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婚姻市场“挤压”的人口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婚姻市场及婚姻挤压的概念从概念上看,婚姻市场就是寻找配偶的男性和女性聚合在一起,互相商讨缔结婚约的可能性,以至达成婚姻的场所。我们熟知的“婚姻介绍所”就是典型的婚姻市场。婚姻市场不同于经济市场。婚姻市场比一般的经济市场复杂和微妙得多,除了经济因素外,它还包括伦理的、道德的、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等多种因素。结婚是两性的结合,在一夫一妻制下,结婚的男女人数应该是相等的。如果婚龄男女比例失调,会导致一部分男性或女性不能按  相似文献   

2.
我国婚姻市场挤压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婚姻作为两性结合的一种形式,既反映了人类为蕃衍而进行的两性交换关系,也反映了促成一定婚姻形式的社会经济环境。婚姻关系本身具有婚姻配偶供求调节机制。当人口的婚姻配偶供求关系因人口的、社会的、经济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而失调时,就会产生婚姻挤压或婚姻排挤现象。我国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引起许多学者对未来婚姻供求关系及婚姻后果的研究(郭志刚等,1995;李南,1995;曾毅,1995;沈卫泉,1994;陈再华,19942于学军,1993;顾宝昌、彭希哲,1991)。由于婚姻挤压的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因而难以定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中国的性别失衡背景和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婚姻挤压对农村男性生命质量的影响。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28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其生命质量水平较低;无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和婚姻状态,感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未感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挤压感受和年龄对于男性生命质量均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其影响方向与描述性分析结果一致。这说明婚姻挤压确实会显著降低农村男性的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度集中的婚姻挤压最令人担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宗萍 《人口研究》2003,27(5):43-44
所谓婚姻挤压,是指由于婚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可供选择的女性之间比例失调并导致部分男性或者部分女性不能按照传统的偏好和习惯择偶的现象.婚姻挤压有时也被称为婚姻拥挤.  相似文献   

5.
倪晓锋 《南方人口》2008,23(1):59-64,58
本文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城乡之间的比较,借助对婚姻挤压以及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系统描述来揭示其存在的特征和后果。婚姻挤压和大龄未婚现象既与个人因素有关,同样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仅在性别上有所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农村未婚女青年的比例较低,最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集中在城市。而婚姻迁移和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期望不同将会对新的婚姻挤压问题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年龄结构波动对婚姻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性别比失调和随生育水平下降而来的人口结构转变的双重作用,可能导致中国未来婚姻市场两性人口失衡。其中,夫妇年龄差规范的存在使得人口年龄结构制约着婚姻匹配。本文利用中国年龄结构波动对婚姻市场的一次“自然实验”,分析了婚姻拥挤因素对人们婚姻行为、婚姻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的婚姻拥挤对夫妇平均年龄差及其年龄差分布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处于婚姻拥挤状态的男性和女性在完婚途径和婚姻状况方面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婚姻挤压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研究背景近几年,人口学界有关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研究颇多,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引起学者们对其婚姻后果的广泛关注。顾宝昌、彭希哲(1991)在研究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态势中指出,婚姻排挤(即婚姻挤压)现象和人口老化一样,是伴随生育率下降的新人口问题之一。于学军(1993)则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中国婚姻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论证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加重趋势及人口学成因。李南(1995)更深入一步,直接切入到高出生性别比的婚姻后果研究上,描绘出中国未来几十年间因高出生性别比而…  相似文献   

8.
出生性别比失调对中国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中国2000年-2050年因出生性别失调对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进行的测算结果显示,现在的出生性别失调将造就大批无法婚配的单身男性,这将对未来的婚姻市场、家庭安全、社会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调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国家的生育政策、以及育龄夫妇从家庭角度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完善生育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婚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婚姻稳定性的微观解释框架,然后通过对1996年4省市6000多个已婚男女的问卷抽查资料的路径分析,评估中国婚姻的稳定状况和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婚姻质量与婚姻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要稳定中国婚姻就要坚持质量导向,努力提高现存婚姻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郭显超 《西北人口》2008,29(1):72-76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从婚姻挤压的现状、原因、测度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就婚姻挤压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主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笔者最后建议从人口安全与和谐社会这两个角度研究婚姻挤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性别失衡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不断加剧。文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单区域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充分考虑积极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影响,设置不同的方案预测2021-2100年全国未婚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数据,利用未婚男性过剩规模、潜在初婚比、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测度我国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的变动趋势,得到如下结论:第一,2020-2100年婚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先加剧后减缓,婚龄未婚男性过剩规模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4 913万人。潜在初婚比将在2052年左右达到峰值183.9。第二,1970-2050年出生队列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2020年左右出生队列达到峰值,“10后”男性将面临最为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第三,积极生育政策有利于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两个方面缓解未来男性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越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总和生育率越高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第四,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以往被高估。根据最新的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采用逆存活法测算发现将近一半的“失踪”女性被找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远嫁农村打工女的婚姻满意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婚姻满意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远嫁农村打工女的婚姻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参照国内外学者关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编制《婚姻满意度测验》问卷。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论:远嫁农村打工女的婚姻满意度平均值未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不同婚龄组的婚姻满意现状有显著性差异。婚前了解、丈夫信任、夫妻调适、夫妻沟通、丈夫帮助、性格相容、是否为经济担忧以及丈夫是否暴力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相关,而气候、饮食、生活习惯、语言、双方父母认同、与娘家联系、社区接纳等对婚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孩偏好和再婚因素对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男性过剩人口,达到120万人。男孩偏好导致的高出生性别比显著影响未来婚姻市场,而再婚人口对婚姻市场上过剩人口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动女性的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锐 《西北人口》2010,31(5):71-76
文章利用"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调查研究"课题收集的数据,对流动女性的婚姻质量现状进行描述。在对中外关于流动人口和婚姻质量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流动女性婚姻质量因素的假设,进而对实证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条件、流动经历、物质条件以及婚育状况等都是流动女性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女婚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人口学刊》2002,(4):32-35
利用 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分析影响妇女婚姻状态的社会经济因素 ,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 ,在有统计控制的条件下 ,检验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婚姻状态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 ,居住地、民族、教育程度、收入和地区各因素都有对婚姻状态独立而显著的影响。其中地区的影响最大 ,而其他因素没有系统性模式。对于收入、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确立它们与婚姻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中国台湾1970 ~2014年的人口数据,运用理论男婴富余比与婚配性别比法,测算台湾地区婚姻挤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70 ~2014年台湾地区的婚配性别比MR值逐年增大,同时,理论男婴富余比呈小幅度上升的走势,表明未来台湾地区的男性婚姻挤压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台湾与大陆的比较分析表明,1987~2013年台湾地区的理论男婴富余比小于大陆值,但婚配性别比MR值高于大陆值.文章利用台湾地区和大陆历年的出生性别比,检验宏观人口因素对未来初婚市场婚姻挤压的影响,发现婚姻匹配是个体主观偏好和客观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是影响婚姻挤压的前置因素,个体的家庭与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工作情况等社会资本才是影响婚姻挤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婚姻匹配是择偶双方追求婚姻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出现相应调整,映射出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婚姻收益以及收益差距的双重转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婚姻教育匹配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在微观个体层面对婚姻收益产生的影响,以及由婚姻收益反映出的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和变化。从婚姻收益的角度验证中国婚姻市场中个体搜寻潜在配偶的选择依据,并对过去、当前和未来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差异和发展趋势进行经济解释已成为婚姻匹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婚姻市场的受教育现状、教育匹配现状及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微观数据构建婚姻匹配数据库,使用CS模型对婚姻收益进行测算,考察各受教育水平人口在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和收益差距,从而解读中国婚姻市场在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层面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加深,适婚年龄人口在高等教育获得方面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近10年来已出现教育性别差异逆转现象。第二,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婚姻、家庭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又是以婚姻为起点。婚姻与家庭对人口过程特别是人口再生产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与影响效果,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列出以下几个方面,(见下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持续的性别失衡带来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对家庭养老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9年福建省X市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基于压力应对理论分析主客观婚姻挤压对农村流动男性养老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在面对未来养老压力时,客观存在的婚姻挤压现状比主观遭受婚姻挤压更能构成养老压力源,大龄未婚男性拥有的养老资源少于已婚男性,因此大龄未婚男性更容易采用消极的退行方式应对养老,即不为养老做任何准备。  相似文献   

20.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人口的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批中国西南地区的农村女性青年远嫁到东部较富裕的地区。这不仅打破了迁出地、迁入地的性别比平衡,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初步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