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乐     
放寒假了,离开了试卷,跳出了题海,该轻松一下了,我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了。我先看我最喜欢的寓言名著《伊索寓言》。这本书共51篇故事,图文并茂,非常吸引人。我用5天时间就看完了《两个朋友》、《贪心的狗》、《金斧、银斧和铁斧》。那篇《小偷和他的母亲》我反复看了好几遍。  相似文献   

2.
现在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性看完比较长篇的东西。安心读书的生活已经停留在十几年前了,那时候正在上五年级,看的第一本文学的课外书是《三国演义》,至今印象深刻,无法忘怀。我现在看书,受时间约束,只能看一些短一点的散文随笔,阅读范围基本都是读一些中国近现代文学为主。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是用灵魂在写作,写得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所以他的随笔散文我一直都在关注,希望有时间想再看看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另外,在所读的书中,对韩少功的文章还是很感兴趣的,他那种突破传统小说藩篱束缚的写…  相似文献   

3.
喜欢上郭敬明的书,完全是出于偶然。记得刚买了他的《幻城》后坐在49路公交车上,我第一次没有看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而是被书中的人物和内容迷住了……如果说,看完《幻城》使我满眶含泪的话,那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可以说使我满心溢泪。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对任何  相似文献   

4.
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有着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其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亦卓尔不群,富有创造。本文试图对《芙蓉镇》的语言艺术作些探索和论述。 一 《芙蓉镇》最堪称道的是它那别具一格的叙述语言。 古华曾在一篇《芙蓉镇》的创作谈中写道:“我觉得叙述是小说写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写作的主要手段,叙述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文字功力。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地方没《可乐》读,要看,就要到离家五十多里的婺源县城买。所以,我每个月都要准时去县城,但我每次买回的《可乐》,往往不等自己看完,就被本村或外村的亲  相似文献   

6.
浅川 《可乐》2010,(4):M0001-M0001
我很喜欢读《可乐》,每次一拿到她,心里就有股说不出的兴奋。每次。我都习惯性地用贪婪的目光欣赏封面上的景物。然后翻开目录细细品味一个个标题,看完目录,就一篇篇拜读。我喜欢慢慢享受那文字碰撞心灵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江智强 《源流》2015,(3):64
刚刚看完2015年第一期广东《源流》杂志,那清新的油墨香味,封二"《源流》杂志全体同仁向广大读者拜年了!"一句简洁而情真意切的问候语,还有刊中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了都让人感觉很温暖。从2004年调到县关工委工作时起,我就开始接触《源流》,至今还是对其情有独钟。那时的《源流》杂志是省老促会、省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刊物。10年多来,我伴随着《源流》杂志一起成  相似文献   

8.
黄敏 《可乐》2008,(4):3-3
在书摊上,我偶然看到特别关注杂志社新推出的《可乐》,毫不犹豫买了一本。看完这本杂志后,我便爱上了她。我觉得杂志中的文章平实,富有哲理,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心情不好时,就拿出来读几篇。她抚平了我烦躁的心情。考试不理想时,我就  相似文献   

9.
那还是在春天的时候,学校发了第12期《新少年》。我翻开一看,里面有一篇题为《盲人的感觉》的作文。天哪,竟然这么熟悉,仔细一读,这不正是我写的吗?我记得清楚,这篇作文是我在潼林作文班写的,老师建议我投给  相似文献   

10.
萧乾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40年代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时,借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梦之谷》。人事沧桑,一晃几十年,1983年我到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分管文艺,当时社里出版《萧乾选集》四卷本,为了解全面情况,我特地将已发排了的第一、二卷校样调来过目。第一卷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于是,又重新再读了《梦之谷》。现在回想:第一次读时,是纯粹抱着仰慕和学习态度读的;第二次,是以编辑身分抱着审阅态度读的。如今,我第三次细读《梦之谷》,则是抱着赏析态度读的,当然也还是学习。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同志是诗、文、评论名家,小说非其所长。然而,仔细检读这位严肃认真的作家的两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这对于一个作家的全人全文的认识,对于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文学现象的认识,也自有意义。 他留下的两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一是一九三六年春在天津写的《浮世绘》,在一九四○年第三版的《刻意集》中刊载了四个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男婚女嫁》,使刘亚舟开始跻身于当代小说作家的行列。紧接着他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十余篇,出版了长篇小说《幸运儿》和《冻土》等,然而,作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土著”,他说:“我来自农民的庄稼院。”我创作的源泉和文学的“根”,在生我养我的“北大荒”家乡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我写了一篇《〈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发表在《艺谭》第三期,言犹未尽,兹再论之.考察中国小说史,长篇小说的发展轮廓大致如此:宋元间出现了初具长篇小说规模的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与《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  相似文献   

14.
我于公元1906年,清朝光绪32年,丙午十月十二日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东门外农村中,九岁开始念初小,十五岁,才到城里,读高等小学。当时初小高小的课本都是文言文的,国文课文,都是从《古文观止》《古文评注》选来的名篇佳作。老师要求,讲一篇背一篇。作文也用文言文。我十二岁,还读初小四年级。家兄比我大八岁,他从友人家,借来一部《红楼梦》给我看。我对爱情还不理解,但对她们做诗及诗句,很感兴趣,反复看了有诗的部分,很快就背熟了菊花诗、葬花词等。同时,我开始学做诗,做了一些绝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说,《西厢记》必须扫地拜读,以期无一点尘芥于胸,必须焚香拜读,致其恭敬虔诚而与神通,既要一气读之,总揽其纲要,更须精细读之细寻其妙处。我在读余三定所编的《许诺纪念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下简称《文集》)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体味《文集》中一篇篇用心血写成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17.
每当空闲时,独处陋室,捧读《山西老年》,是我每日消遣的一部分,也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年前,在我刚刚退休、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充斥的是困惑和茫然。每日除和老同志们闲聊或与电视为伍外,便是看下棋、学搓麻将。在一次闲聊中,侯吉祥局长知道了我的心情,便将他的《山西老年》杂志给我看,当时我本想只是随手翻翻,但一本未看完,就不禁暗自叫绝,频频喊好。该杂志排版的格局、内容和精粹文章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一下看完了三本,爱不释手,暇思不断。  相似文献   

18.
杜伟 《可乐》2010,(8):M0003-M0003
我喜欢看《可乐》,里面的文章很好,拦目也不错。每次看完一期,我就开始盼望下期早点上市。 记得在校时,里面的许多文章都被我校的校刊、广播台选用。在校园里,大家看得最多的是《可乐》,一期杂志有很多人传着看。  相似文献   

19.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业余作家礼平写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这篇发表于1981年1月《十月》上的长篇小说,文字优美,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而在当时引起强烈争论和极大的轰动。记得我刚从师范毕业,才十七周岁,自愿到黄岐半岛海丰小学任教,当时的校长是郑祖清老师,他是从宁德师专图书馆调回来的,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学校订阅了十几种的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当代》等。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文学。在这期间,我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和《晚霞消失的时候》同为争鸣小说也引起轰动的几…  相似文献   

20.
读《栖居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栖居与超越》傅德岷从北国寄来一本书,是石杰君的《栖居与超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看完贾平凹先生写的“序”,我才知道石杰是一位“单单薄薄的女子”!我愕然了!因为从1991年开始,经朋友介绍,我就同石杰通起信来,成了文友。如今已有六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