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网络语汇作为一种网络交际通用语,已逐渐成为具有自身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媒体语言.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结合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探讨网络语汇形(音)、义的不对称性,阐释网语交际者如何产生网络语汇心理联想、通过网语符号由深层到表层系统的转化最终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并从网络传播和语言符号两方面得出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网语在网络普遍使用、广泛流传,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语言有着独特的词汇、语法规则、语用特征等。从本质上看,拒绝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一般而言,礼貌地表达拒绝,可以减轻对听话者面子的伤害,从而保持话语双方和睦的关系。为此,本文将结合礼貌原则论述网络语言中的拒绝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交际中广泛存在网络语言与普通自然语言的转换,网络语码转换在语码转换研究中不可忽略。从语码转换顺应性的普遍原理出发,刘网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进行分析,阐释了网络语码转换过程中基于顺应的交际性、身份认同性、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英语词汇理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拟声、语义、形态学、认知理据多维视角解析网络英语词汇理据,并从人类认知图式角度深层解析网语同人类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与治理。信息革命加速推进,新业态的涌现、新安全的出现、后疫情时代的现实需要等,都让网络治理变得更加迫切。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经历了管网治网、综合治网、发展治网三个网络治理阶段。在梳理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下一步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思路也日渐清晰,就是坚持治理主体多元化,坚持治理手段多样化,推动治理目标具体化,秉承多层面推进的思路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反腐败的独特优势,而其真实性、偶然性、侵权等问题又制约了这种优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制度成因,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是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关键。这种制度构建有三个维度,从网民层面看,基于有限实名制的自律和基于法律规范的他律同等重要;从网媒层面看,应尽快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媒体间协作与创新机制;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事件调查督办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语言“网语”的认知、使用情况、“网语”与汉语言关系、“网语”评价等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着重从男女、城乡、学生与非学生等三组数据提出分析,指出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不能拒绝“网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语”,并将之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之中,对此现象应当重视并细致分析,进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并特别注意到学生人群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与类型,发现其语源主要集中在文娱影视、行业用语、公众人物用语、政治用语、社会热点、方言词汇、外来词以及社交平台用语八个方面。根据语言组构性质将网络流行语分为语音变换类、词汇重构类、语义泛化类、流行构式类以及网络俗语五大类。不同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各不相同,从微观角度以各类流行语中的典型用语为研究对象,将语内机制和语外动因相结合,系统分析各类流行语生成的主要理据。  相似文献   

9.
语言本质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网语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分析网络语言的本质,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人的认知过程和科学发展等视角解析,提出网语是语言工具多样化的体现,是人类认知潜能的折射镜,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语言中的映射。现阶段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仍是肤浅的、片面的、非科学的,很难摸清语言本质的所有真相。而人类对网语本质认知的道路或许更长、更远。对网语本质的探析既是网语研究中的“攻坚”部分,也是网语研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对社会行为与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用途.本文试图借助一个传销网络的案例来探讨一个新问题,即社会网络的生产与再生产问题.以往的社会网分析主要集中在社会网对个人(或集体)在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本文将通过案例的展示研究作为动态过程而存在的社会网,以期追求发现一个网络由点及面的生成过程,获得其特征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P2P网络借贷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移动金融创新的突出体现,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关网络借贷的评论,可以识别投资者对网贷平台的主要关注点和话题。这对网贷投资者、平台的发展和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收集水木清华社区互联网理财版块上网贷投资者的评论内容作为文本数据,利用Python与ROST CM6,通过文本数据可视化和高频特征词分析,研究文本数据隐含的经济信息。研究发现,评论主要关注资金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平台;有关网络借贷的主要关注话题包括网贷平台的风险性、收益性、用户体验感和新手求助。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加强网络平台的自身建设和监管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追问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网络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网络行为、催生不同的网络现实。理解网络可以从认识人网互动的特征出发,在人网互动的物质现实性中确证网络的现实性;在人网互动的信息主导性中理解网络的信息本质;在人网互动的智能创造性中认识网络的智能创造功能;在人网互动的精神共生性中体悟网络的精神属性。理解网络就要肯定网络的现实性,理性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在人类的信息活动、智能创造活动、精神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小镝 《人力资本》2009,(10):84-86
当网络已经成为语言,断网意味着“失语”。每一次断网,却让白领们重新认识网络。也开始反思如何建立自身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解析客观语境与网络语言特点的关系,指出其语言的本质特征为口语、书面语+电子媒体属性,进而探明英汉网语所有特点均受制于Web1.0和Web2.0网络新语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了英汉网语词汇及其构词特点,解析英汉网语的常规关系,强调人类语言的无限创造潜能,进而探析网语及人类语言的认知共核。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际方式,由此衍生的网络英汉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为人所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分成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从语言结构角度分为句际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从认知角度,语码转换划分为有标记转换和无标记转换。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具有非正式、及时性,网络英汉CS发生在对等场景中,主要以句内转换为主、附加语转换为辅、少量存在句际转化等特点。网络英汉语码转化的功能主要是吸引注意、彰显个性,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满足群体认同感,表达文化认同,促进语言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虚拟私用网络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 ,通过一个私用的通道来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 ,虚拟私用网络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等跟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9,(16):19-19
为及时稳妥处理重大网络事件,积极主动开展网上舆论引导,近日下关区成立了媒体网络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于6月26日召开了网络舆情管理暨网评员培训工作会议,邀请网络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全区网评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相似文献   

20.
语域理论中,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话语发生的情景。网络交流中的语域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交流中,语场是广大网民共同兴趣的集合;语旨包含参与者的角色、关系和情感因素等;由于传播媒介与渠道相对特殊,语式也不同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