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美学是美学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先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是中华审美意识和美学的渊薮。儒道两家作为先秦时代乃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个学术派别,它们的形式思想对于整个中国古代的形式思想理论都具有基奠性的意义,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形式美学思想的重要开端。展现中国形式美学思想的早期发展,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形式美学的整体思想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春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妙"和"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中"妙"高于"美","妙"超越了"美","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主要范畴都与它相关.悟妙是中国传统美学主要的精神活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相通点,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儒家、佛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曾繁仁 《文史哲》2012,(2):111-115
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采取"以西释中"的方法,将中国古代"中和论"美学思想与西方古代"和谐论"美学思想相混淆,导致诸多误读。其实,中国古代"中和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保合大和"、"元亨利贞"、"中庸适中"与"和实相生"等特殊的美学内涵,与"和谐论"美学一样在当代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美学视野下,古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丝路瓷器是中国美学思想传播至西方各国的重要载体,海上丝路的发展给丝路瓷器美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与仿制过程中,蕴含在中国瓷器中的生活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等美学思想也悄然传播至世界各地。尤其是17—18世纪瓷器美学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丝路瓷器的输出史实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向西方的传播史,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美学的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6.
道教求“真”反“邪”文艺观点探析□潘显一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半与同时代的文艺美学思想有血缘关系,并且常常是在论“文”谈“艺”中展现的。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道教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只不过,道教的文...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发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的美学专著。它总结了自《周易》、《尚书》以来先秦儒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开启了两汉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家美学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已经发展到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新阶段。这一著作为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8.
<正>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亦是最高的审美范畴。它的内涵非常宽泛,可以说是一个包括审美意象、审美意蕴、审美意趣、审美意味、审美意韵与审美风格在内的集合体。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风与骨、兴与象、形与神、物与心、景与情、知与行、学与悟等基本范畴的高度抽象结晶,亦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以心灵感悟审美对象过程中所经历的一般之境、审美之境与宇宙之境等三个心理层面的完美统一整合。它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气”为主,认为气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本原,因而也是美的精髓,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能够把握到字宙、人生的生命意蕴,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戏曲的民族特征许金榜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但它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和美学追求。一、在思想内容方面首先,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始而热情介绍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尖锐批判中国古代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学观念,继而对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的真理性产生怀凝,最后又回归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优良传统,并力图把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与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结合起来,把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的逻辑思辨方法结合起来,在美学和文学理论以及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滨 《云梦学刊》2003,24(5):127-128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以西方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接受的思想资料进行审视和研究。如今,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广阔的学术前景。邓新华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诗学》)就是该研究领域内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领域内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读者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系列特点和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接受美学就是西方的专利,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学接受的思想资料就相当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但近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美学理论却是在二十世纪初年开始由王国维输入中国的。1908年发表的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虽然还不是专门意义上的美学论文,但包含有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可以说是在中国条件下的第一篇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宣言,同还有许多消  相似文献   

13.
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属于中国现代美学的认知再现论体系。对于有着抒情写意传统的中国美学来说,这个体系是它所陌生的,但是对于现代美学来说,这一体系的出现又是不可避免的。在古代美学传统与现代审美需求的矛盾交错中,中国现代美学认知再现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至今仍处在初始的阶段。蒋孔阳的美学思想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中国美学在现代条件下创立一个可以与意境对等的典型范畴,从而使社会生活真正进入审美的视野,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他的美学思想,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显示出中国现代美学的运行轨迹,是应当珍惜和扩展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有数的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是道家、道教思想的代表,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艺术观和审美观。而庄子思想对审美观的认识和影响,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古代艺术理论发展的一个源头,长期以来,历代研究者只是有些散篇文章发表,而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张利群撰写的专著《庄子美学》则把庄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系统、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家美学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热门而艰深的课题。作为既通晓西方美学思想 ,又透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家 ,王向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老庄美学新论》一书为他所主撰和主编。作者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底蕴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 ,全面系统地论析了自己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洞见 ,独具只眼地阐释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见解 ,它必将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亮点 ,给当下沉溺于外物追求的人们吹来阵阵警醒的、润泽心灵的清风。  《老庄美学新论》体现了作者关于老庄美学的理论建构之新。…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张虹 《学术探索》2013,(4):127-130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哲学文化与艺术价值,它包蕴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思维启示和影响深远,也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感、思维方式。探讨禅宗美学对Et本传统的染色工艺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予以实证友禅染图案艺术受禅宗美学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友禅染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和支撑,美学是指导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而古代儒家的美学思想、道家的美学观点和佛教禅宗的美学感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源头活水.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建立适应新时期艺术创作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莫恒全 《学术论坛》2006,(3):163-166
刘勰提出的“原道说”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文章写作的美学追求和文章写作审美观念的认识高度。“原道说”的美学思想包含三个层次:“自然之道”是“原道说”的出发点,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的基本要求;“文原于道”是“原道说”的进一步要求,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的重要原则;“文道合一”是“原道说”的最高要求,是文章写作在美学上最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陈娟 《船山学刊》2022,(5):52-62
叶朗将古代美学资源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创新相结合,发展出独特的意象美学理论体系。其中,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意象思想的阐释具有独特性,集中体现了他的阐释方法。叶朗将王夫之的诗学思想放在古代诗学的发展脉络中看待,认为“意象”是王夫之诗学思想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进行体系化。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这种阐释,是一种重构式阐释。重构式阐释在较大限度上打通了当代美学语境与古代美学思想之间的隔阂,使得古代美学资源在当代重新焕发出理论活力,是古代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化和当代美学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