儿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有效培养过程。在创意手工制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尝试利用各种制作材料的不同特质、形状、颜色和纹理等要素吸引学生,结合创新展开艺术优化,不断激发幼儿的手工制作创新能力,实现深层次的艺术创作教育过程。文章就围绕幼儿园创意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核心背景,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创意手工制作活动的创新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体现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所带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渝西儿歌的主导思想是寓教于乐,渝西儿歌的艺术特色是童趣盎然。一些缺乏童趣的所谓儿歌,其实不是真正的儿歌,也不能真正为儿童所接受。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儿歌,是那种有别于儿童诗的,由民间创作并且主要在口头流传的儿童歌谣。儿童诗的发展方兴未艾,儿歌却和别的民间歌谣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外儿童文学充满了“动物”色彩,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为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题材。通过论述动物文学与儿童文学交错重叠的关系,回顾了儿童动物文学的兴起,并从政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动力,综述我国儿童动物文学及其翻译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挖掘其研究意义,肯定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旨在为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艺术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与模式化教学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更胜一筹尚且未知。笔者以38名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经过研究得出:直观教学法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中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象性、沉思性四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高于模式化教学法。但在精致性培养方面,直观教学法与模式化教学法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的价值评价讨论儿童文学“应该如何”方面的问题。论文基于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价值建设日益呈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提出儿童文学价值评价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视域,澄清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价值评价语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评价标准建构及延展性的学科发展任务给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对儿童思维方式有根本性影响,将极大地改变儿童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在看到互联网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它对儿童思维方式造成的技术理性泛滥与价值理性缺失、数字化生存与现实世界迷失、思维过度发散与专注力稀缺等消极影响。“互联网+”时代教育应积极应对儿童思维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探寻促进儿童技术化思维与人文性思维、虚拟性思维与现实性思维、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整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