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之际为社会政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古代文人社团发展到此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很多文人士大夫把结社作为其文学生涯重要一部分,社团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文人结社达到高峰,并且社团作为在野的“清议”力量参与了当时的党争,到天启四年,文坛诗社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研讨八股文为主的文社,凡此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文人聚会结社自东汉以后逐渐蔚为风气,其中招募式的“吟社”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文社或者文人社团相距甚远。文人会社理论也在中国古代有了相当的发展。古代文人会社组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模式不外乎有闲(情逸致)、有权、有钱、有资质(资格或资历)。这也正是现代管理学概括的三个权威的投射:行政权威、经济权威和知识权威。现代中国确有一些类型的文学社团是与行政权威的运作紧密相连的,但经济权威作用于文学社团的情形并不十分明显,在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运作中,知识权威乃是最根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1910年李元庚第一篇研究中国古代文社的文章的发表,到2006年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社的研究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此项研究存在深层隐患: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未能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思维误区;历史学家研究社团形成割裂社团历史和社团文学之间关系的形上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至今不易下结论或难以纳入某种逻辑结构中的文人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文本创作未能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同时,今后社团研究具有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文学社团 ,新潮社则已具备了现代文学社团的雏形。在这一意义上 ,将新潮社与新青年社放在同一类型中审视并不妥当。新潮社虽然同新青年社一样广泛涉及到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但它比新青年社更注重文学 ,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对于新文学的此后发展具有某种决定性的意义 ;它的运行方式及其呈露出来的种种现象 ,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社团起到了某种先导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为香港文学的拓荒期。侣伦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提倡新文学、组织新文学社团、扶掖文学新人并毕生坚持创作,是对香港文学出力最勤、贡献最大的一人。战时战后两次内地作家涌入香港,对香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给香港文坛带来了“五四”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有“文物之邦”美称的浙江省,自古便是文人荟萃之地,特别是“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浙江籍作家是一支宏壮、矫健的大军。他们在新文学的发展史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张颂南副教授主编的《浙江新文学名家研究》,最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杭州大学中文系《浙江新文学研究》专题组十位同志近年来对鲁迅、茅盾、郁达夫、冯雪  相似文献   

7.
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文学社团的文派制衡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文派制衡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高起点运作的格局。当传统旧文学作为强势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学必须结成具有现代内涵和反抗精神的文派对旧文学提出制衡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向,于是,《新青年》社、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组成又有了新的意义;当新文学对于传统旧文学和通俗文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成功占据了时代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化在时代潮流的推涌和世界洪流的裹挟中成为一种支配性的话语霸权,虽然根深蒂固但已经边缘化了的传统文化也必须形成或者借助一定的文派力量才能够发出反抗的声音,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甲寅派、学衡派,甚至倡导整理国故备受新文化责难的努力社,以及从一个特别的方面客观上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进行文派制衡的鸳鸯蝴蝶派,都具有了另一种价值。甲寅派对于激进的汉字拉丁化的遏制,学衡派提出将白话和文言都当作现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鸳鸯蝴蝶派在文学的市场化方面给予新文学可能的制衡价值,都应得到公正的估价。同时,新文学内部也会出现不同文派相互砥砺相互约束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新文学的丰富与繁荣。而所有这些文派都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单枪匹马可以运作成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学社团和文人团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大多以潜隐的形式存在,解读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隐性教育观念的融通性,增强了从“最近发展区”视角看高校社团隐性育人功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实证分析社团成员的“思想潜在发展水平”、“能力潜在发展水平”和“情感潜在发展水平”及其实现方法,明晰高校社团隐性育人功能的主要观测点,揭示社团成员“潜在发展水平”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大系》首先是中国的“新文学”大系,是确立“新文学”本位观的一次集体行为.“大系”作为后启蒙时代的代表性书系,其意义就在于它坚持并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以对新文学成就进行资料性、文献性总结的方式,对那些试图从不同方面否定“五四”新文学、否定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者予以回应.“大系”以“新文学”为主体,站在新文学的立场上对文学史进行分期,从时间观念上对中国文学的秩序进行了新的梳理,并确立了1917年开始的新文学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文学社团和流派在文学的现代转化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南社作为横跨两个阶段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社团流派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其激进的反清革命立场和囿于传统的文学观念被文学史定位。本文从南社入手 ,从它的建社宗旨、创作实践以及其组织活动方式中 ,细致地梳理出蕴藏在传统文学现象背后的现代性新质 ,从而也将它在社团流派发展演化乃至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发掘出来 ,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