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足余 《经营管理者》2011,(6X):310-310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成为各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下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西方的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西方的多党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正确地分析和看待。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受西方多党制思潮等的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其特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0,(8):102-102
在全球化的经济场上,到底谁是未来的赢家,到底中国能主导世界还是西方继续主导世界?马丁·雅克提出美国可能是全球化经济场上最有影响力的球员,但他认为最终全球化经济场上的赢家是东亚,当然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然而对这个观点我们要思考,  相似文献   

3.
郭璇  张文涛 《领导科学》2022,(12):59-62
受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价值观标准、思维情感规则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领导文化呈现出显著差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中西方领导文化的相互融合,二者的融合发展为我国领导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了借鉴思路。通过对中西方领导文化进行比较发现,中西领导文化体系中的各项冲突点都令人信服地具有文化根性特点。为此,应以中西方领导文化交流互鉴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不断创新发展领导文化,在求同存异中推进中国领导文化,实现领导文化的现代法治化、民主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化,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人们对政治、对国家、对政府、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化,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人们对政治、对国家、对政府、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     
中国的成功震惊世界中国将不会走任何旧超级大国的老路。中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庞大的人口、作为文明和国家的认同感、对周边国家和文化的长远影响,以及影响世界的海外华人。中国的管理习惯与西方不同,国家和家庭的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如何把经济力量、政治力量转化为文化力量,如何把对国际社会的经济影响、政治影响转化为文化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世界。这会对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人物也不胜枚举,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经典传统儒家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在西方国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和我们一样被称为孔孟的时代人物,他们成为西方文明的开启者、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一位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另一位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中国的孔孟被称为古代圣贤,西方的孔孟被称为西方启蒙思想家,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时代,并生长在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国家,但共同拥有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心愿,共同为实现世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度的不断加深。全球化将成为中国在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中国在这场世纪风暴中的选择,将决定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进行相关论述,使其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和定位。  相似文献   

10.
刘乐 《领导文萃》2010,(24):125-127
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时,其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写了篇文章,对中国提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多大;二是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适应这种持续高速增长;三是如果中国成功地做到了前两点,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中国领导层不缺乏进行重大变革的勇气,但在这么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容不得出现重大失误。就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中国政治改革应防止三大风险:一是政党衰败的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在西方,由于基督教文明中存在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人,对人享有绝对权威,因此,上帝与人的纵向关系便始终是基督教关注的首位。而在中国,则没有相应的人格化的上帝,也没有任何相应的神,这使得中国的先哲们不热心对天人关系做纯思辨性的探讨和争论,而是充满着对现实的关怀。他们不重视思辨理性,而热衷于实用理性。在他们眼里,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因此,他们思考的着力点便越过神而直接投向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关系当然是君民关系,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于是在中国先哲们的论述中,天与人、君与民这些对应的概念总是缠绕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改变和压力日益扩大,地球环境发生不可逆灾变的可能性在增加。在目前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人口的同时,降低人均环境压力和单位GDP的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强力阻止地球环境发生灾变。这就是生态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13,(15):26-30
2013年3月23-2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以中国现代化:道理与前景为主旨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上,中国道路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而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凸显的经济与政治文化发展不均衡现象尤其引发学者热议,在此采撷若干观点,以飨读者。——有学者认为,中国崛起遭遇到价值观或曰意识形态的困境,中国软实力影响微乎其微,是一种不包含道德或规范意义的崛起。中国崛起不包含特别的道德意义柯白(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让许多学者和决策者都难以理解。中国对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更自信了吗?就中国这个国家而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对全球重大事务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16.
胡鸣绎 《领导之友》2008,(6):27-29,47
一社会建设是我党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关系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协调  相似文献   

17.
正对复杂的制度安排作简练的概括不失为话语建设的一个好方法。理解中国,特别是解释"中国模式"得以成功的制度原因,可以把重点放在解读中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中国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这种解读可以简称为"一国四方"——"一国",即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四方"指的是中国在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在政党制度方面,是"国家型政党"(或"整体利益党");在民主制度方面,是"协商民主",包括决策领域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