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将原铅树实验装置的三部分[即:Cu—Na_2S(Ⅰ),Cu—不含 P_b~(2 )酸性硅胶(Ⅱ),Cu—含 P_b~(2 )酸性硅胶(Ⅲ)]分别组成Ⅰ—Ⅱ,Ⅱ—Ⅲ,Ⅰ—Ⅲ三个原电池,通过测定各电极电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铅树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2.
室内水培条件下不同光强处理的冬小麦安农7959叶片和根系NR活力及生物量在650-1700lux光强范围内随光照增强而提高,而最高光强处理的小麦叶片和根系NR活大及生物量比1700lux光强处理低。同样条件下春小麦徐州2111叶片和根系NR活力及生物量在650-2200lux光强范围内随光照增强而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小麦叶片光合和呼吸速率及根系呼吸速率与NR活力呈显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过路黄克隆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遮阳网产生光照梯度,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克隆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 匍匐茎节间长度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遮荫明显增加过路黄的分枝角度,分枝强度没有对光强发生显著反应.遮荫使叶柄变长,而根长则变短.2) 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叶柄生物量逐渐增大;遮荫降低了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3) 在遮荫条件下,一级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和分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顶部分株,而根冠比则相反.根的生物量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不遮荫条件下,仅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大于顶部分株,其它的生物量指标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分株水平,分株的根冠比不受光强的影响.总之,过路黄的克隆生长在基株和分株水平都对光强作出了明显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等级性.  相似文献   

4.
对12年生杜仲进行人工供水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皮叶两用杜仲林萌条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供水对新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6~9月份,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新枝枝长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37.1%、77.9%、56.2%,新枝直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4%、53.7%、117.9%、83.6%;Ⅲ级供水最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次分枝数最多(43个/株),平均枝条长度最长(27.3 cm),单株叶片数和叶干质量分别为162个.株-1和16.5 g.株-1;杜仲供水多时,水分并不能被根部全部吸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5~9月份,秦岭南坡杜仲适宜的灌水量为1 050 m3.hm-2.  相似文献   

5.
以石油焦为碳源,通过高级氧化技术—超声微波Fenton法合成了碳量子点,其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发现Co2+对碳量子点荧光有良好的猝灭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o2+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碳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与Co2+浓度在0~1000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Fe(Ⅲ)和Cu(Ⅱ)-EDTA螯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柱中衍生剂,研究了分离、测定Fe(Ⅲ)和Cu(Ⅱ)的EDTA螯合物的最佳条件.在WatersSpherisorb ODS2色谱柱上,以甲醇-水(体积比40∶60)作流动相(pH=5.29),在265 nm处检测,Fe(Ⅲ)和Cu(Ⅱ)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53和0.176 ng.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该方法测定了人发中铁和铜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体况健康、年龄胎次、窝产仔数、产期尽量一致的12头长白经产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然后再随机确定各组饲喂何种形态的开食料(Ⅰ组颗粒料、Ⅱ组碎粒料、Ⅲ组粉料、Ⅳ组膨化料),比较乳猪开食情况、生长状况及耗料情况,结果表明:Ⅰ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Ⅰ组、Ⅳ组与Ⅱ组、Ⅲ组之间差异极显著。Ⅰ组平均个体重比Ⅱ组、Ⅲ组分别重1.57kg(60日龄),1.87kg(60日龄);Ⅳ组平均个体重比Ⅱ组、Ⅲ组分别重1.82kg(60日龄)、2.12kg(60日龄),四组饲料的料肉比分别为Ⅰ组:1.76:1、Ⅱ组:1.84:1、Ⅲ组:1.87:1、Ⅳ组:1.75:1。  相似文献   

8.
在微酸性条件下(pH=2.0),铕(Ⅱ)与铬(Ⅵ)的反应可诱导铬-碘化钾氧化还原慢反应.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铕(Ⅱ)的停流-动力光学度法,确定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此法测定微量铕(Ⅱ)的线性范围为0~2.1mg/L,检测限为0.015mg/L,间接Sandell灵敏度为0.0015μg/cm~2.除铈(Ⅲ)外,其余稀土离子不影响测定.用本法测定了发光材料中的微量铕,所得结果满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相对标准偏差RSD=2.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面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Ⅲ组术毕前30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瑞芬太尼术毕即停药;Ⅳ组术毕前30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期有无呛咳、躁动,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10min血压(BP)、心率(HR),拔管后5min、10min疼痛评分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结果Ⅱ组、Ⅳ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稍延长(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BP和HR均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Ⅳ组在拔管后l0minBP和HR仍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Ⅳ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P、HR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拔管后5minVRS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拔管后10minVRS评分低于Ⅰ组或Ⅱ组(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酮咯酸氨丁三醇单独应用均可降低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患者清醒、无痛条件下安全拔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阿新兰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将粘液细胞分为红色(Ⅰ)、蓝色(Ⅱ)、紫红色(Ⅲ)和蓝紫色(Ⅳ)4种类型.短蛸口膜、口球、胃盲囊、肠、直肠、肛门侧瓣、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有粘液细胞分布,而食道、嗉囊、胃和肝胰脏没有粘液细胞分布.口膜外上皮内粘液细胞较多,多为Ⅱ型;口球中副舌腺内含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胃盲囊侧褶基部粘液细胞较多,其中Ⅰ型最多,Ⅱ型次之,Ⅲ型和Ⅳ型很少;侧褶中部小褶上的粘液细胞全为Ⅱ型;侧褶游离端粘液细胞全为Ⅰ型.肠、直肠和肛门侧瓣粘膜上皮内均有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前、后唾液腺内均存在大量粘液细胞,其中前唾液腺中多为Ⅰ型和Ⅲ型,后唾液腺中Ⅳ型最多,Ⅱ型次之,Ⅰ型和Ⅲ型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宫颈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ASAⅡ~Ⅲ级患者78例,分为3组(每组26例),Ⅰ组:BIS=30~39,Ⅱ组:BIS=40~49,Ⅲ组:BIS=50~59。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测定患者术前及术毕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计算Da-jvO_2,CjvO_2及CERO_2,统计术后7天内POCD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Da-jvO_2,CjvO_2及CERO_2术前与术毕均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患者S100β蛋白术毕较术前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Ⅰ组含量明显小于Ⅱ组和Ⅲ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7天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深度对宫颈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影响,深麻醉状态可以减轻患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混相驱数值模拟是验证室内实验结果以及开展敏感性分析、注入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油藏流体模拟和长细管、试验井组的混相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确定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最小混相组成MMC(37.1∶62.9)在油藏条件下能达到混相状态,经压力、温度以及注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在Ⅳ区推荐交替注入方式(周期半年),累计混相段塞大小0.1PV,注Ⅱ、Ⅲ层;采Ⅰ、Ⅱ、Ⅲ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L,检出限为0.1686μg/L.该催化反应用于面粉中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将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三组,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Ⅱ、Ⅲ。糖料补充料Ⅰ含有11%的豆饼,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0.1%和0.02%脲酶抑制剂的前提下,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Ⅰ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三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而Ⅱ、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脲酶抑制剂,不仅安全,对泌乳量无负效应,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因而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应用国产苯乙烯磺酸钠型离子交換树脂使硒(Ⅳ)与一些阳离子分离的方法。用0.1N 硫酸溶液洗滌,硒(Ⅳ)通过树脂而铁(Ⅲ)、铜(Ⅱ)、镍(Ⅱ)和银(Ⅰ)等干扰抗坏血酸还原比色测定硒的金属离子则被树脂吸附。流出液可直接用于硒的测定。少量硝酸的影响可加入盐酸羟胺消除。用所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阳极泥和硫酸废泥中的硒。分析过程比较简便,也易得出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拟水田基肥施用NH4 HCO3 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施肥—耕作方法对水田水层和土层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肥—耕作方法对水层和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有显著的影响。 3种施肥—耕作方法中 ,水层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方法Ⅰ (灌水—施肥—耕作—沉清 ) <Ⅱ (灌水—耕作—施肥—沉清 ) <Ⅲ (灌水—耕作—沉清—施肥 ) ,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Ⅰ >Ⅱ >Ⅲ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3种耕作法的水层、土层滤液中的NH 4—N浓度均有增加 ,水层中的增加量为方法Ⅰ <Ⅱ <Ⅲ ,土层滤液中增加量为Ⅰ >Ⅱ >Ⅲ。综合比较 ,方法Ⅰ对于减少水田中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控制氮素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30头体重35kg左右的去势纯种荣昌公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Ⅳ,在相同基础日粮中依次分别添加0、30、60、90ppm和120ppm的对氨基苯砷酸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Ⅰ、Ⅱ、Ⅲ和Ⅳ组依次提高10.79%,14.74%,13.42%和6.32%,其中Ⅱ组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耗料均较对照组(3.52)低,而以Ⅱ组最低为3.27。各组试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在荣昌猪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血浆总蛋白(TP)在58.2—61.1g/L间变化(P>0.05)、血清白蛋白仅Ⅰ和Ⅳ组提高了13.7%和14.0%(P<0.05);血清球蛋白各处理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Ⅰ、Ⅱ和Ⅳ组较对照组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红细胞压积值(HCV)各处理组均有增加,仅Ⅳ组达P<0.05水平;血浆尿素氮浓度(BUN)与对氨基苯砷酸添加量呈y=6.2-0.07x 5.6×10~(-4)x~2二次曲线关系,试猪增重与血浆尿素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选择约×荣杂交一代仔猪40头,随机分为五组,在等蛋白、等纤维基础上,用10~25%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替代日粮中的部份豆粕。以豆粕作对照,试验组Ⅰ、Ⅱ、Ⅲ、Ⅳ分别饲喂10%、15%、20%、25%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Ⅰ—Ⅳ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06%、10.54%、12.03%、10.54%(P>0.05);饲料利用率Ⅰ、Ⅱ、Ⅲ组略优于对照组(3.97、3.98、4.05与4.12),Ⅳ组略低于对照组(4.27与4.12);单位增重Ⅰ—Ⅳ组分别比对照组多盈利8.8%、5.6%、2.1%和1.8%。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15%,并可替代日粮中7—10.5%的豆粕。通过消化试验测定出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能量消化率分别为65.0%、38.15%、28.42%、35.52%、28.16%和51.72%,赖氨酸、蛋+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消化率分别为38.15%、76.88%、74.46%、51.44%、61.48%和53.08%。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红心杉产地的优良红心杉单株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生根的关系,为优化和筛选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培养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红心杉微扦插苗木生根率、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IBA浓度、基质类型、NAA浓度。 IBA对平均根长、生根率、叶绿素总含量及Fo ,ΦPSⅡ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IBA对叶绿素总含量和ΦPSⅡ的影响有显著差异;NAA对Fm ,Fv/Fo ,Fv/Fm及Yield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NAA对Yield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基质对保存率及平均根数量的影响较大,不同类型基质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不大。 Fo ,ΦPSⅡ与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ΦPSⅡ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处理5(IBA 50 mg/L +NAA 25 mg/L处理苗木,黄心土为基质)为红心杉微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均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