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基本问题.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处理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二者关系的实践考察及其局限性和不足的分析,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实现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政治整合,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20年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有着伟大的理论创新与辉煌实践,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实践下去.同时,针对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探索、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以探讨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和边疆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协调民族多元与国家一体的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多元一体"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结构的显著特征。我国是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结构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理论是对我国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结构的理论升华,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为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如何协调民族多元与国家一体的关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侯万锋的《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认为,“多元一体”理论是对我国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放结构的理论升华,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为现实的起点。蒙元耀的《语言平等与和谐社会构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述民族语言平等政策的贯彻问题,认为语言平等涉及少数民族的权益,也涉及多元文化保护。国家经济、文化要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少数民旅的语言文化,让弱势语言文化有…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传统政治制度走向现代政治制度的必然规律,顺应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成为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实行,逐步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结构的分离化和政治参与的大众化,促进了国家整合、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又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族际政治整合是现代国家构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运用政党吸蚋和嵌入、行政性自治和盖异性公民权三个概念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逻辑.中回共产党通过政党组织整合、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以及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基本实现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其中基于"吸纳"和"嵌入"的政党组织整合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所在.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也面临着挑战,实现族际政治整合机制的有序更新和适应性是必然的选择,而如何在政治整合的基础上加强文化整合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族际整合的应然方向.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制度,不仅适合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实际,而且提供了可行的初始制度条件,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制度不完善使得制度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功能,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体性、权力分配性、参与性、合理性,以期求证民族区域自治对自治地区各民族的有效整合.文章最后认为:多民族国家的建构非常复杂,它既需要极具渗透力的制度保证,又需各民族对政治权力的共同参与、分配,借以扩大合法性基础及其持续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中的地位,经历了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到"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演进过程。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当代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内在的依据:其一,民族问题和政策的政治属性及其在多民族大国的长期重要性;其二,民族区域自治在当代中国民族政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要协调和处理的重大关系及其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10.
认同与承认——基于西方相关政治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且多元,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西方学者关于这一议题的学术性争论,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总括起来看,普遍主义的基本理论预设在于公民身份不可争辩的唯一性,并据此主张消解公民的民族身份;而文化多元主义虽然部分地反对普遍主义,但强调公民身份的最高地位并将民族身份置于次要的位置。然而,普遍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似乎都没有注意到,多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其实是一体的两面,而不是处在连续统的不同位阶上的两个不同身份。在多元社会中,多元政治的存在本身就势必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多元的制度架构和法律规范,而在这样一个具有利益表达功能的包容性架构下,民族群体显然应该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而不是被剥离掉政治属性的文化集团。本文从相关争论的整理与综述入手,分析了整合多民族社会的不同方案。  相似文献   

11.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1):50-58,108-109
依据相关史料,新中国在西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为实现西藏区域自治,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为此,党中央为促进达赖集团、班禅集团实现团结,变通规定,建立自治区筹委会,标志西藏地区实现了和平统一。1956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暂不改革;1957年3月初,中央再次决定西藏相关工作"大下马",由自治区筹委会,实际上由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理,实行"区域自治"。不过,该"区域自治"设置了"区域管理"、"不能反对中央"以及藏钞等不能进入其他藏区等规定。1959年3月,旧西藏地方政府违背这些规定,宣布"独立",发动叛乱,反对中央。这迫使中央政府解散西藏旧地方政府、平息叛乱、改组筹委会,实行新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有无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学术界,人们看法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文章分析了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内地非民族自治地方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与国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相比也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建立"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通过制度保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具体措施之一;"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解决资源开发对区域环境的破坏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得到精心保护和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4,5(4):63-70,122-125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成果;三是应用性成果较多;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研究视角多元化;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关注某一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较多。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述评,辨别良莠,展示精华,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邦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选择联邦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述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具备建立单一制国家的条件;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产物,本身存在制度缺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又直接促成了上述国家的解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合理性、现实合法性与中国特殊性,而且这一制度本身还蕴含了符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政治理念:公平正义、自治共和与集分适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