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采用观察法获取的北京市122个2—6岁儿童在幼儿园受挫缘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教师的矛盾和与同伴的关系问题是引发2—6岁儿童受挫的主要缘由;引发2—6岁儿童受挫的缘由在年龄班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幼儿园不同活动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建议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根据各年龄班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强调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对男女幼儿进行双性化教育。合理安排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在挫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
图画讲述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北京市272名5-6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进行图画讲述能力进行测查,发现5-6岁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图画讲述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句子的运用方面表现较好,讲述的连贯性方面表现次之,讲述的生动性方面表现最差;5-6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在图画讲述测查总分以及句子的运用、讲述的连贯性、讲述的生动性三个子维度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城市儿童图画讲述水平明显比流动儿童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查流动儿童在教育起点上是否处境不利,对135名幼儿园大班和刚入读小学一年级的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测验性评估.结果发现,有18.5%的流动儿童存在“入学准备不足”的情况,略高于标准比例(17%).统计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总体状况与总体儿童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或许是由于将“良好”与“优秀”两个入学准备的等级进行合并所致;除了“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领域”外,在入学准备的其他四个领域以及总分上,没有一个流动儿童达到了“优秀”水平.因此,在针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干预上可以朝两个方向努力:一是“补差”,二是“培优”.  相似文献   

4.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儿童语言研究中心zhou2语料库中的400名3-5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叙事语言评估工具——MAIN(Multilingual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Narratives)中《鸟》的故事作为研究材料进行数据收集,并使用MAIN从故事结构、结构复杂性、内部状态术语、故事理解四个方面,重点考察3-5岁学前儿童讲述故事的叙事能力,以及各要素的叙事水平是否存在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儿童叙事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且4-5岁为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对故事各要素讲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年龄差异;儿童故事理解能力各要素均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情感忽视、校园霸凌等风险。探讨和支持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组前后测设计,辅以个案观察、访谈、教学日志等定性数据,选取某市城中村一所民办普惠幼儿园各27名中班幼儿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开展连续12周共24次教育戏剧活动。结果发现: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方面,两组前测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幼儿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认知控制、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两组前测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虽得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教育戏剧能促进中班流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其中对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育戏剧能为指导流动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幼儿园应以教育戏剧为契机形成适宜的园所课程并持续开展,教师可将戏剧范式应用到一日生活和其他教育活动中解决流动幼儿社会交往的实际问题,将幼儿的戏剧体验转化为个人能力。同时,注重家园社协同育人,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我国近2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领域的发展脉络,探究该领域的热点主题与前沿议题。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以CNKI收录的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相关高质量文献为对象,对发文量分布情况、高产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研究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间、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呈现“小而散,散而弱”的研究现状,相关学者影响力和聚合力亟待提高;研究热点集中在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干预对策、农村幼儿园建设等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和纵向干预实践。制定系统的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评价体系、找到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的干预手段、在实践中提高效果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使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原始数据,对我国流动儿童群体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有显著改善,但仍面临着入公办学校难、教育费用偏高等问题;而且不同地区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该出台公办学校接收流动儿童的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经济发达省市,需要合理设计流动儿童受教育制度,使之享受和户籍儿童同样的教育资源,共同推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性理论和系统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索幼儿园教育质量要素组态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单个幼儿园教育质量要素均无法构成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其以相互链接的组态形式才能驱动或阻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驱动儿童语言发展的组态有2类,分别是管理引领下师资驱动型和家园社区协同下课程驱动型;阻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组态也有2种,分别是管理不善下家园社区脱钩抑制型和师资队伍薄弱抑制型。对比可知,驱动和阻碍儿童语言发展的前因之间具有非对称性。幼儿园管理者应转变“单因素决定论”和“因果对称性”观念,坚持“多因素决定论”思想,并基于幼儿园资源禀赋,通过构建家园社区协同机制,引导家庭、社区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或者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师资队伍保障,以此促成在园儿童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三个年龄段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当今不同年龄段家长儿童观的代际差异。结果表 明,老年家长与青年、中年家长对于儿童地位、儿童权利、儿童发展与儿童需要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相较而言,青年、中年家长 在上述四个维度的观念更趋合理。部分老年家长持有家庭中家长应处于权威地位、儿童处于服从地位的看法;与老年家长相 比,青年、中年家长更加尊重儿童,愿意与儿童平等相处。结合访谈分析发现,“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受 教育程度的增加是导致老年家长和青、中年家长儿童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环境,家长需改变认知, 合理期许,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老年家长应善于学习,主动走近儿童;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等各行各业应共同帮助家长树立科 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回迁儿童与本地儿童在自尊及人际关系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从外在环境角度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量表"、"同学关系量表"和"师生关系量表"对359名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回迁儿童与本地儿童在自尊及自尊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儿童自尊的发展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维度上部分差异显著;回迁儿童与本地儿童的人际关系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两维度上部分差异显著;回迁儿童与本地儿童在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上存在差异。结论:回迁儿童与本地儿童在自尊和人际关系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部分县市汉语授课幼儿园各民族儿童691名,运用经过修订的“儿童入学准备状况教师等级评定表”对抽样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团体等级评定,所有数据输入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在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情绪与社会性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言语发展等领域均有显著差异,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及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亟需提升现实需求下,采用多彩光谱中的故事板语言评估项 目评测青海农牧区在园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发展状况。结果发现:幼儿入园后在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有显著提高,但存在各方面 发展不均衡的特点,5~6 岁发展最为迅速;社区因素、语言环境、家庭与语言背景均与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口语发展显著相关, 其中同伴对对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口语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言语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化环境与教育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城乡儿童在言语习惯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又促成了城乡儿童言语能力的差别。研究通过对河北保定405名3—12岁儿童的访谈与结果分析,发现城市、县城、平原农村和山区农村儿童在言语能力与习惯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表达愿望、语言面貌、综合效果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儿童语言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改善城乡儿童的言语习惯。  相似文献   

15.
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语言获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对于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因素,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文在分析单因素决定论有失偏颇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生活事实的观察,认为儿童语言获得是生理基础、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分别阐释了上述因素在儿童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各自所产生的作用。但上述因素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由于千差万别的要素组合及核心要素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结构,从而导致个体语言发展的形形色色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完善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实现幼有所育是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作为最年幼的流动人口,流动学前儿童属于脆弱群体。由于教育照顾服务等社会支持不足,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对托育机构、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等为流动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照顾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厘清教育照顾服务的社会支持状况发现,目前还存在针对托育机构、幼儿园等公益性和普惠性教育照顾机构供应不足与质量参差不齐、社区支持力度单薄、社会组织关注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学前教育等机构教育照顾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联动作用,提高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机构遍布我国各地。蒙台梭利儿童观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其致力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并促进其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存在脱离儿童经验、重知识而轻情感、主题活动缺乏层次感与整体性等问题。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出发,提出幼儿园要创设尊重儿童个性与经验,开展开放、温馨自由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以惠州市七个城区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为主量表,使用差异分析与回归分析,调查惠州市学前儿童的留守情况以及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旨在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给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学前儿童在性格缺陷、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女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公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民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大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中班留守学前儿童;独生子女或二孩的留守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要显著好于属于大孩的留守学前儿童;人口学变量是影响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学习适应性量表》(AAT)对合肥市两所小学3—6年级280名流动儿童进行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小学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有较大差异,且学习适应性问题有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发展趋势;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学校环境等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较大;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0.
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以12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3-6岁幼儿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记录表,考察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样本幼儿的学习品质总体和各维度均呈良好发展态势;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存在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鉴于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是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师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品质,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并且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品质,针对性改变教育方式或者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