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翻译美学的理论根基薄弱,而符号学与翻译美学的联姻则可以弥补其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语言的表征性、符号的逻辑结构、翻译标准的客观性以及符号学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提出符号美学的三大原则,即标记性结构原则、弱隐含原则和意义的多项性原则,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不同于文字翻译,它有着自身的美学特色。从美学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文学翻译所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文学翻译的一大趋势.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一点。因而,在剖析文学作品和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美学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作品的个体性决定了其翻译文本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但是由于文化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民族之间的审美差异,这种“忠实”的翻译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作品的翻译所涉及之问题,其中包括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语言表达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等。进一步说明文学翻译是不同于非文学翻译的,它更多的是注重实现原文的审美功能,因而所适用的翻译方法及标准亦需译者再三斟酌,以求更好的再现原文——即对原文进行审美上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文学翻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审美活动和语言释义的过程,是译者主体性的创造产物,体现的是译者对原文的审美活动和意义解释,从而突出译者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和超越性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6.
奚永吉先生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是文学翻译比较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本文就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对此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接受美学“意义未定和空白”以及“期待视野”理论,文学文本中的空白及文本与读者“期待视野”距离是吸引读者阅读从而延续文本生命的关键,而异化翻译法能实现空白的保留和上述距离的拉大。实践证明,异化法表达更能赢得读者青睐,即便会造成一些阅读困难,也能随读者“期待视野”的发展而被接受。所以,异化法在文学翻译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兼论文学翻译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翻译标准和文学审美艺术性的探讨,结合相关实例,论证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当中,文学性是实现译作忠实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美"的原则,在保证译作忠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文学性,使文学翻译最终成为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9.
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广告的美学情结及其对翻译策略造成的影响,提出广告翻译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忠实"与"创造"辩证统一、"等效"与"求美"有机结合的原则,并据此归纳出广告翻译的三种技巧:修辞等效、达意传情和舍义(形)求美。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研究指出了文本空白促成了文学翻译的再创造,讨论了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译者与原文作者通过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译者与读者艺术接受的过程.提出要把翻译的一般原理与审美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再创造,可以产生良好的文学翻译效果,使得译文读者和原作读者同样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样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欣赏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与美学结合,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新趋势。商务英语的翻译除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通顺明晰等要求,其美学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商务英语翻译和美学结合的必要性,探究了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在词、句、修辞三个方面的美学取向,以期使商务英语的译文实现其审美价值,更具可读性,更好地服务于中外商务往来。  相似文献   

12.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观的演进与文学翻译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文学翻译早期,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文学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学本身而是为了宣教启蒙,文学翻译选材较为盲目,缺乏系统性.随着文学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学社团的蜂起,不同的文学倾向被直接反映到文学翻译思想中,我国的文学翻译观出现了为人生、为艺术的转向,文学翻译选材也随之变得有选择、有计划、有主题,从而促进了文学翻译的繁荣和发展,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但未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文化特征以及自身生活体验的影响,对译文的理解各不相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儿童的期待视野,使译作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钱穆文学美学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穆的文学研究不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深入经、史、子、集各部探究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阐发出中国文学“情当境而发,意内涵成体”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描写和规定并重的方法 ,从语言的各个层面诸如语法、语汇和语篇着手 ,对文学翻译中形似的本质作了详尽的分析论证 ,从而得出文学翻译中贯彻适当适应和灵活对应的形似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诗歌翻译为例 ,分析了形似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形似的贯彻是延续原作艺术生命 ,实现文学翻译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将接受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 ,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途径 ,使之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学翻译过程的分析,阐述了文学翻译中神似的作用。论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追求神似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标识语翻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其美学特征,试图提出公共标识语的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关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