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说,教师是手持金钥匙的人.的确是他们用手中的金钥匙启开了智慧的大门,让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然而,如果教师只握一把金钥匙,只注重启开知识殿堂的大锁,那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教师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感觉上课听得懂,老师一讲就懂,自己拿到灵活的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教师教起来也有挫败感,认为自己都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就是不能掌握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可能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记忆、考试等常规学习方法,而忽视了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科学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只授人以鱼,没有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3.
如今,学校很流行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学生练得有多少,即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多少;二是教师讲的有多少,即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多少.笔者听了一些高效课,着急的不是学习内容的应试化,而是课堂上教师的无所适从:深怕自己讲多了就是"填鸭式"教学,就是老生常谈、缺乏新理念.如此这般,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讲解的地方,教师却没有讲,或者讲不清楚、讲不到位,致使学生该理解的没理解,该掌握的没能掌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据说,有的地方以教师讲解的多少来评定课堂效益,总之讲得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时会感到一些无奈,比如上课铃响后,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学生在做这做那,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还未清醒。再比如课堂上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标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对话,它不仅强调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而且强调这多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文本则是重要的凭借。反思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文本就是课本和教参,不感越雷池半步;有的教师认为什么都是文本,引入大量课外资料的充斥课堂;有的教师认为对话就是让学生说,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作用弱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泛语文、非语文倾向比较严重,语文课改进入‘高原期’。"常常感叹名师们在课堂中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引导学生与文本真情对话,在课堂中收放自入、游刃有余,他们教学的视角巧妙而别致,独具匠心。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6.
我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小学,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责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有的教师反思过,有的教师从未思考过。难道我们只要尽职尽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出好成绩就够  相似文献   

7.
陶春凤 《经营管理者》2013,(4X):381-381
<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同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作为教师不能忽视和扼杀学生的个性,不能只以成绩这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因材施教,使之将来都能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8.
孟盛 《领导文萃》2009,(17):88-90
他们有的是“蛰伏”多年的“豆芽菜”,有幸被组织相中,从职能部门或乡镇一把手提拔而来;有的是踌躇满志的“空降兵”,自上而下地任职.只待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然而,当他们真正以这一身份进入中国基层政治经济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轨道时,却体会到角色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课堂练习包括课前的引新练习,其练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尝试练习,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转化的过程;学完新知识后的巩固强化练习,就是学生对新知要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进而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前两者实际上是使学生"懂",而后者则是让学生由"懂"变"会".很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往往注重了前两种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巩固强化练习.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读本,只是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而让语文的魅力黯然失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明目的,引导学生顺着教师自己的思路去想、去做,结果,学生却懒洋洋的。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了学生好,怕他们在阅读中走弯路吗?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投入作品中,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因  相似文献   

11.
一、转变观念,优化创新思维环境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产生创新思维的优良环境. 1、变"教"为"引".传统教学观念是如何把知识向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尽量不讲;跳一跳能获取的知识,少讲,难度较大的内容,也不能只听老师讲,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探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创新思维环境.  相似文献   

12.
蒲锐琴 《经营管理者》2009,(12):112-112
对于一个想要做大做强的优质企业来说,强大的品牌是其长期发展的驱动器。有的企业出了一点小问题就一败涂地,毫无翻身之力,最终销声匿迹;而有的企业虽然出了较大的问题却仍然能够度过难关,东山再起,最终再现辉煌,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这一个学年,学校安排我同几个"支教"教师到一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村小任教,接手了一个他们都不愿接手的"差班".我了解了一下这个班的情况:"优生"少、"差生"多;差的原因除个别是因为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差生是因为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差,课堂效率差,以致成绩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方面,对汉语拼音和查工具书(字典)我进行了补习.在调动这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我做了些琐碎的工作,下面就是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为什么总是不尽如人意?认真反省,我们便可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大多比较浅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少教师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讲故事、奖红星、表扬、比赛……对于这些"形式主义",低年级学生倒是很有兴趣,可到了高年级,这些方法已经失去了魅力。高年级学生非常喜欢语文教育名家的上课,甚至一堂课后还念念不忘他们。这是因为他们文化底蕴深厚,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他们都能不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主动积极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厚积而薄发。而多数语文教师缺乏的正是这种必须靠长久读书积淀而成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许俏文 《决策探索》2010,(23):84-85
下班了,很多人赶紧把电脑一关、东西一收拾就离开办公室,或回家或参加聚会;但有一群人却“越夜越精神”,几乎每天都留守在办公室里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盏“孤灯”,这群明明不用加班,可是下班后还总是赖在办公室的人被称为“赖班族”,他们有的是独自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有的是单身男女,有的是两地分居者,有的是家庭生活不如意者……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企业家,谁都想拥有一把让自己所在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金钥匙”。在市场竞争的探索实践中,有的得到了,企业成功了,但有的则不然。企业获得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想只就几个老话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真正树立以市场导向生产的观念 一个企业家的第一要务就是“重视、了解、研究、预测市场”,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计划,最  相似文献   

17.
教材资源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文本;打开视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许多教师认为课前学生找不到一些资料,就认为没有开发语文资源,课上学生没有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演一演就没有拓展新课程资源.教师、学生花大量时间去上网,查资料,去想出很多新颖别致的花样来,恨不能一堂语文课将教师、学生所有的才能和知识都得到展示,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得以渗透,语文教师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责任.一堂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学生没有掌握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没有潜心地同文本对话,没有认真地落实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对教学情境的价值做了如此的阐述.他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教学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的创设成了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创设的教学情境,却未能把学生带进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使之成了一种点缀.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忽略了对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与把握,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有学生情感的培养、思维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发现初中的思品课教学一直陷入一个怪现象:上课时教师辛苦地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扎扎实实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历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历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喜欢听也得听,不喜欢记笔记也得记,不喜欢读书也得读书。因为上语文课就是三部曲——读书,听讲,记笔记。常常是语文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教师常念叨:没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