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价值底蕴,蕴含着鲜活的育人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以阐释好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为着力点,以深刻领会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的现实价值为基础,以探讨劳模精神有效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路径为重点,破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难题,积极构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的高校育人新模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工会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理应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彰显责任担当。高校工会应发挥人才、组织和阵地优势,深化劳动教育学习宣教和研究阐释,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大力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创设崇尚劳动、重视劳动的学校氛围,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题中本有之义,是德智体美劳国民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载体。兵团劳动教育的本质在学理价值上是培育兵团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在实践价值上是"维稳戍边",其价值产物是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在伟大劳动实践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新时代建设祖国边疆,需要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开展"教育戍边"行动,塑造新时代"戍边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劳动教育中赓续热爱祖国情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守艰苦创业品质、彰显开拓进取担当。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兵团高校大学生培养,需要贯穿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大学生主体劳动教育创造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劳动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正>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实际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劳动教育。工会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对象、内容和途径与高校教育建设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有相同、相通和相容的部分。因此,工会组织可以在高校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积极参与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推广,为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优秀历史传统为根基,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教育思想为现实指引,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劳动教育的观念方面,转变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在劳动教育的地位方面,重视劳动教育的突出价值;在劳动教育的目标方面,形成对“劳动幸福”的自觉认同;在劳动教育的要求方面,强化对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采取多种对策来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水平,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精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实践指向表现为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观念;重视劳动实践,促进劳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研究和探寻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劳动教育起着辅德、益智、促体、育美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边缘化、价值导向功利化等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家庭教育、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有助于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效性和"五育"内在联动性,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劳动教育提供新思考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在人类劳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劳动形态,契合劳动的工具属性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意义。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劳动成果、改善对象境况和促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彰显出劳动的“对象性”属性。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有效的劳动教育,要构建合理的“对象性”劳动关系,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的创新,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物质与精神保障,进而促进志愿服务劳动“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不同程度地被打上数字化“烙印”,数字劳动时代已然来临。数字劳动时代,人的能力边界不断拓展,、自主实践不断延伸,社会关系不断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得到延伸。但数字技术中存在数字剥削、数字规训、数字歧视、数字异化等现象,制约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劳动实践与数字技术的互动较多,高校劳动教育应更多地指向数字劳动而非实体劳动、指向职业性劳动而非体验性劳动。数字劳动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从着力于促进人的能力发展、彰显人的实践主体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三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内容安排,构建学校主导的协同治理机制、精准匹配的持续创新机制、正向激励的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推进劳动教育是紧扣时代发展之要、满足人才培养之需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的开展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劳动教育观辩证联系的理论土壤,符合社会发展多重矛盾化解的历史必然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意蕴。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数字异化、数字鸿沟、数字消遣和数字赋权等问题,遮蔽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阻碍了教育者能力提升,模糊了教育与娱乐的时空边界,加速了反劳动文化弥散。基于此,面向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厚植“主体在场”的劳动教育实践根基,推动“环环相扣”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协同联动”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建构,促进“软硬齐抓”的内生性教育生态营造,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1.
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工会干部队伍,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则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强化需求导向,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从工会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组织培养目的、岗位适应需要、干部成长需求,明确定位培养目标,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实现“能力所需”与“培养所要”的结合,进而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精准设计培训项目、打造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起六位一体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助力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贺梓恒 《山东工会论坛》2020,26(2):19-25,43
在当今以网络为主导的社会中,我国相继出现了大量新兴行业领域。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法律关系之一,受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理论的动摇。为适应互联网用工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做出适应性变革。结合各个国家、地区的认定标准,认定互联网用工中劳动关系应根据不同单位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工人的实际用工性质,在以核心判定标准即“从属性”为前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个案事实,以更加灵活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我国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表现出“僵化”“指向混乱”“涵义不明”等显著缺陷,以一种非泛化的标准去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内容,将是未来法律完善的关键导向。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包含了对劳动过程和劳动者在认知与实践两个层面的价值判断:在认知层面,包括如何看待劳动过程和劳动者;在实践层面,包括需要怎样的劳动以及如何实现体面劳动。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由崇尚劳动的价值原则,以劳动者为本的价值取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规范和体面劳动的价值诉求四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4.
高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要发展为“中国智造”,一方面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这两方面都需要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调研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育现状,对山东省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出山东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和建议是:积极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东  俞吉东 《山东工会论坛》2020,26(3):47-51,59
高校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要求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互相补充、相互促进。高校工会的参与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坚持共享互补、分担互赢的原则,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通过注重顶层设计、提升工作服务、提高思想认识、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文化建设,把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传导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既完成高校“三全育人”的闭环,又切实提升育人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工会作为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担。在目前新形势和时代变革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借鉴制造业强国经验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发展平台、打造能力提升工程、利用“互联网+”和完善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从而为工会组织持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工作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劳动权是其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所必需的权利。随着我国劳动及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残疾人的劳动权亦得到了较大保护,但目前仍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的状况。在新时代我国人权法视野背景下,对残疾人劳动权予以保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基于人权保障视野,从残疾人劳动权的涵义界定及内容明晰出发,通过检视我国既有残疾人劳动权法律保障体系的不足,进而结合残疾人劳动权保障的历史成就及现实困境,对我国残疾人劳动权法律保障体系予以体系化重构,应该从立法层面明确反歧视原则及内容,逐步建构残疾人劳动安置比例制度,加快设立残疾人劳动解雇保护制度,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及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工会新媒体建设势在必行。上海高校工会新媒体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105篇高校工会互联网建设相关文献和上海市66所高校工会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研究发现,高校工会互联网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兴起于2015年,以思辨研究为主,其中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工会工作方式创新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上海66所高校中有56.06%的工会建立了工会网站,但只有28.79%的工会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且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校工会网站基本达到"形"的完善,但普遍存在"质"不高的共性,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上,近60%的高校工会只限于新闻发布和活动公告。因此,高校工会应该树立工会工作互联网思维,优化工会工作网上平台和提升工会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随着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具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神的中国工匠涌现了出来。然而培育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瓶颈也日益显现,问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第一,人们对"工匠"与"工匠精神"的认识尚存在偏差;第二,工业化分工过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第三,理念教育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四条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建设;三是重新认识新时代工匠群体;四是完善职业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是"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工会工作的新平台和新载体。通过对广东工会组织"两微一端"的实践剖析发现,工会干部对新媒介认知存在畏惧困难情绪、惯性依赖心理,媒介选取和运营呈现较大能力差异,媒介制作内容同质性较高、原创性较低。当前工会干部媒介素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真正实现新媒介技术嵌入与工会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需要从技术嵌入到理念提升、个体发展到组织培育两个路径构建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