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终身仰慕纵横家的为人,喜好纵横之术,这在唐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唐人刘全白说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①《新唐书·文艺列传》亦云:“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实,诗人自己说得甚为明白:“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②他自比战国时的策士苏秦:“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③自比张仪:“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④李白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已深深地打上了纵横家思想的印记。纵横家很少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唐代纵横之术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专著有赵蕤的《长短经》。赵为李白蜀中的老师,计有功《唐诗纪事》(卷…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大学郑杰文同志赠给我一本他近来所著的《中国古代纵横家论》,我看到后,觉得就像得到了一块珙璧,捧阅再再,寝食俱忘,欣喜之情,无言可状。我认为这是部难得的好书,所以我愿将它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便使大家都能由此书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兹将该书简评如下: 《中国古代纵横家论》,1995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纵横派史略》,从战国纵横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形势入手,分“合纵连横的萌芽和初创”、“合纵连横的鼎盛时期”、“合纵连横的持续和衰亡”三个时期,对战国纵横家的产生、兴盛、衰亡过程进行考证和论述。中卷《纵横家考辨》在搜集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鬼谷先生、淳于髡、张仪、公孙衍、田父、苏秦这六位纵横策士的生平行事、思想观点、纵横活动业绩考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文化系统中的“雅”与文人雅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隋文帝整饬宫庭音采,“分雅俗二部”。“雅”与“俗”无疑是两峰对峙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人一再提到的“雅”,正是古代中国的大传统或精英文化、上位文化、雅文化,这一观念在古典文献中是明白无误的。《诗经》、《周礼》、《论语》等著作中屡屡出现的与“雅”关联的审美命题或概念如“雅道”、  相似文献   

4.
一 明末清初,佳话小说盛极一时,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佳话小说又称才子佳人小说。“佳话”和“才子佳人”这两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明末清初的这类小说中。如拼饮潜夫《春柳莺序》:“男慕女色,非才不韵;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本文拟从人才史的角度来考察《论语》,以期抛砖引玉。一、关于尊贤的思想我国古籍中提到的“贤”,一般是指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的人,也有的地方是专指德行或才能的。《论语》中出现“贤”字有二十五次,如“贤人”、“贤者”、“贤才”、“贤友”、“贤哉”等,可以看出此书比较重视谈贤论贤。一是对古代的“圣贤”表示  相似文献   

6.
《周易·蒙卦》是中国古代元典中最早的关于“启蒙”的理论阐述。《蒙卦》中涵括了华夏先祖对教育初始的认知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环节是自然发蒙与道德发蒙。自然发蒙主要体现在《易经》发蒙的方式方法中,道德发蒙则是“成人”教育的关键。这两个环节中潜藏着中国先贤对蒙在人事、家事、国事之间关系的认知与理解,蒙与发蒙是中国古代“成人”之道的必要前提。以自然发蒙与道德发蒙为支点探究《周易·蒙卦》中所“蒙”为何,自然发蒙是中国古代认知教化的起点,道德发蒙是中国古代“成人之道”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家,将我国古代兵法思想应用于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 ——进行系统研究,并且上升为理论,指导工业企业管理。日本有一位企业家名叫大桥武夫,根据他所在公司的实践,结合我国古代的兵法思想,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这本书把我国的《孙子》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如何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位企业家认为:“采用中国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用美国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更有效。”《人民中国》杂志社的村山学先生曾几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作演讲,他讲演的题目之一就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和日本企业家》,强调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孙武思想管理企业。日本企业界反映,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使用两根支柱或轮子,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生产经营正常或景气时,应用美国现代管理,包括边际成本、风险投资、投入产出法、产品订价、影子价格,价值工程等这个支柱,在竞争中更上一层楼。当企业经营不景气,生产不正常或竞争失利时,采用中国古代兵法思想这个支柱,就能转危为安,起死回生。将中国古代兵法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以及西欧一些国家,可见它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献珍同志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东西均》之第24頁),‘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見7月17日《人民日报》)艾恒武、林青山说:“事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見[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辯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見5月29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9.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籍田礼仪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籍田和籍礼 中国是几千年的农业国家,古代称农业为本业。从战国外始,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偏激的重本轻末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农押商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是不应该将他和“末业”对立起来。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重要标志就是籍田和籍礼。 籍田古书中亦作“藉田”,“籍”即“藉”。它有时指古代天子亲耕之田,“天子亲载来耜……躬耕帝藉。”(《礼记·月令》)“司空除坛于籍”(《国语·周语上》)。有时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特性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琴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09-210
中国自古崇尚衣章制度,如《易·系辞》中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礼记·中庸》记载“春秋修其宗庙,陈其礼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衣裳》中也谈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表德劝善,别尊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在服饰方面已有一定规范,而这规范的表面形态同时亦反应其内在实质的涵义如审美取向、人文思想等。服饰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亦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可具体化为功能美、形体美、时尚美。一、功能美服饰首先应是一种符合功能和自身需求的形式,服饰美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清初小说《一片情》,向来被人视为“淫书”,不为史家所重。早如清同治间丁日昌开列的“淫词小说”中,即有此书。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即将它归入“专演猥亵事”一类。近日江苏社科院所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也云“内容淫秽猥亵”。国外如美国的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难得提及此书时,也说它“实际上是写色情”。固然,此书秽笔甚多,但若挑开这层外衣,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善用方言俗语,文笔流畅轻松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稍不同于一般粗劣庸俗的淫秽小说。它是在元明以来复苏人性思潮影响下,以情为纲,相当全面地暴露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畸形的婚恋观念和罪恶的婚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婚姻弊端的一次大暴露、大批判。  相似文献   

13.
文章究竟是怎样打动读者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文章的三种力量作用于读者心理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中,常常提到“力”的概念,但都是从“力”的广泛意义而言的,含义并不确定。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提到四种:一是“辞力”,如“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①“辞有秋霜之烈。”②“义吐光芒,辞成廉锷。”③大概是指文章语言的清健;二是“风力”,如“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④“砥砺其气,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者……”⑤大概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在文章中的感染力;三是“骨力”,如“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⑥“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  相似文献   

14.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同志在史剧《武则天》附录中断定武则天生在四川广元(故利州),其论据主要是唐朝李义山的一首诗和利州出土的半截石碑。《李义山诗集》中有《利州江潭作》诗一首,题下自注:“感孕金轮所”五个字。郭老说:“金轮是指武则天”,这无疑问;但他又说:“感孕’是由古代的‘感天而孕来’的,诗与武后无涉”。——这两个说法,我认为很值得研究:(一)从字义上看:“感”字在诗题里常作“感怀”、“感叹”、“感想”解释,“孕”字古义和“赢”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学的“境界”(又称“境”或“意境”)说,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为它仅仅是受佛学思想的影响酿成的,或说“‘境界’一词本为佛家语”,举汉译佛经《俱舍论颂疏》等探其本;或说“境界”一词“最初见于《新序·杂事》‘守封疆,谨境界’,……境界这个词本指一定的疆土范围,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后来翻译佛经的人借用这个词,“把一个原指实体的词用以表明抽象的思想意识和幻想,把现实的土地疆界搬到人的头脑中去。”我本人过去撰写的几篇谈论意境的文章,也都以长辈学者的成说为据,近读西汉刘安等著《淮南子》,发现一条似乎尚未引起长辈学者注意的材料,对这条材料仔细加以品味后,觉得对以往的成说有稍加修正的必要;又因受此材料的启示,对中国古代诗歌境界的  相似文献   

17.
“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也成为一种著述体例。一种是思想与理论上的通,如《史通》《文史通义》;一种是文献上的通,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两类虽然形式有很大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一种求通的意识。从中国学术史来看,求通的意识与学术追求,往往是在学术积累己经十分丰富时候出现,因为只有在总体的积累己经足够丰富的时候,思想上的“通识”与文献上的“通览”才有可能同时在这样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学术上的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所以需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求通”的学术意识与“通”这一类…  相似文献   

18.
刘勰情志说和黑格尔情致说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向来重视对于文艺创作中思想与感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和范畴。大致说来,我国古代诗文理论中所说的“理”、“义”、“志”、“思”等,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思想认识和理性因素;而“情”、“情性”、“情趣”、“情韵”等,则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和感性因素。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以前,对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有“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主张。前者主要是根据《诗》的创作经验提出的,后者则主要是根据《骚》的创作经验提出的。但《诗》、《骚》本身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志”和“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不仅讲了诗歌言志的性质,而且也谈到它的抒情的特点。所以,“言志”、“缘  相似文献   

19.
1、从“斜”字说起 中国古代咏物抒情的诗歌中,“斜”宇的出现是异常频繁的。以清人编辑的《词综》为例。它收词2252首,其中含有的“斜”字据粗略统计达307个之多。①一首诗中不仅有连用二“斜”的现象,甚至有连用三“斜”的现象,如周邦彦的《夜飞鸽》,吕渭老的《江城子慢》②。古代诗人是最忌陈词烂调的,一诗中要避免用字的重复,也必定是诗家熟晓的常识。然而“斜”历代袭用而未遭淘汰,并经常在一诗中重复出现,这就显然意味着诗人有着特殊的美学追求。并且,尽管“斜”在古诗中一再出现,我们并无反感,相反,它总激起我…  相似文献   

20.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 ,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周易》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作一初步探讨。一、阴阳之美“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在西周铭文中就有“阴”与“阳”的文字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1卷 ,第 74页 ) ,大概指的都是方位。《诗·大雅·公刘》有这样的诗句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也是指方向。从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古人最初关于“阴阳”的概念。此后 ,《国语》、《左传》、《老子》等文献中都多次出现“阴阳”概念。而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