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对私营企业主收入的合理界定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望英  郑东华 《北方论丛》2003,3(6):112-1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其I必然性,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主绝大多数都是作为管理亲自参加劳动的,因而对其收入进行合理的界定也是应该的。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劳动价值论的方法界定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即区分私营企业主的剥削收入和劳动收入,有赖于“双重人”概念的提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我国私营经济中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局现性的分析,即区分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有助于对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剥削进行规范、限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革分配制度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来源、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尺度与标准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设想等,处处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 ,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 ,也不会陷入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虽有剥削存在 ,但利大于弊。因此 ,要解放思想 ,坚持生产力标准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玉其 《东南学术》2011,(1):103-1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对平均主义的修正时期、改革探索时期、全面改革时期、完善改革时期四个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收入分配的理念与认识上存在误区,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二元结构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劳动者收入保障机制的缺失,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缺失。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明确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政府财政、税收职能,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深化马克思资本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是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并需要大力发展的私人资本及按资分配的收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马克思对资本的界定有两个方面的定义 :一是资本一般 ,二是资本特殊。根据资本一般定义 ,确认公有资本概念 ,这又是新的资本特殊。在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关系。信用的发展导致虚拟资本的产生 ,因此出现执行资本职能的资本与不执行资本职能的资本的分离 ,私人资本不完全等于直接的雇佣劳动关系。私人购买股票、债券 ,持有企业股权都是发展私人资本的形式 ,资本雇佣劳动的场合取得的收入可以定义为剥削收入。资本被其他要素所雇佣所取得的收入 ,就不能一概认定为剥削收入。居民的银行存款、购买股票以及在企业中持有股权产生的利息、股息以及股票转让收入都是财产的所有权收入 ,不是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是衡量和评判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当前最大的不公正是机会的不平等.只有把社会公正作为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的法制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才能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消灭剥削,但并不等于消灭了剥削,而是存在着需要消灭的剥削,其中某些剥削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罗默提出了社会必要剥削理论,其理论尽管有不妥之处,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问题,科学确立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限,最终消灭一切剥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不仅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 ,而且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实践证明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经济和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深化宁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本文从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进展、面对的新课题以及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等方面 ,对宁夏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作了研究 ,旨在为自治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基本原理,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依法允许合法剥削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消灭剥削问题上具有不同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