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课程”与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游戏”之间存在重要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课程游戏化含义的解读,探讨课程游戏化必要性,从而确立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倡导游戏精神的回归,真正将游戏权还给儿童。  相似文献   

2.
"“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作为当前学前教育深化发展与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的代表性理论主张,二者同源、异构, 同趣、共建,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有机融合、构建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的有益尝试与大胆探索。展望未来,可尝试从推 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三重重心转向、优化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三度生长空间、搭建幼儿园内生发展的三维教研体系,切实推进构 建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与教育生活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主义视域下,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困境在于规制性要素的摇摆和抽象;规范性要素的笼统与运 行无序以及文化-认知因素的制约与早期教育价值迷失。从系统构建“去小学化”的政策体系、重构幼儿园教育的特定角色和 运行规范、重塑社会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的共同认知图式是农村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治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围绕目的与内容观、教育形式观、评价观、教室环创观几方面内容,对142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观念“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前”与“学校”的内容冲突是教育目的与内容观的动力表现,集体教学过多是“小学化”教育形式观的组织表现,结果重于过程是“小学化”教育评价观的导向表现,教室“幼趣”不足是“小学化”教育环创观的课程表现。幼儿园教师观念“小学化”倾向的形成与教师教育的观念保障、幼儿家庭的利益诉求和教育机构应试教育的低龄渗透紧密相关,其治理需走分层施策之路,家庭要改变应试取向的教育方法,积极回应幼儿园的“幼儿本位”工作;职能部门要系统改善“幼小衔接”工作,全面落实小学入学的准入监管;幼儿园要及时更新保教工作观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前教育觉悟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游戏化学习理念下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表现为:幼儿在蕴含游戏精神的游戏中产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并展开深度学习和 自主学习。依据游戏化学习理念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其本质体现为利用游戏元素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本文以现场观摩活 动“密室闯关”为例,介绍其设计流程,探索游戏闯关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的运用,并从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平衡、时间分配、教师角 色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了游戏化学习理念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班级的人数影响着一日活动的实施和幼儿身心的发展。巨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导致农村地区幼儿园超额现象严重,游戏活动大打折扣。为促使大班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开发民间游戏和户外场地,采取混龄分组等方式推进课程游戏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应起带头作用,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参与户外游戏,达成家园合力共育;帮助提升幼师游戏组织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7.
薛涌 《社区》2009,(33):58-59
最近20年来,美国的幼儿园里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本来,幼儿园只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没有任何学习的任务。但不知不觉中,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大趋势,这种“死读书、读到死”的应试化教育与欧美从19世纪以来遵循的以游戏为主的有效的学前教育主流大相径庭。这场发生在美国幼儿园的无声战争,到底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已四年有余,“观察”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随着项目的全面开展实施,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变化,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应养成制定观察计划的习惯,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增强观察记录的实效性,从而深化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幼儿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尚偏重外在形式要素而忽视游戏的精神内涵。因此,正视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育目标的急功近利、教育方式的“自上而下”、 过度的“寓教于乐”、教育互动的表层化等方面导致的游戏精神偏离的事实,通过解放儿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观察与反思,进一步了解幼儿并确认教育行动的有效性,应实施后续教育行动,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积极引导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精神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即尚未上学就已厌学,压抑天性剥夺快乐,违背生理损害健康,打击自信个性失健,片面发展错过关键。并讨论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逐利幼儿园的生存策略到小学教师的积极反馈再到家长的要求和推波助澜,最后发展到各幼儿园主动或被动的卷入。针对于此,提出了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应加大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小学教师应熟悉幼儿的发展规律,改革小学低年级教育;三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顽疾,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专项治理,但成效有限。幼儿园“小学化” 治理政策在执行过程涉及多个利益方,因此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应对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契合性。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分别 是政府部门、幼儿园、家长、小学一年教师及媒体与社会公众等。通过访谈并结合文本分析得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结合 利益诉求分析出政府部门与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政府部门、家长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据此,提出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观;幼儿园及小学应积极与家长配合,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充分 利用媒体资源,宣传正确的育儿知识;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等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村幼教小学化是学前教育实践中一个长期存在但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粤西三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幼儿园设备、环境布置、幼儿一日生活、园所管理等方面具有小学化的倾向。针对小学化现象,从三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用小学资源来办幼儿园是导致幼教小学化的直接原因,二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难以胜任开展与幼儿相适宜的活动,三是家长对孩子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得幼儿园突出了小学化倾向。本文从提升教育质量、师资培训、监督管理和挖掘农村幼教文化资源方面,提出了去小学化的政策建议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型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三种。政治因素:国家旧有的财政投入政策使得学前教育投入长期不足、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过于集中、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应试化教育下移、中小学教师下放政策使得中小学式教育下放、幼小衔接制度不健全使得幼小衔接不紧密等;经济因素:市场经济促使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化改革促使简易私立园丛生;文化因素:传统人才观催生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传统儿童观催生了“儿童是成人的依附品”的观点、传统交往观催生了“不让子女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就是家长失职”的面子观、传统教育观催生了“以知识为中心”局面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三大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二是幼儿园要树立科学保教思想;三是家庭要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历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客观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幼儿游戏放任化”两种倾向,在矛盾分析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指导下,辩证分析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不同游戏中的学习重点与游戏间的连结性、丰富游戏材料及完善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室内晨间锻炼活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情绪状态、探索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幼儿园室内晨间锻炼存在着场地受限、材料不足、游戏形式单一、教师组织和指导不到位、安全隐患等问题,游戏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室内晨间锻炼游戏化过程中应坚持趣味性和挑战性并重、主体性与指导性兼顾、目的性和生成性相济的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丰富游戏材料并挖掘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融合课程教学主题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游戏情景,教师也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探索,以此推动幼儿的室内晨间锻炼活动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问题 及成因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1989年,在我国颁布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游戏得到相应重视,各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各类幼儿游戏,但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游戏形式化、游戏自由化、游戏模式化、游戏教学手段化等方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游戏的界定莫衷一是。一些研究者基本趋同的认识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是假想的、虚构的、愉悦的。他们盲目崇拜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而混淆了自然…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幼小之间的“衔接点”——儿童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幼儿园大班可以向小学的教学形式逐步靠拢,但要避免“小学化倾向”。此外,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进一步认识游戏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引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指导方式,发挥游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游戏作为最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方式,必然居于课程中的基础地位。游戏不断进入并居于课程中心位置的过程,即游戏课程化。游戏课程化是为了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模式和幼儿教师培养的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游戏分享环节是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沟通、分享游戏经验的活动,是完整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及提升游戏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游戏分享”之名的由来、游戏分享环节的价值、游戏分享中教师的角色和游戏分享环节的开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问题上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趋势,为今后我国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幼儿园教师游戏观类型及其与幼儿入学准备的关系,并采用中国幼儿园教师游戏观量表和 幼儿入学准备量表对来自福建省城乡不同性质的674 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游戏观可以划分 为:“高游戏支持和高学业关注”型和“高游戏支持和低学业关注”型,其中“高游戏支持和高学业关注”型所占比例较低;与“高 游戏支持和低学业关注”类型相比,“高游戏支持和高学业关注”类型幼儿园教师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入学准备;个体因素(包 括教师专业、教师学历、教师资格等)对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剖面类型的预测力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