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中苏经济贸易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贸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50年代,中苏两国签定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  相似文献   

2.
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是国家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边境贸易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更好地发挥边境的地缘优势,解决西藏边贸存在的问题,使西藏边贸得到快速发展,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在调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边贸的优势和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在新形势下发展西藏边贸的总体战略与策略。在当前要加快西藏边贸通道建设;加大口岸建设投资力度,大额度投资建设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恢复开放中印边境的亚东口岸,新开中缅边境的察隅口岸;扩大贸易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具体对策,以促进整个西藏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开放黑河等四市的决定,至此,我国开放地带由深圳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内陆沿边城市。加大了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经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合作,技术交流和劳务使用,利用边境地区的地缘优势发展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繁荣。与此同时,边贸经济新闻宣传必然成为热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大宣传容量,做到舆论先行,为改革开放开路,并且如实地把边贸经济宣传出去,使之在国内外提高知名度,吸引客商更多地投资合作,共同发展边贸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苏边界关系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厚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演变的背景。195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同盟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在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利益和中苏国家关系意识形态标准的约束下,中苏国界成为两国共同的边界,苏联的国防力量承担着保卫中国边界的任务。中共搁置历史遗留的中苏边界问题,双方边界关系呈现出同志加兄弟的亲密状态。1958年中国准备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后,尽管中苏两党分歧加深,但在中共加强同苏联团结的总方针指导下,有关中苏边界的调研工作平稳进行。中苏边界一直是一条基本和睦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黑河边贸经济的发展起因与兴起过程的新闻点和价值,作以陈述,便于记者在采访中展开思路,捕捉新闻实质根源,起到服务作用。一、黑河边贸经济的起源与热点随着历史的推移,黑河的边贸经济,经过三百多年的几次重大周折,又一次显示出了它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了解它的由来与发展,对于今天的进一步开放,加速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国际贸易中心,服务于全国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论及黑龙江边境贸易发展战略高长春边境贸易是世界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黑龙江边境贸易是我国边贸的一个战略重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优势,亟须从理论的深层次上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谓对苏贸易关系,实际上主要指同苏联远东地区的贸易关系。中国东北地区同苏联远东地区的贸易,也是整个中苏贸易的主体。本文算是最初步尝试,主要想借此提供大致线条并揭示其梗概。(一)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由于帝俄残余势力的盘据,有一段时间中国东北地区同苏维埃方面的联系受阻,仍与原来的帝俄势力发生贸易往来(这里含有帝俄侵夺与中国东北地区被侵夺的内容)。1921年至1923年才开始有了一点变化。1921年3月苏联远东共和国同中国黑龙江省签订了开放边境和双方铁路运输的协定,同意立即恢复铁路交通,组织货运,开放边境贸易。当年双方贸易总额即达到1917年的60%,满  相似文献   

8.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不满意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和做法,赫鲁晓夫也对中国这时发生的政治运动持怀疑态度。1958年在中国兴起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曾使苏联领导人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行3人,按中苏两国社会科学交流计划,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于1989年9月11日至28日,赴苏联对其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进行实地考察。在苏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三个城市八个单位:在莫斯科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学部,科研计划、组织及成果利用总局,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基辅访问了基辅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经济系和乌克兰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列宁格勒访问了列宁格勒大学综合性社会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8月,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得到了精神上、物质上的有力支援。本文就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对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原因、经过及签约对中苏两国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1983年以来,黑龙江省的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的探索,十年的开拓,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黑龙江省的边境地方经济合作和贸易之花,已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既烘托了万紫千红的盛美,又展现了独特的丰姿。发展黑龙江省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不仅使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突飞猛进,而且使我省边境地方贸易额不断上升,占全国边境地方贸易额的1/2。同时,互惠互利的边贸与合作,使我国商品补充了对方市场不足,缓和了物质品的短缺等,即给对方带来的利益使得双方都希望扩大其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战后年代,苏联和保加利亚两国社会科学家在协同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合作范围日渐扩大,其内容也日渐深化。社会科学领域的措施是包括在苏联科学院和保加利亚科学院共同签订的双边五年学术合作协定内。人文科学家合作的范围不仅包括研究保加利亚的历史、语言、文学和艺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关系这样一些传统方面,而且还包括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分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迫切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成熟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完善问题。对解决国民经济最重要任务的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概括,研究全面合作的理论、途径、形式以及在长期规划中苏保两国的相互接近,均在共同研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虎头要塞研究的若干问题肖炳龙1934年至1939年,日本关东军为准备对苏作战,在中苏边境地区的战略要地修筑了数十处国境阵地。其中,虎头要塞是东部左翼军事重镇,在关东军对苏作战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并且因其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东部边界长约4 300公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两国才最终划定并勘界完毕。2015年8月中下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组成调研组,亲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中俄边境城市漠河县、抚远县、虎林市、密山市和绥芬河市等边境地区,围绕边境协定的执行,东部边界是否安泰,边境地区的边贸情况,政治社会发展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步落实情况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我们的初步印象是中俄东部边境地区的安全状况基本良好,双边的边贸关系发展面临挑战,两国民众特别是边民间的认知尚待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情况还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5.
清代恰克图边关互市早期市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中外有关史料,仅就早期恰克图市场的市圈设置、交易方式、货物结构及其特点,略作考述。 一、跨处两国疆界的边境贸易市场 恰克图贸易,得名于其市场所在地——恰克图。恰克图,亦书掐克图、喀克图。清初属我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中左翼末旗辖内,位于色楞格河东岸,南距库伦(今乌兰巴托)八百里。康熙初年,“稍成聚落”,至雍正年间已“规模略具”①。俟《恰克图条约》签订时,由于它地处适中,成为双方互市之地,旧市街归于俄领,中方另建新市街与之毗连,形成一个跨处两国疆界的边境贸易市场,这就是恰克图市场。 恰克图市场的中方市圈,清代官…  相似文献   

16.
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中日两国在战后为迅速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都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各自走出了不同的技术引进道路。一、我国的技术引进及战略我国从50年代起到80年代末,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共引进技术(包括设备进口)1万5千多项,用汇约300亿美元。 (一)技术引进概况。我国的技术引进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 (1)50年代为技术引进的初始阶段。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各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共450项,用汇27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引进约占用汇总额的90%以上。②这一阶段,技术引  相似文献   

17.
石峡 《创新》2007,1(1):29-33
边界是主权国家领土分界线。国际贸易的边界效应有屏障和中介两个相反且可以相互转化的方面。边界对双方经济交往的促进作用称为正效应。自贸区建设的深入,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殊的边境人文、族缘等关系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着规模小,缺乏相关产业链依托等问题。应通过推动口岸经济区,建设大口岸,加强边境政府及相关部门服务,建立中越边境省份省长会议机制等措施,拓展创新中越边境贸易。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我国随着与苏联、东欧国家外交关系的相继建立,也开展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之间的易货贸易。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1950年4月19日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同年分别签订了中国与波兰和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两国的交换货物与付款的协定。其后,我国与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朝鲜、蒙古、越南相继签订了双边政府间的易货贸易与支付协定,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间以卢布为中心的易货贸易记帐清算体系。到1963年2月8日在布拉格又签订了上  相似文献   

19.
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在边疆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边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相互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由于边疆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边疆地区的对外贸易也有其独特性,可分为边境贸易和非边境对外贸易两大类。(一)边境贸易1.边境贸易的演变最早的边境贸易,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畜牧业部  相似文献   

20.
一、中日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中日经济关系是随着国际形势和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追随美国而敌视中国,两国邦交尚未恢复,当时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有限的经济交流,其特点是规模小,不稳定,受政治形势影响较大。到1956年,贸易总额达到12840万美元。到60年代,中日之间开展友好贸易与备忘录贸易,实际上是突破民间贸易范围的半官方性质协定。到1969年,中日贸易总额增至6.25亿美元。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煤炭、铁砂、大豆、玉米、杂豆、盐、镁等,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是:钢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