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自雄 《兰州学刊》2009,(8):186-188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必须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从全球化现代性进程中的现实语境与现实问题出发,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在现代性进程的多样性与多元格局中,通过不同文化文论间的对话交流,进行基于历史发展与现实需要的改造、融合与重塑,从而实现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理论创新,并有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金和 《齐鲁学刊》2008,3(1):80-83
性善论、性恶论和人性可塑论等中国传统的人性理论因强调对德性的追求而导向圣人人格,然而圣人人格的设计既带有单一化、模式化的色彩,也让常人无法企及。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西方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因其理性主义特征,致使工具理性张扬而使人们迷失了自我。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哲学伦理学的研究范式转向日常生活,建构和培育具有大众化取向的现代性平民人格。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7):33-38
浪漫主义针对普遍理性和工业文明导致的人性分裂,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但是,浪漫主义没有找到"现代性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更不可能开辟出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与革命力量。马克思继承了浪漫主义的批判精神,并且把现代性批判引向深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归宿,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从而终结了"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洋 《兰州学刊》2008,(4):9-11
人性的发展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古以来自然属性就在社会属性的张扬下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自然属性势必重新回到理论的前沿。文章惟一以“快乐-选择”理论为出发点,试图探究解决人性发展的伦理困境,以期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的内在特征在于它片面强调理性的万能 ,在于它纵容财富对人类生存领域的无限僭越。这样 ,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将把人变成失去正常情感和人性特征的“逐利者” ,它确立了另一种压抑的秩序 ,这种秩序是利用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与性爱的满足欲的结合 ,来营造工业文明的性伦理。于是 ,性的交换价值便与商品社会的功利原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牛庆燕 《学术论坛》2012,35(9):48-52
现代性的到来以"人的发现"为标志,但是人类在现代性中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探寻现代性中的人性危机,重寻生态文明时代的"终极实体"———生命自然,进而推进"道德生态人"的回归,是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它超越了"弱肉强食"的"生物自然人"、"个人本位"的"理性经济人",透过"类意识"的觉醒,努力为化解生态难题提供深层的人性价值论的理念指导。合理探讨现代性际遇中的人性危机及其根源,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对于构建"两型"社会并积极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的落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问题是与现代性自身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在以追求资本增值为唯一目的的现代性条件下,发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但资本现代性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的物化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旧发展观的扬弃,其本质是实现社会现代性。当代中国,必须通过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现代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即通过社会现代性的建构,实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对人性的主体主义规定,体现为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主义理念体系,却包含着解放与异化、启蒙与禁锢、自由与压制的内在矛盾.现代性的理性至上、人性至善、个性至尊的片面人性界定,实质是对人性的抽象主体主义把握,这从根本上僭越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挖掘现代性困境的理念根源,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主义理念中重建人的新主体性基础,有助于开启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库塞分析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结构,科学技术取代政治手段成为新的社会控制形式,成为统治和奴役人的工具。科学技术导致人性的全面压抑,社会变成单向度社会。人类要摆脱困境,必须进行本能革命,以消除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并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人性与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0.
当代技术是现代性逻辑发展的产物,但人们以往对技术的现代性反思,往往只是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技术的生态效应。实际上,技术现代性的拯救之路不能忽视"生态化"这一基本视域。技术生态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技术的进步应该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走绿色(生态)科技进步道路。而且,技术的生态化意味着我们要将技术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发展结合起来,调节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实现知识、道德、审美三大文化领域的分离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发展潜力完全失效了么?关于人和社会价值理想的现代性并不意味着失效,而是更加鼓励人们重新审视自我、面对现实、设计未来。当人们赖以实现理想的途径遭到质疑的时候,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超越.无疑为现代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概念不应当是现代文明的另一个指称,它所指谓的只是现代文明的内涵或曰文化。其涵义有三个层次:现代文明的质的规定性;现代文明的价值理想;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性建构作为问题,内孕着两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一,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问题;其二,现代性与中国性的统一问题。本文着重讨论第二个问题。现代性与中国性之统一的要义乃是后发现代性建构与后(期)现代性建构的统一问题。后发现代性意味着中国性向普世性的现代性开放,后(期)现代性则意味着现代性向特殊的中国性汲取滋养,以创化中国性与现代性相融汇的文化传统(不是传统文化)之河。中国现代性建构,从中国性角度看,在文化的生活方式层面之指标序列上,主要要致力的是:非普世性的亲友社群与超越文化;普世性问题却很可能是非普世性解决的全球化与生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成岗 《晋阳学刊》2005,1(6):58-61
产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产业的哲学研究却一直处于历史缺席状态.从现代性研究的视角看,对产业革命的哲学反思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起点,对产业活动的哲学反思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领域.创立产业哲学分支学科具有必要性,开展中国的产业哲学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开始,“汉服热”逐渐兴起。但“汉服”的定义实际上存在分歧,对于现代汉服的理解也众说纷纭。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服饰符码,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首先,它是古典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反抗,对思想归属的寻找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开掘;其次,它是汉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在汉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冲击的双重焦虑下,重塑身份认同的应对策略;最后,它还是一种消费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学识、才智、地位的想象,在消费社会中对“独特”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孙爱真 《学术探索》2014,(10):85-89
西南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特征独具特色.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观、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西南地区已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然而要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建设协同推进,制度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形成新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制度环境(宏观制度体系)、制度实施(微观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冒险的价值——我读怀特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学术研究》2002,(9):13-16
根据怀特海的观点 ,人类文明是最具潜力的创造过程。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创造和发展 ,变化和创造就是冒险 ,因此人生和文明都离不开冒险。要变化 ,就必须改变原来熟悉的形式 ;要创新 ,就须冒险进入无法预见其前景的未知领域。最有成就的人 ,也往往是那些最具冒险精神的人 ,有发展活力的社会出现在不断冒险改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黄坚 《云梦学刊》2002,23(5):72-73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科学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给人类带来了进步 ,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和危险 ,把克隆技术用于克隆人 ,将改变人类现有的生育方式 ,毁坏现有的社会结构 ,打破人与人之间 ,人与环境、人与物之间的和谐 ,应当受到全人类的反对。文章着重从美术学分析形状的重复它不具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历史研究的重点继续是从分析的社会科学转移到更加强调文化因素的方面来,但是面临着迅速变化的世界局面,却具有其更加繁富且已改变了的焦点。历史学家并未受到后现代主义太多的影响,但关于应该如何重铸过去的问题的确更趋复杂了。在历史学思想与实践的重新定向过程中,人们更为深入地反思和质疑了历史作为引向今日西方文明的一种单向历程的观念,政治领域和阶级的概念扩大或改变了,妇女与性别的历史日益被纳入到通史系统中来。而在迫切需要另行考察现代性以及撰写全球史的状况面前,我们对于广泛跨文化的方法仍然缺乏综合的认知,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规划。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就现代性诸矛盾现象的深刻本质或其哲学基础而言,乃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哲学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中,必须克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