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把“自由人联合体”和“三个主人”界定为理想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化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如邓小平所提出的要培养“四有”新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而其根本途径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四有新人”是现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界定,这一新人观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 公民”思想的高度深化和创造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精神文明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文明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有”新人是新时期的理想人格模式 ,结合市场经济 ,这种人格模式的培养与建构实际上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建构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而“四有”新人的培养又对市场经济提供道德支持。着眼于市场经济和培养“四有”新人的关系 ,会使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培养“四有”新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田建国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现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21世纪,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性要素,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在人的个体本质、类本质、需要、利益、物质性、精神性、主动性、受动性、生存、发展等多重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向度上,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征充分彰显了现代化“人”的色彩。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呈现出“坚持人的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相统一”“坚持人的需要与利益相统一”“坚持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坚持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坚持人的生存与发展相统一”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当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经济基础以及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也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四有”新人的根本属性。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看作事物的内容的话,它还需要有相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向群精神就是新时期的胸怀大志,报国为民的爱国精神;勤奋学习,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自觉磨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助人为乐,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李向群精神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培养造就“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典作家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历经四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接受各方面教育;它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共产主义社会将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人。列宁、斯大林认为造就共产主义新人一定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还要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毛泽东则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探索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夯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1985年3月7日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以后,他又多次提到要教育青年、教育干部、教育人民成为“四有”新人的要求,并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把“四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培养又红又专的  相似文献   

12.
金鑫 《南京社会科学》2002,2(Z2):424-430
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并相应地提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对现代化理论的突出贡献。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二者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培养“四有”新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造就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个突破。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是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理想是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规范,纪律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文化则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既是说如果没有现代化了的人任何现代化都会失去基础,也是说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只有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才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其实,无论是经济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政治方面的民主,都只不过是人的活动形式和交往形式。现代化的过程与人的解放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当代为实现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只有被放到主体坐标系中,通过在人的发展和解放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定位,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历史作用和意义。马克思曾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的演进划分为三种形态;即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要点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教育要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邓小平同志的重要理论指出了教育的任务,充分说明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教育,是各种教育的“龙头”,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理想信念问题,他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目标,把信仰教育放在教育人民的首位,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并作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与高校教师职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注重以先进文化教育人,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新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指导。下面试就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内涵,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新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方针中的亮点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育"四有"新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针.所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灌输"到大学生群体中去,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培养"四有"新人,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培育"四有"新人的手段,而培育"四有"新人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迁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现代化”置于一个比“社会发展”更宽泛的概念“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来加以审视、思考和规划,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是在个人、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这三个关系人类文化生活的基本方面用新的联系方式、新的和谐取代旧的联系方式、旧的和谐的历史过程。一“现代化化”理论的开创人之一帕森斯在他的名著《社会系统》一书中,把工业化和民主化加以综合来衡量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水准,这一观点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帕森斯以及许多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理论”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要求民主化和工业化首先必须是要求者——文化的创造者获得了对文化与社会的支配地位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