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宁夏电视观众主要呈现出以下收视特征:新闻类和娱乐类节目最受观众瞩目,在频道选择上偏爱中央电视台和经济发达地区电视台,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观众收视的“黄金时段”主要集中在晚间和中午,观众收视的随意性逐渐增强。因此,宁夏电视媒体应采取以下策略:做好频道定位,实现频道的真正专业化,精心打造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精品电视节目,加强频道包装,增进频道亲和力,强化节目导视与推介,凸现节目优势,通过举办社会活动进行整合传播营销,以期提升频道和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9日,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四川省两所农村小学儿童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报告。经调查我们发现,在收视环境上,农村儿童一个人看电视的情况较多;收视时间多在1~3小时之间,且对电视的依赖程度与年级的增长呈正相关;多数家长对农村儿童的收视状况积极干涉,控制着节目选择的权力;在收视习惯上农村儿童看电视的专注度较高;在收视兴趣方面偏爱动画片、影视剧和娱乐综艺节目,且对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收视心理上则以放松压力为首要目的,次为学习知识,对节目内容有显著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电视剧很受观众欢迎,在收视市场上其收视份额和收视率都独占鳌头,也给许多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致这些电视台形成了“电视剧不败”的神话。然而,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电视剧收视数据的比较,并对其收视市场的现状与走向进行了分析,认为电视剧虽然总体还处于“收视盛世”,但它们的“收视危机”已经来临,电视剧的收视市场已经饱和,市场空间正在被压缩,收视份额和收视率的下降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张家界市级电视台所面临的资金、人才、管理机制的困难和存在的一系列违规操作问题,主要从广告创收、人才培养、节目质量、经营理念以及频道定位问题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对时下的多种电视经营手法进行分析和选择判断,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电视媒体寻求一条如何在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发挥地区优势,找准地区的定位,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风起云涌的新时期,电视面临着报纸、广播、网络,乃至手机短信的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冲击.作为目前仍为大众第一媒体的电视如何出手应对,在多种媒体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强大的优势,这是许多电视人当前正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面对竞争,电视应该在保持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在电视的大众性、纪实性、思辩性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大众性就是要捡好看的拍,纪实性就是要用画面的力量再现生活,思辩性就是要发挥综合优势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农村为研究对象,针对电视特别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在农村的收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当前电视对农信息中主要有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播出时间和内容与农村受众的实际需求错位,农业类电视节目收视份额、知晓度、认可度和忠诚度低等.在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从提高电视对农信息传播效果、构建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形成对农传播新格局、满足受众需要、拓展受众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日的人数在观众总人数的比例。随着传媒的产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已纷纷被各家电视媒体作为节日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来考核和奖惩创作人员。现从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一是媒体因素,比如频道间或频道内的节目质量、编排、宣传程度;第二方面是受众因素,主要有受众的收视动机、收视习惯、受众构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区域状况等)、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偏好、收视规律等;第三方面是季节和地区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收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几乎一半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电视上,甚至似乎是没有选择地沉溺其中。人们对电视媒介的这种依赖性收视在生活中相当普遍,未成年人对看电视的沉迷更让这一问题变得严重起来。对电视媒介的这种习惯性的依赖,使得收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异化”的活动。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所作的调查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的电视收视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出现,受众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中国电视市场逐渐面临更多的竞争,品牌是电视媒体应对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电视媒体品牌定位、包装、传播和推广是塑造电视媒体品牌资产的几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