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散乐与中国古代戏剧存有密切的关系。"杂奏"应为概称若干伎艺的"类"名,"俳优"、"歌舞"、"杂奏"则为三种并列的伎艺类型,"歌舞戏"之说未能揭示"俳优歌舞杂奏"的真正内涵。隋唐时期已经出现散乐指代"优人"的现象,散乐(优人)之"宋金说"理应修正。散乐与百戏的发展历程极为复杂,其历史关系当为"并行[秦汉、魏晋]"、"合流[隋唐、宋元]"和"解体—独立[明清]"。 相似文献
3.
漕粮海运是晚清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由于牵涉面极广,头绪繁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难免存在某些偏颇。现根据档案等资料,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做一辨析,以期获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黄仲则(1749~1783)初次作幕之时地,友人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云:“君为诸生,家甚贫,不愿授徒,值潘君恂、王君祖肃迁官杭、歙,君遂历访之。”本为追述之辞,未确指。清人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二年(1767)条云:“秋应江宁乡试,遂至杭州。……又按 相似文献
5.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有《鸡肋集》七十卷;亦工词,今存《晁氏琴趣外篇》六卷.生于仁宗皇祜五年(1053),徽宗大观四年(1110)秋末,卒于泗州官舍,年58.时苏门学士中的另一位——淮阴张未正在陈州,闻讣大恸,为制《祭晁无咎文》(《张右史文集》卷四十五),并另撰《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详述晁氏身世生平,元·脱脱等修《宋史》时,于主要行迹即依据张文叙次,再参照其他宋人有关笔记,谱成补之本传(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不过,上列资料颇有失误之处,后人不及细察,乃辗转引用,致生鲁鱼 相似文献
6.
8.
9.
10.
11.
12.
13.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0,(4)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助理员制,即乡级决策领导层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副乡长组成.行政执行职能由乡领导与各专业助理员的工作衔接来实现.这种简称为助理员制的体制,在较为发达的乡镇,在受商品经济影响下显得行政事务繁忙的情况下,日益显得很不适应.它的弊病主要有:(1)乡领导很难对农村各业实行有效的领导.乡级领导直接抓助理员,往往应接不暇,疲于奔命.(2)各职能助理人员工作量苦乐不均,彼此不便协作.(3)不便于农村行政管理人材的培养和使用.许多助理人员工作单一,工作能力提高慢.(4)不便于外来人员到乡机关办事,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辛亥广东和平光复,由于光复后特殊的政治局势,形成了胡汉民、陈炯明与黄世龙三督共治的独特格局。在共治期间,胡汉民与陈炯明由于是有着共同政治目标、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同志,因此能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为稳定广东局面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开局。而参督黄士龙由于与胡、陈政治目标不同,产生了政治上的分歧。由于胡、陈能够达到一致,使得在这场三人政治博弈中,最终以黄士龙的出局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是清初岭南诗家三杰。屈大均为该派魁首,其雄奇诗风是岭南三家诗风的代表。此前岭南诗坛一直不被全国诗界重视,岭南三家的崛起,终于促成了岭南与中原、江浙诗坛鼎足而三的格局。清初诗坛的分野,有其政治和文化的背景,深入探讨上述各种关系,对解析明清易代之际传统诗风的嬗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论述可以归纳为四部分,即:论剧作家的想象、天才与灵感,论剧作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论剧作家所追求的真实,论剧作家的独创性。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理论不乏神秘主义的东西,但其内容大多是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这在黑格尔的整个戏剧美学思想体系中是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他在此部分里的许多观点,如剧作源于生活,剧作家应深入生活、时代与民族,剧作家应面向观众等观点,都已经十分接近于马克思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的相关理论。认真研究黑格尔关于剧作家和剧本创作的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有助于当今戏剧创作与鉴赏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