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以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突破口,总体上形成了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低,粮食问题严峻,耕地抛荒严重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相继出现.土地仍将是农村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同时,探索在土地承包权稳定前提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国的展开,其间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表明了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欠完善和有序性。因此,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管理,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中的一个极其紧迫的课题。本文拟在分析承包权流转中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农地使用权流转稳定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始于80年代末期的农地使用权的流转,被誉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的第二次变革,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在这个总体要求下,如何通过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农地流转需不需要进行﹖农地是我国农民最大和最直接可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 农村和土地,素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敏感的两大问题.改革如何既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又促进发展,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其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实践.为健全和落实严格规范的农村十地管理制度,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有序进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总队于去年底至今年初在成都市二、三圈层开展了巡畲和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崇州市桤泉镇通过推进农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对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基础上,我们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和监管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户营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越来越不适应,以致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郊区,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涉农部门及技术人员、乡镇干部和农村种养殖能手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多元化流转,进行农地集中成片开发,建立高效农业商品基地,带动农业围绕市场调节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成功路子.对此,笔者对成都市蒲江县在农地流转上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一些调研,并就此展开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显得尤为活跃。为此,雅安市委、市政府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并要求规范化。天全、汉源、荥经、芦山、雨城区等县区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鼓励业主开发经营的试行办法及鼓励“四荒”资源开发的意见。特别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速度大大加快。天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去年底就已达96415亩,大渡河造林…  相似文献   

8.
土地始终关乎农民命运。今天,它的再一次备受关注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顾。遥想30年前,那场滥觞于小岗村,不无悲情色彩的托孤壮举,却孕育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改革之门。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脱贫致富,从史无前例的取消农业税到林权制度改革,从自发海选到村民自治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遥想30年前,那场滥觞于小岗村,不无悲情色彩的“托孤壮举”,却孕育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改革之门。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胜 《城市》2009,(3):50-52
目前.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天津、成都、嘉兴、金华、温州等地纷纷探索确权赋能、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的流转方式.其中天津以宅基地换房为特征的流转模式探索出一条城市郊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深入剖析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并改进其不足之处.对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农地流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影 《现代妇女》2014,(10):258-259
土地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和有效实现能够促进农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并延长产业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之下,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出现了自发性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并展现出快速度、大规模、多形式的新形势。如何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正确引导、合理规范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吉林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探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如何发展与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有利于各类资本进入农村弥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有利于提升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带动农村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中集约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在城镇安家立业;有利于农村经济走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今,农业发展的低水平徘徊制约了农业的市场贡献,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像四川这样一个拥有8600万人口,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2.4%的西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业发展急需新的思路。近年来,四川广安、南充等地创造了“业主 农户”的土地流转形式,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拟就这一新趋势,探析适合四川省情的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等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等之间发生的密切关系.同时,土地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笔者并不认同。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探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在全国不同地方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产权制度遇到了两难的选择:由于土地承包经营的一些固有的缺陷以及相关的问题,在许多地方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土地承包经营制表现出了不适应性,甚至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许多地方,我们还必须依赖土地承包经营制,因为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于是,有学者从发展的角度主张设立农地使用权而取代承包经营权;有的学者从稳定的角度主张继续加强和巩固土地承包经营制,只是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法律的起草者们显得无所适从,比如<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设立了"农地使用权",同时,为了防止农村两极分化而规定农地使用权不得转让或抵押.但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定的对策,在设立可转让、可抵押的农地使用权的同时,防止农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正通江县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于近日成功流转给广纳镇安康医院,该宗地位于广纳镇高坑坝村二社,流转面积24.8亩。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经广纳镇高坑坝村二社提出申请,广纳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在通江县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由县国土资源局批  相似文献   

18.
谢思全 《城市》2009,(4):8-1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媒体报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民工潮、人类历史上增速最快的城市化率和全球各国中人数最为庞大的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加强土地科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又存在着法律性的障碍。文中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障碍及破解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村家庭将承包的土地保留承包权,依法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新时代下农村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使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更加规范,高效运转,必须针对其弊端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法律建议,对其作出合理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