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论因果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系统分析了康德因果性问题的来由、康德重建因果律的步骤和康德因果观对我们的启示,指出因果必然性问题历来是西方科学思维的核心问题,康德为了回应休谟对这一问题的挑战而引进了先验主体的能动作用,但由于他把现象和物自身割裂开来,导致了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的对立。文章批评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和科学哲学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失误,指出只有建立哲学的人学本体论才是解决因果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高荣 《社科纵横》2011,(11):108-110,117
康德哲学的能动性体现在"为自然立法"的自我意识和"为自己立法"的自由意志两个方面。前者属于理论理性,适用于现象界;后者属于实践理性,适用于物自体。尽管康德用目的论来调和两者,使前者从属于后者,但总体上他将两种能动性割裂开来,使其被严格地限制在各自的领域,这一方面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认识主体与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之间更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自在之物”和“现象”是康德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没有“自在之物”,康德的哲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同样,没有“现象”,也就没有康德的认识论。郑听先生在 《康德学述》一书中指出:康德的哲学是“严格的现象论”①。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要正确掌握和评价《纯粹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4.
一、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问题人们可以对康德的自在之物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自在之物在批判哲学中起什么作用?提出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什么?它要说明什么问题?它是怎样与康德的概念体系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第二,自在之物的地位如何?它是真实存在的超验之物,还是如他在《遗著》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仅仅是缺乏现实性的思维的存在(ens rationis)? 关于第一个问题,似乎很清楚,自在之物作为主体中感觉的先验原因,起的是原因作用。毫无疑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坚持影响的学说。这样,唯一的问题就涉及到这种影响的源泉。这个源泉是经验的对象还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8,(2):83-89
康德早期对莱布尼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表明,后者是根据单向因果性原理、采用假言三段论的形式进行的,但单向因果性所蕴含的时间相继性原理摧毁了这个证明。进而,康德根据自己所改造的充足理由律,以选言三段论的形式做出了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其实隐含第一批判中才提到的交互因果性,它主张原因与结果是同时交互作用的,这就避免了时间相继性问题。并且,康德根据交互因果性给出了设计论证明。  相似文献   

6.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4):142-146
康德伦理学对感性的排斥,根源于其认识论中思辨哲学的倾向;似乎只要自由与道德律互相蕴含,就可构建起理论的大厦;不过,没有感性支撑的道德律反倒陷入一种逻辑的空转状态,无法真正定义一个自由行为的善恶。固然,道德律向人颁布了一些必须遵守的定言命令,但人所以会遵守道德律,表面上看,像是源于纯粹实践理性的规定,而实际上,则是人感性需要推动的结果。道德律普遍立法的形式,也许是历久不变的,但是相关内容,却与时俱进。这也是康德伦理学在其概念的演绎背后,需要补充的一个历史性维度。  相似文献   

8.
论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但并不是对人的贬低,相反,留下了自在物恰恰给人留下了希望.因为自在物作为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提示我们: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我们的生活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对自在之物的觉悟、思想会使我们具有能从眼下生活与眼下世界摆脱出来的超越性眼光,从而展开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晚年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对人本主义及其人格学说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与之相比他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对康德的人格学说则作了一定的肯定性诠释,阐发了康德对敬之情感的分析、对人格和物的划分所具有的现象学识度,但是也指出了康德的人格学说的局限性.以自由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生存论如何突破康德的人格学说.以自律为特征的人格的自由虽然具有超感性的崇高品格,但是具有片面性、现成性,而海德榕尔的生存论则显示了一种创造性的、实际的、整体的此在绽出生存之自由.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把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典范,认为只有摆脱了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的必然性领域,进入具有绝对平等的公民身份的领域,政治自由才能实现.阿伦特的这种观点一方面夸大了城邦生活在古希腊世界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与近代以来政治参与的扩大、生产劳动地位的提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紧张.通过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黑格尔、马克思、政治自由主义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阿伦特自由概念的实质和局限.  相似文献   

11.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4,31(5):68-74
古典自由主义时期 ,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已经被明确提出。自然自由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自由强调自由的平等性 ;社会自由是经过理性妥协和制度限制的自由 ,社会自由强调自由的权利性。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就是使自由由价值形态转变为权利存在 ,这个进步在人类自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不同含义 ,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形态的自然自由为出发点 ,以权利存在的社会自由为制度核心 ,能够造就法治传统 ;宪法是自由的宣言书 ,自然自由体现为价值预设 ,社会自由表现为权利安排 ;自由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法律制度对自由的限制应具有正当性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命题,都离不开对自由的界定和探讨。任何与人相关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由问题。文章探讨弗洛姆自由理论的特点,阐明弗洛姆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性格结构中的自由动力,揭示人渴望自由与逃避自由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进田 《唐都学刊》2004,20(1):87-91
价值是一个人学本体论范畴。本体既有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含义 ,又有价值化意义上的本真含义 ,但康德之后本体主要成为一个价值意味的范畴。事物的价值即事物的本真 ,本真即本体 ,从而价值即本体。价值作为本体既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 ,那么价值便是人的生命本体圆境。价值源身、发自人的生命本体 ;价值即人性自身 ;价值是人的真实存在。价值是人的生命本性 ,而人的生命本性是自由 ,因而价值即是作为人的生命本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吕涛 《社会》2011,31(3):200-223
传统观点强调所动员的社会资本独立于行动者个人资本带来地位回报的因果机制,是一种基于简单因果关系类型的理论建构。基于复杂因果关系视角,本文强调总体社会对社会位置的社会必要性效率约束,所动员的社会资本带来地位回报的过程,是以行动者自身人力资本为条件的复杂因果机制。观察社会资本与地位获得复杂因果关系的研究假设,应着重审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复合结果与地位获得之间的正向关联性。
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实质: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福胜 《求是学刊》2004,31(5):75-80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也是遵循规则的存在物。自由和秩序的需求源于人类本性 ,人的个体性彰显为自由 ,人的社会性体现为秩序。法治是法律运行良好的“法大于权”的生活方式 ,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 ,法治的基础价值是秩序。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难以在静态中达到平衡 ,法治的实质是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formal framework that purports to capture some aspects of Kant's theory of freedom. In particular, we argue that the analysis sheds further light on Kant's distinction between a negative and a positive concept of freedom.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two concepts are not equivalent: we not only argue that in a Kantian perspective negative freedom need not entail positive freedom, but also that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which a person can be said to be positively but not negatively free (in a Kantian sense).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minal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dollarization in Nigeria by applying Granger causality test for the period 1986 (1)–2003 (4). Previ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this issue provided conflicting resul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upport a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However, causality from dollarization to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ppears stronger and dominates. This suggests that policies that aim to reduc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n Nigeria must include measures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issue of dollariza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case is the supply of sufficient domestic currency assets that would permit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nd capable of dousing negative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flation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9.
法治化进程中媒体监督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媒体舆论监督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媒体监督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媒体自主与法律自治之间求得平衡,在新闻自由与公民权利之间求得平衡.媒体监督的法制保障大致包括促进媒体自主,扩展新闻自由;提高政府公开性,扩展公民的知情权;恰当衡量各种利益,诸如要达到新闻媒体的批评监督权与名誉权、隐私权之间的利益平衡;抑制媒体权力的滥用,保障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丁世鑫 《唐都学刊》2005,21(2):96-10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个体自由问题。他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由与和谐、自由与理性和自由的辩证法。在他看来,和谐、理性实质上都是对人的生命欲望和自由意志的控制与压制;人们一方面渴望并追求自由,另一方面又承受不住自由所带来的重负,由此引发自由与苦难、少数与多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