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更是关系空间。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在于儿童实际参与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状况。因此,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产应该把空间生产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还给儿童,同时把握好儿童在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中的生产域和自由度。儿童作为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程度是测度和评估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的依据,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赛克方法,目的性抽样选取山西省级示范幼儿园X幼儿园22名大班儿童参与研究,并运用儿童拍照、幼儿园之旅、魔毯等方式收集资料,结合参与式观察与儿童共同对资料进行回顾与讨论。主要发现:儿童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构建与表达自我,关注户外游戏空间中的自然事物、自然事物的变化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身心和合的想象生产个人意义,与他人情感联结生产集体意义,同时体验到被围困的“樊篱”;儿童理想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形态是多样性与动态性、亲生命性的,是能够建构自我与建立情感归属的社会空间,具有主体性存在的精神空间。今后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户外游戏空间认识论,应以儿童游戏空间实践的多样性为基点淡化户外游戏空间边界,其时空配置应充分体现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3.
保障儿童安全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儿童安全教育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以“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认识及安全教育开展的效果”为研究方向,采用个案研究法,对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探究了幼儿园安全教育异化的情况,发现在安全教育实施中存在以下现象:教师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源于制度性规约;认为儿童发展具有局限性,故教师理应包办一切;安全教育方法主要采用重复练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参与体验,忽视了对儿童的观察与思考;教师过度依赖外部支持,忽略自身能动性;在多重压力下,教师采取压缩儿童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的方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落实安全教育应从以下路径着手:丰富理论,摆脱行为主义教育观一边倒的“实践路径”;明确目标,修正“为体验而体验”的错误方法论;更新观念,纠正“客观性约束”下教师理应保护儿童的认知;赋予权力,转变安全教育重要性源于“制度性规约”的认识;健全法制,改变教师被动开展安全教育的现状。在观念与实践回归中,发挥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作用,重视过程与结果,借助法律支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安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位。对甘肃六个经济落后县域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对待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户外健康教学活动实施的胜任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论支持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幼儿运动负荷量的把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户外健康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关系理解不清晰。提出调动乡村幼儿园男教师设计与实施健康教学活动的热情、开展丰富乡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专项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理解幼儿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分析优秀案例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厘清教学和游戏的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儿童游戏空间集主体性、物质性、社会性、教育性、游戏性和关系性于一体,是儿童成长的意义空间。空间的完整性缺失、空间的自主性剥夺、空间的生产性沦丧、空间的生命力衰败和空间的支持系统欠缺是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主要表现。对空间意义的忽视、空间主体的缺失和空间的限制是导致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游戏空间的儿童主体地位,以“空间公平”为导向、“关系均衡”为核心建立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支持系统是儿童游戏空间走向“空间均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儿童哲学在幼儿园的深入推广,其与幼儿园中常用教学策略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哲学传统中单纯强调“对话”的“探究团体”面临着难以持续吸引幼儿参与、忽视幼儿的情感及忽视幼儿除口头语言之外的多种表征等问题。因此,为解决儿童哲学在幼儿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常用到的戏剧教学策略,将教育戏剧引入儿童哲学中,通过论述教育戏剧与儿童哲学在理论基础、教学法属性(目标、内容、教师与幼儿的角色)方面的天然联结,及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五方面意义:扩展幼儿表现自我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童哲学活动的规则、为参与者营造安全的氛围、更好地处理讨论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进而提出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两条路径:“肢体与声音的表达”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及“戏剧策略”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戏剧在儿童哲学中应用的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儿童游戏权保障一直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乡村幼儿园教育场域、教育主体、施教对象的特殊性导致乡村幼儿园不断出现儿童游戏权被漠视甚至侵害的现象。本研究借助于乡村幼儿园办园理念、一日活动安排、量化考核细则、游戏区域管理制度等一手资料分析乡村儿童在园的游戏权保障现状,发现乡村幼儿园儿童游戏权保障存在时间、空间、材料、卫生安全及师资五个方面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立足乡村幼儿园实际的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育源远流长,内、外在自然教育交互融合,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所属地、不同性质幼儿园、是否是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与单位不同劳动关系、不同月收入、不同级别幼儿园和班级的幼儿园教师在自然教育理念和实践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教育的实施尚需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国家立法层面——配置资源(城乡、公私、在编与非编)均衡,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教育制度层面——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吸引高素质愿奉献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层面——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哲学的思考”包括哲学话语、哲学框架以及哲学思维等三种存在形态,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更富有现实意义。哲学思维至少包括“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刨根究底”的反思逻辑以及“正己守道”的规范逻辑等三个层面。教育哲学之于幼儿园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指引。其中,辩证逻辑指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反思逻辑引领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发展;规范逻辑调剂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生活。基于此,从教育哲学视角出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构路径如下:朝向事物本身,辩证地看待保教活动;反思自我成长,增强专业发展自主性;为教育而活着,寻觅教育生活中趣味。  相似文献   

10.
瑞吉欧教育体系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自由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儿童多感官地认知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幼儿园则是儿童进行感知活动、提升空间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的环境场所。通过实例调研,发现创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方式——利用空间组合、材质搭配和色彩装饰等能够帮助儿童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儿童空间方位识别的体验,引导儿童运用空间方位体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启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空间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域”,因此,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传统的空间理论视域下,儿童游戏空间仅被理解为物质性空间,儿童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被抹煞,空间被理解为狭隘的、静态的、平直的、线性的和非生产性的,儿童与游戏空间是二元分离和对立的。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儿童游戏空间的非物质性得到扩展,儿童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儿童游戏空间走向综合的、动态的、关系的、交互的和生产性的理解,儿童在游戏空间中走向主体间性的融合。研究认为,儿童游戏空间具有主体性、物质性、社会性、教育性、游戏性和关系性的特点,其中游戏性是其特征属性,关系性是其本质属性。双主体关系、游戏关系、两界关系是儿童游戏空间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情感能力对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及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研究招募82名乡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干预组(N=40)实施为期六周的线上正念干预课程,并通过混合研究方法考察干预效果。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职业倦怠的测试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线上正念干预课程显著提高了干预组幼儿园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并且职业倦怠水平显著下降。此外,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正念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乡村幼儿园教师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理解与共情以及负责任地决策等方面的发展。本研究证实基于正念的线上课程是培育乡村幼儿园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减缓职业倦怠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可借助“互联网+教育”模式,为乡村幼儿园教师提供线上心理健康培育资源和教练指导;合理设计线上正念干预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以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仙游某所幼儿园微社会场景创设为主轴,阐述园长、教师与幼儿透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园内空间进行微社会创设,并透过叙事探究的方法对此空间的创设历程进行阐述。故事发展围绕在相关成员的认知经验与生活体验,其历程可分成三段:空间创设之初,园长与教师因为无法决定所以纳入了幼儿的参与; 空间创设的中段:幼儿的积极参与与遭遇困难是决定微社会场景是否成功的关键点; 最后的故事,幼儿虽成功的购置相关产品,却也引发后续保养以及如何使用的伦理议题。总体而言,因为有孩童的参与空间创设,让空间体验增加了许多童趣与意义,而空间创设回归到孩童的身上,才赋予此幼儿园更多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亲生命性”和“动允性”强调,自然的、有机的户外环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 认知、社会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与参与教师和幼儿协商后,为幼儿重新开发户外游戏区域,以叙事形式记录教师和 幼儿对新环境的反应,并将其反应反馈于户外游戏区域持续开发行动中。实践证明,这种迭代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推动幼儿园 自然户外游戏环境开发,进而促进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是通过观察和解读儿童,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问卷调研福建省1062名幼儿园新教师观察能力现状,从确定观察目标、选择和运用观察方法、筛选观察信息和观察记录以及观察分析和支持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幼儿园新教师具备较强的观察意识,但是观察能力普遍处于低水平观察。新教师的观察能力在学历、幼儿园等级、幼儿园性质、幼儿园所处地域上呈现显著性差异。研究建议:完善职前课程培养体系,通过情境式的研训方式提升新教师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男教师持有多重社会身份,多重社会身份竞相角逐以实现在个体信念和行为中的凸显,个体亦经历着需要平衡多重身份间冲突的内心焦灼。为深入打开幼儿园男教师的心理“盲盒”,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对8位幼儿园男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借助主题分析六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不同身份之间相互掣肘,幼儿园男教师也仍然体验着身份顺应。具体来说,男性身份与幼儿园教师身份之间的冲突,因幼儿园教师职业图景与主流男性气质的不契合,表现为外部消极评价与自我负向概念,并由此制造出职业隔离与劳动性别分工现象;与此同时,男教师亦因其“少数”与“异质”,体验到快速晋升的职业发展道路的捷径,因“少数”而成为“团宠”的人际互动关系;多重身份互动的核心在于怀揣着对儿童的热爱,在凸显教师专业性价值的基础上解构教师的性别身份,打破早期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性别差异与区隔。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和稳定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背景下,留职意愿是预测留职行为的重要指标,探寻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保健-激励理论分析框架,自编信效度检验良好的问卷,对辽宁省五县域的461名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留职意愿进行调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生成高留职意愿和低留职意愿的组态路径。结果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留职意愿结果依赖于不同变量的协同作用;高留职意愿的前因组态有3条路径,家庭支持作为核心条件是导致“高留职意愿”的关键因素,职业成就感(内部)和薪酬福利(外部)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影响高留职意愿;低留职意愿前因组态有5条路径,园所管理制度不合理是导致“低留职意愿”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留职意愿,应激发乡村幼儿园教师内生动力,实现职前与职后有机衔接;重视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外在保障,确保付出与回报相平衡;加强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科学化管理,提升管理的专业性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缺乏目标取向均衡性和目标设计全面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缺乏内容取向经验性和内容组织逻辑性;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施取向协调性和实施过程游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缺乏评价取向多元性和评价组织平衡性。针对“价值融合”已成为课程取向的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是课程存在的唯一价值、“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精神,教师应树立“引导、支持、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儿童观,建立“幼儿为中心、游戏为精神、体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ChatGPT的问题导向生成能力与幼儿园教师以儿童为本生成活动的能力相似,使职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并存。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职前幼儿教师对同一个教学目标下教科书活动案例和ChatGPT生成的活动的质量评估。研究发现:1)ChatGPT生成的活动在目标契合度和主体体验方面获得较高评价,但在实施可行性和语言表达方面受到质疑;2)ChatGPT具有支持职前幼儿园教师创建活动设计的能力,其所生成的活动质量在总体上得到了认可并且教师的主观建构能力也在对其质量评价中得以体现;3)为了最大程度发挥ChatGPT支持职前幼儿园教师创设活动计划的潜力,未来职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应走向“问学”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15位幼儿园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和6位专家的三轮筛选评估,笔者编制了《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对重庆市79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检验发现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由观察意识、观察知识和观察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幼儿园教师对自身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评价较高,其中观察意识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知识与观察能力;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及各个维度在教龄、学历、幼儿园性质和等级等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完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体系,开展反思性实践和构建专业共同体,营造良好观察环境与氛围等途径,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