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户外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因场地的限制、教师注重安全和家长过分呵护等原因,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幼儿园应创设和谐的户外场地;教师制定合理的一周计划,投放合适的材料,优化户外游戏活动内容;家长与幼儿教师密切配合,保障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赛克方法,目的性抽样选取山西省级示范幼儿园X幼儿园22名大班儿童参与研究,并运用儿童拍照、幼儿园之旅、魔毯等方式收集资料,结合参与式观察与儿童共同对资料进行回顾与讨论。主要发现:儿童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构建与表达自我,关注户外游戏空间中的自然事物、自然事物的变化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身心和合的想象生产个人意义,与他人情感联结生产集体意义,同时体验到被围困的“樊篱”;儿童理想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形态是多样性与动态性、亲生命性的,是能够建构自我与建立情感归属的社会空间,具有主体性存在的精神空间。今后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户外游戏空间认识论,应以儿童游戏空间实践的多样性为基点淡化户外游戏空间边界,其时空配置应充分体现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3.
空间意识既是理解时间的重要维度,也为我们理解历史的主体性、多元性提供了独特视角。在集体化时期厉家寨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整地、造地改变了以往土地分散性、碎片化的空间格局;河渠、水库建设的治水工程在改变水资源自然状态的同时,更是制作出众多的空间景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上,乡村生产空间的重构提供了政治动员下落后乡村短期内实现国家现代化图景的可能性。这场空间革命既是改造乡村的国家行动,也离不开各级干部和普通农民的全面参与,是国家与农民共谋的结果。但这种共谋关系中不同“能动者”的主动性及其作用有着重要区别,体现为一种“差序的共谋”。  相似文献   

4.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社会空间及精神文化场域,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下,乡村传统的公共空间面临着活动萎缩、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祠堂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得以重建,这是值得学界重视的乡村社会文化现象。鉴于此,以皖南X村为例,分析祠堂的重建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记忆、交往维系、秩序整合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功能。以地方党委和政府引领、村民主体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多重发展机制,可以有效重构乡村公共空间,共同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相似文献   

5.
以淄博高新区傅山幼儿园自然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探索为例,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自然文化资源是我国乡 村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建议:广泛调查并深入开发乡土自然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幼儿园乡土自然文 化教育微场景;精心设计与实施跨学科整合式自然文化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6.
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乡村居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公共生活场域。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采用个案深描的方法,以湖北恩施州咸丰县严家祠堂为例,探析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衰落表征及其再造逻辑。权力、阶层和资本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错位和缺场,使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呈现物理空间压缩、社会空间冷场和精神空间逼仄三重衰落态势。空间再生产的过程是权力、阶层和资本三种要素在空间重新协调匹配的过程。在乡村传统型公共文化空间再造过程中,政府和民间力量充分在场,二者通过物质场所修复、社会关系生产和道德共识凝聚的交织互动不断优化空间再生产实践效果,但是市场资本的力量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间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位。对甘肃六个经济落后县域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对待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户外健康教学活动实施的胜任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论支持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幼儿运动负荷量的把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户外健康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关系理解不清晰。提出调动乡村幼儿园男教师设计与实施健康教学活动的热情、开展丰富乡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专项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理解幼儿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分析优秀案例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厘清教学和游戏的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公共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农村公共空间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农村的变化,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仙游某所幼儿园微社会场景创设为主轴,阐述园长、教师与幼儿透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园内空间进行微社会创设,并透过叙事探究的方法对此空间的创设历程进行阐述。故事发展围绕在相关成员的认知经验与生活体验,其历程可分成三段:空间创设之初,园长与教师因为无法决定所以纳入了幼儿的参与; 空间创设的中段:幼儿的积极参与与遭遇困难是决定微社会场景是否成功的关键点; 最后的故事,幼儿虽成功的购置相关产品,却也引发后续保养以及如何使用的伦理议题。总体而言,因为有孩童的参与空间创设,让空间体验增加了许多童趣与意义,而空间创设回归到孩童的身上,才赋予此幼儿园更多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10.
家畜空间作为乡村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环境的村容村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构建乡村生态文明,文章基于家畜空间的基本类型特征与再生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湘南地区的家畜空间与人居建筑的空间关系进行剖析,总结出家畜空间的集群式和散点式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湘南地区家畜空间再生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考虑其人性化因素,即装饰材料生态化,空间布局人性化以及使用功能多样化,实现了废弃家畜空间的功能再生、形式再生,促进了乡村废弃建筑的重生和乡村经济新增长。最终对乡村生态文明,特别是人居环境中家畜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空间的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双重压力.以泰安市传统村落山西街村为例,提出乡村文化空间的概念,并依据景观生态学中"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将文化空间结构概括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域面三种形态,探索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以及空间优化,山西街村的文化空间在发展中存在弱联系、...  相似文献   

12.
[提要]本文从空间理论的视角进入,思考亚丁景区的多元空间实践背后所蕴藏的并行逻辑及其现实意义。首先透析稻城亚丁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的空间生产进程,其浪漫化、景观化的表征空间生产与地方意义网络呈现出区隔状态,景区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困境。但在实际的空间生产中,两重“并行空间”,一是表征空间与实践空间,二是游客空间与本地人文化空间。这两组重并行空间内部并非区隔割裂,而是持续进行着辩证互动。本文认为,亚丁的“并行空间”实践具有丰富的样态,能为被“边缘化”的少数民族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建构与话语资源,塑造具有矛盾和张力的新型空间想象,为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3.
民间仪式始终在国家与传统两种力量的交织下进行,并渐变为一种权力资源符号影响着乡村社会秩序的构建。从民间仪式中的权力关系入手,以黔东南苗族D村鼓藏节为分析个案,关注民间节日的运作与传统力量对维持村寨生活秩序的重要作用。对传统与国家两种制度模式在村寨生活中的关系作一探讨,认为民间传统力量在构建乡村秩序中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制度要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体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剖析了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即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最欠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需重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需构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能力需提高。影响其专业能力提升的因素是不重视园本教研的开展、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未营造浓厚专业学习的氛围、未开展有效的自我反思,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开展高质量园本教研活动、提高园长专业引领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多途径多形式的自我反思等专业能力提升的园内支持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教育质量,对于提高我国幼儿园保教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福州市民办幼儿园G园的调查发现,其在区域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过分注重区域活动的教学、学习功能,忽视区域活动的游戏功能;第二,教师缺乏正确的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第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狭小。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民办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存在的困惑,提出如下策略:第一,注重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第二,高校帮扶指导民办幼儿园推动区域游戏活动的发展;第三,因地制宜推动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师幼互动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直接决定着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提高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为目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十所农村幼儿园的450名幼儿教师,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调查,并提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通过对芜湖市陶辛镇产业振兴的实地调查,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将乡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以探析,发现传统农业型地区在产业发展中具有三维层次的空间生产。分别是政府及精英构想的制度空间生产、以第一产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空间生产与以村民为主体地位的社会空间生产。然而,在产业振兴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制度空间呈现出失序状态,经济空间的功能失调,社会空间存量不足,即空间表征、空间实践与表征空间在产业振兴的空间生产中的不平衡性阻碍了传统农业型地区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提升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空间上是高度重叠的,从空间再生产出发可以更好地厘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连续性与发展性,为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跨越补充了空间维度。以茶卡村的空间再生产实践为例,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空间再生产改变了茶卡村的空间形态,其空间再生产的宰制力量也发生了由行政权力向资本的转换,村民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空间再生产的一股重要力量逐步显现。空间再生产是新的空间宰制力量的再平衡,也是空间冲突与调适的再建构过程,具有集体性的行为意向和价值追求。深化政策衔接,构建基于空间正义的政策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融入更大的空间社会网络;强化集体行动,构建村民主体的空间共同体,最终实现脱贫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空间再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和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作用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