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吴一文、覃东平撰写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①是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丰富周全的内容自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被“发现”的那天开始,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从1896年苗族古歌第一次见诸文字记录到《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立项(1996年),正好是一百年。可以说,《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现,是一百年来的资料搜集和研究的积淀,是积大成之作。首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提到了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l.R Clarke)1896年在贵阳记录黄平苗族…  相似文献   

2.
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寸,名为刻木”。(《乾隆·镇远府志》)的确在文献志书上很难找到苗族有文字;在平常的交谈中也认为苗族无文字。但在苗族古歌《开亲歌·刻木》中,就保留了苗族原始文字符号,并有实物歌棒。歌棒长约一尺五,三十多个文字符号。关于这些文字符号的历史至今没有得到考证,但它却随着苗族古歌流行在民间已经很久了。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苗族古歌为苗族古代经典,作为无文字社会的口传经典不同于文字的经典叙事,苗族古歌具有民众性、日常性和表演性。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不仅反映了清水江苗族的祖先记忆、族群历史,而且是苗族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其“开亲歌”和“苗族贾理”即为苗族伦理观和社会规约的经典性口传文本。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主要从苗族的家与家族、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和人与人的社会伦理、社会规约等方面规范着苗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并模塑清水江苗族的经济社会结构。现代化以来苗族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苗族伦理观与社会规约的变化,苗族行为准则的“文本”开始由口传经典转化为国家法律与制度,苗族古歌也从“日常生活”状态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5.
哲学工作者公认:哲学形成于奴隶社会。那么,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有没有特殊情况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1979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中的第一首《开天辟地》,颇有教益。在《开天辟地》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古歌》是一部苗族创世神话史诗。它反映了苗族童年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它记录了苗族初民塑造的一系列神的形象,并且围绕着“创造世界”工程,以自己独特的线索,把众神连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神体系。本文试图依据《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蝴蝶歌》是苗族古歌的重要篇章,但长时间以来,学者们一直没有对这部古歌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认为,该歌对鼓社祭中各种执事人员、所需各种什物和一些民俗事像的来历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它实质上是苗族鼓社祭的制度史。  相似文献   

8.
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编年史”,是苗族先民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而且篇幅大,内容丰富。在苗族文学遗产中,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苗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苗族古歌主要有创世型古歌、婚姻型  相似文献   

9.
苗族古歌是唱者之唱与听者之听的双向交流,苗族古歌唱者包含巴兑、东郎、褒牧、理老及歌师;苗族古歌由于其歌谣的听觉性从而其接受者多元,包含苗族民众、世间生物甚至鬼神与亡灵。  相似文献   

10.
至今有关苗族古歌语言的研究成果极少,且集中在对某一方言苗族古歌中词汇的分析和探讨,没有对苗语各方言古歌的词汇进行整体上的比较和分析,更没有涉及古歌的语法、语音等方面。本文认为,把苗语三大方言的古歌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来全面考察古歌的语言现象及特点,并从历史语言学与音系学的角度出发,对苗族古歌的语言作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这是苗族古歌语言研究将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以往学术界对"苗族古歌"的研究重在"外部",诸如叙事艺术等"内部研究"几为空白。该文以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苗族古歌通解》文本为基础,运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苗族古歌的问答叙事形式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问答是苗族古歌的基本叙事结构;总结了苗族古歌的五种问答叙事形式——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多问多答、自问自答和否...  相似文献   

12.
《嘎茫莽道时嘉》(汉译名《侗族远祖歌》)是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的长篇史诗。这部史诗共分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姜良姜妹、王素族长、万亮战魔、甫刚雅常、生死决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冠共萨央十篇,其中前三篇为创世史诗,后七篇为英雄史诗。它叙唱了创世女神萨天巴及其子女们的不朽业绩。史诗形象地记录了侗族先民的生活、探索与追求,记叙了天地开辟、人类及万物起源、洪水滔天等古老故事以及侗族古代的民族大迁徙,内容浩繁,对研究百越文化、宗教、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侗族史及语言学等,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文本叙述结构上,《苗族古歌·沿河西迁》从西迁之前、西迁途中和完成西迁三个方面记录了苗族祖先迁徙前后的内容。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沿河西迁"古歌如何记忆祖先的生活,深描"沿河西迁"古歌所记忆的祭祀祖先的仪式,并从苗族民众对祖先的情感、对祖先根源的追寻和对祖先的认同来剖析"沿河西迁"古歌青睐于祖先生活记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苗族史诗》是我国苗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一份文化珍品。其苗语原诗无疑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汉文译本也是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艳丽香花。这部史诗长达6000余行,包括五组有内在联系或承续关系的神话长诗。它的原型产生于古代苗族的氏族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初期,世世代代以古歌的形式广泛流传于苗族聚居的很  相似文献   

15.
古歌——黔东南苗族习惯法的一种口头传承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古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习惯法研究的视角可分为神话类古歌、历史类古歌、诉讼类古歌和婚嫁类古歌四种.苗族古歌反映本民族传统法意识、独特的"议榔"制度、婚姻制度变迁及继承制度和所有权制度,真实记述了一些诉讼案件的过程,传递着丰富的习惯法文化信息,古歌与苗族其它口传作品在习惯法的传承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摘要]《苗族古歌》在苗族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诗性的表达有着古歌独特的韵致。此外,古歌不仅是对苗族远古历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亦滋养着每一代苗族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则构筑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古歌作为一种神圣化叙事,其内容不仅仅反映了苗族历史的过程,而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伦理规范和维系社会秩序等方面。苗族古歌中的婚姻伦理与规则既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还是苗族民众的生活理想。苗族古歌在一定程度上是苗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对过去历史的集体记忆,但其作为“活态”口传艺术,最为核心的是在伦理、价值等方面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川黔滇邻区苗族史歌文学丰富而系统 ,洋洋数十万字 ,庞大而深厚。集文、史、哲、教、美等于一体 ,是苗族学研究珍宝。本文仅《开天辟地》、《花山溯源》一、二部进行点滴释义解读 ,略展苗族文化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 ,源于史歌方面的薰淀作用。比照苗族数千年来与周边数十个民族关系史中古歌文化氛围所趋铸的心态及其对今日社会进步的良好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嘎百福歌”是黔东南苗族民间文学艺术中艳丽的奇葩,这话自然不错,但却含糊不清;《苗族文学史》参照诗、乐、舞高度分离的现代文艺理论框架,把之当做诗歌样式来进行全面评述,仍然难免机械硬套的嫌疑。因为嘎百福歌诗(词)乐合一、散韵相间、又说又唱的客观存在本身,就充分说明它不仅仅是一种诗歌形式,而是一种民间曲艺样式。  相似文献   

20.
从诗歌本身来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一组祭祀乐歌,是屈原继承和发展南方民歌的艺术结晶。《九歌》同苗族古代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苗族古代民歌及苗觋神辞就是《九歌》的一部分原型,《九歌》明显留有苗族古代民歌的痕迹并与苗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