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梅 《山西老年》2014,(10):66-66
每个人的步态,是在走路时所表现的姿态,其神经系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受到损害时,就会表现各种各样的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画圈步态:走路时表现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垂和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行走时足外甩,画半圈。这种步态多见于脑卒中恢复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拙作《西游记主题思想新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五众“将功赎罪”的小说,并从他们各自犯罪——赎罪——上西天的苦难历程作了分析。文章刊出之后(《浙江师大学报》91年第2期),读者或有对于拙作所谓“唐僧五众在西天路上所经受的魔障其实是在为赎罪作功果”一端,以为尚须作出论证。这个建议提得在理,当时因限于篇幅,对这一端存而未论。兹篇所述,就从这个角度展开,权当续篇,再证《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五众“将功赎罪”这一主题之不诬云。其实,说唐僧五众在西天路上所经受的魔障是在  相似文献   

3.
自从《西游记》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特别屉近年来。因《西游记》图书及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唐僧的名字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在《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敢于大闹天宫地府,有着72变本领的,长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了,其次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及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师傅唐僧就不那么招人喜欢,因为他看不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而且对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一遍一遍地念那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众神仙妖怪都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只有师傅唐僧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但真实的唐僧及其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说“圈子”     
老丕 《淮海文汇》2005,(4):48-48
科学家曾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夜里一个人在茫茫的雪野中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沿着某一方向一直往前走,可最后又回到了他出发的地点,他的脚印在雪地上形成一个大圆圈。后来科学家们找到了形成这种圆圈的原因,是因为人双腿的长度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形成圆形足迹。有人曾借题发挥,说人生就是画圈,似乎有点牵强,不过细细一想,此话亦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壹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大唐中国来的,很是辛苦啦,功德圆满,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贰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藏经处取经时,却怎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  相似文献   

6.
五行山下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为了争取生存权,求得自由解放,因而承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作者赋予悟空的任务是保护唐僧,取经是唐僧的事,因要保护唐僧悟空才踏上西天之路。小说中事实表明,孙悟空保护唐僧并非由于紧箍咒的约束,而是出于一种承诺,因而一往无前,坚忍不拔,历经无数磨难而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7.
女儿国国王:“唐僧哥哥,你就从了吧!”唐僧:“No!我乃得道高僧,岂能做这种勾当?”(偷咽了一大口口水)女儿国国王:“那你的几个徒弟呢?”唐僧:“这个嘛,只要他们愿意,贫僧绝不阻拦。”(几个徒弟来到了大殿)唐僧:“女王想在你们中间找一个如意郎君,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孙悟空(抢先跳了出来):“师傅,弟子被压五指山,幸得师傅解救,本该一心一意护送师傅西天取经,但徒儿闹过天宫,骂过如来,就算去了西  相似文献   

8.
电视里重播《西游记》了,眼见得无能的唐僧又被妖魔掳了去,害得孙悟空上天入地的忙着搭救。女儿一生气把频道切换到别的台,不看了。同时她还甩出了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论":"我要是孙悟空,干脆就不带他,连猪八  相似文献   

9.
不打不成交     
唐僧的取经团队就是"打"到一起的。鹰愁涧里的"孽龙"吃掉了唐僧坐骑,悟空与之大战。得观音相助,悟空降服那龙,给唐僧做了白龙马。唐僧率队经过高老庄,悟空打抱不平,打败"逼亲"的八戒,便有了个师弟。在流沙河畔,悟空、八戒与沙僧水里岸上几番恶战,木叉奉师命前来相助,唐僧又收服了沙僧。  相似文献   

10.
我叫他唐僧,他就叫我妖精。我说叫你唐僧是有道理的,看你白白嫩嫩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他吭哧半天,才说你张牙舞爪,麻秆儿身材,怎么看怎么像电影里的白骨精。一句话就点到了我的痛处,抬起手来就是一拳。从小我就皮包骨头,穿衣服总是买不到成品,什么衣服一穿到我身上就无比宽大,空落落的——这让我总是无比敏感。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9,(1)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走了很长时间。人类科技已经迅猛发展,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手机移动基站。一天,几人走到一个驿站,看到"中国移动神州卡,一边取经一边打"的条幅,唐僧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卖了,给每人买了一部手机。  相似文献   

12.
唐僧为何曾两次去西天取经。要讲清原委,这还得从头说起。话说唐王李世民登基后,很想从佛经中得到“生活准则”的阐释,于是就派玄奘去西天取经。这次取经,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被压五百年的孙悟空。悟空出于感激,一个筋斗翻越十万八千里便到了西天,径直把经书取回并送到了大唐。这便是唐僧的第一次取经。唐王看到经书倍感兴奋,但当他翻开经书后就怒不可遏——那整整一套经书都是白纸,没有点墨。无奈,唐王便决定不再费劲去求取经书,而是从大唐的书库中找寻那个“生活的准则”的答案。要从字面上解释“生活准则”的含义,就需先解答什么是“准则…  相似文献   

13.
曾锡环 《社区》2001,(2):59-60
这是一张完整的德国地图,图中画圈者就是阿尔尼斯 最近,我们社区考察团一行有机会访问了一座仅有368名居民的德国城市阿尔尼斯。这是德国最小的一座城市,位于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与丹麦为邻。它和中国  相似文献   

14.
凡是看了《西游记》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很能发人深省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是个吃人不眨眼的妖魔。为了吃唐僧,他先变作一个“美女”,提着一罐香喷喷的“饭菜”,到路口“斋僧”。为了骗唐僧师徒上钩,他还装出一副“慈悲”的面孔,满口甜言蜜语,对唐僧可谓“关怀”备至了。愚蠢的唐僧和猪八戒,被这香喷喷的“饭菜”和甜蜜蜜的言语迷住了心窍,一个高念“弥陀”,一个唾涎欲滴。而孙悟空却  相似文献   

15.
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作为全书的线索,将孙悟空神奇浪漫的传奇人生和唐僧师徒壮丽辉煌的取经事业作为故事情节,奇幻的情节通过不凡的线索串联起来,唐僧在书中成为使情节和线索相契合的关键。情节和线索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情节和线索是小说结构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同对小说的主题具有揭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体现人物性格,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线索贯穿于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或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4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取经到了西天,个个修得正果。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办法。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又位列仙册,不食人间烟火,故也没有七情六欲。无欲则刚,再加上师傅每日…  相似文献   

17.
山西发现的泽州大云院至元三十年"海潮观音"石刻中唐僧取经图像有明确的纪年和榜题内容,图像出现猪八戒。五台山中峰寺成化年间大钟、蒲县东岳庙嘉靖六年大钟唐僧取经图像均刻有猪八戒。与瓜州千佛洞、榆林窟、杭州飞来峰、山西青龙寺等唐僧取经图像比较互证,表明元代至元年间猪八戒形象已经出现,且图像形成了共同的类型学特征。唐僧取经图像集中出现在元代全国各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元代激烈的佛道之争,佛教以唐僧取经像、摄摩腾、竺法兰东来像等真实佛教史实澄清历史,达到正本清源反击道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唐僧不只是一个老实巴交、只知打坐念经的和尚,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管理者。他的三个手下可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猪八戒虽相貌丑陋,却也曾是天蓬元帅;稍差一点儿的沙僧,也曾是天宫的卷帘大将。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能成为这三位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把握体验未知的事物,捕捉人对抽象事物感受和体验最重要的形象化手段之一.<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水石文化隐喻内涵丰富,隐喻象征深刻.唐僧与柔性的水意象密切相关,贾宝玉与石头、通灵宝玉三位一体,与硬质的石玉结缘,他们虽来自不同的渊源意象,却有着同质的文化隐喻意蕴.他们都涉及到弃不弃、情不情、死不死、物非物四对对立统一的辨证命题,在此是是非非的思维模式中彰显着吴承恩与曹雪芹对生命对人生超然的理解态度、冷然释然的反思精神.水石文化隐喻为我们深入了解唐僧、宝玉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与意义开阔了视野,也为深刻理解<西游记><红楼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论孙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空是广大群众所熟悉的神话形象。他大闹天宫出了名,后来又去保护唐僧取经,斩妖斗怪,最后成了“斗战胜佛”,前后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