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前师 《云梦学刊》2006,27(1):141-142
《史记》《、后汉书》二书注引《说文》与今本《说文》有不一致的地方。缨、矍、豺、缇、掎等字注释引《说文》存在的问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重编《说郛》辑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郛》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杂钞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该书保存不少今已罕见的文献资料,前人多能识之言之,但从辑供角度系统研究者至今尚无。《说郛》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百卷本以张宗样校理的涵芬楼本为代表,学术界习称为原本《说郛》。一百二十卷本通行于世者为清顺治四年刊刻的宛委山堂本。李际期重刊序中称此本乃“重定较梓”而成,学术界习称为重编本《说郛》。原本《说郛》辑佚研究笔者另有专文,此不赘述。本文意在探讨重编本的辑佚价值及其在辑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研究重编本辑佚价值就不能不提及原本《…  相似文献   

3.
邱美琼 《船山学刊》2011,(3):110-112
陈绎曾《诗谱》的常见文本是《历代诗话续编》本中所编,其篇幅短小,条目编排也有些凌乱,这是因为其版本不良的问题。实际上,《诗谱》内容含二十目,所论内容由先秦至唐,主要见于《文筌》本、《文章欧冶》本。《历代诗话续编》本《诗谱》文本仅为第十五目"体"中部分内容,其出处为《说郛》本。《诗谱》文本全本条目编排也极有法度,确为讲究谱式的陈绎曾笔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冯梦龙和三言》一书在原书第三次印刷时,著者增添一段文字:“一六三四年,冯梦龙又辑成《智囊补》一书。现在传世的只有《智囊补》一书,《智囊》则尚待发现。”(见第九十四页)此说实误。实际《智囊》一书现还传世:上海图书馆即藏有明刻本《智囊》,为二十八卷,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评十九字,题空二字,前有张明弼叙、沈几叙及冯梦龙自叙。据笔者所知:明刻本《智囊》,上海图书馆有,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又,关于《智囊》和《智囊补》的关系,有人认为“《智囊补》不过是增订性质的重编本,而不是续编本。”更有甚者进而指出“《智囊补》实际上是《智囊》的‘增订版’,《智囊》的内容已全部为《补》所囊括了。”然而,两说均不符事实。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有幸见到了明刻本《智囊》和清刻本《智囊补》两书,对其进行了统计和核对。从目录看,《智囊》和《智囊补》同为十部二十八类;不同的是,《智囊补》将《智囊》“捷智、术智”两部作了次序前后的调整。从篇目看出,《智囊》为九百六十八篇,《智囊补》为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5.
封传兵 《云梦学刊》2014,(3):127-130
蒋藏本《唐韵》所引《说文》与大小二徐本《说文》相互比勘,大多可以互参互证,多条能够订补传本大小二徐《说文》之失,有时甚至证成《说文解字注》段氏之说.《唐韵》所引《说文》对于恢复许书原貌具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肴蒸”,言以蕙草为柴烤祭祀所用之牲体,使香气上升,以享食于天帝太一。“肴”,祭祀牲,字又作“殽”。《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引本句皆作“殽”,同。“蒸”,洪兴祖《楚辞考异》谓“一作蒸”。“蒸”为本字。《说文·火部》云:“烝,  相似文献   

7.
从严格的汉字学理论的定义考察,许慎《说文》六书理论体系对汉字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因为《说文》第一次给六书以明确定义,首次将六书理论贯彻全书进行字例分析;宋元明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别样的发展;有清《说文》六书理论达于巅峰;六书理论亦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之奠基;《说文》六书理论亦有因未有详论或未及详备而产生的问题,譬如六书相兼问题,然亦可见其借鉴作用。总之,《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8.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又名《中原音韵类编》、《北腔韵类》。此书明刊本与讷庵本《中原音韵》比较,有三条显著特征:一、东钟等八韵有30处53个字注“收”,二、平声分“阴”“阳”“阴阳”,三、字数少。分析、解释上述三条,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吴楚材《古文观止》编于清初,为家塾古文读本,记得我入塾读书时即推为首选。解放后再刊屡刊。其佳处即在咬定“古文”两字。我国纪事之文《左氏》、《公羊》、《谷梁》开其端而《国语》、《国策》继之,然《公羊》、《谷梁》重义法,又非《左氏》比。嗣是迁、固肇兴,作者蔚起,《楚骚》以不属于古文之列,仅采撷聊备一格,而《汉赋》盖缺,以下仅以陶渊明、孔稚圭代表南朝,而徐庾不复计矣。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字形义关系的字书,作者许镇是东汉一位很有名望的经学家、小学家。他根据“六书”的原则,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深入精辟地阐述了汉字的本义和古吉,把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较科学地建立了汉语文字学体系,使《说文》成为了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除此而外,《说文》有机的整体性、严密的系统性,也使后人所折服。《说文》成书的时代,正是传统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时期,《说文》这部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文字学著作,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方言》用字与《说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中的文字,《说文》真正不收的有405个,这些字有的反映了方音,有的声素寓义.它们一方面客观地记录了各地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使形声字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大量异体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甲骨文中与"■"有关的"■"字,学界论述不多,各家释文、字编的收录也颇有分歧。从字形及辞例来分析,可以确定其为"■"的异体,不能简单认定为《说文》中的"■"字。此外,本文还对另一个与"■"有关的"■"字用法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51-151
《周易本义》(李红著)于2009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三编:上编是《周易》经文,以传世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逐卦对照,附以《彖传》、《象传》和《文言》;中编是《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以上两编均有白话译释。下编则“是参悟《易》道和《周易》入门的知识”,有《悟(易)本相》、《读(易)举隅》及《读(易)入门》三篇。这三篇更能看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讹,(?)为沙字或体;《(?)》六三可(?)读作盱豫,不读作歌豫,意为妄大之豫乐也;《钦》九三(?),帛本作(?),均当读作腓,今本作股,则疑后人有意改字所致;《钦》九三(?)字读作随,帛本、今本亦作随,俞樾认为今本随字当读作骽(腿),说误;《揆》六五陞宗,陞即陞(升)字.训登,宗训宗庙,不训宗主,又本爻(?)肤读作噬(?);《艮》九三(?),帛本、今本作肥、夤,三字均读作(?),夤为(?)之通用字,训夹脊肉;《丰》九三芾,帛本、今本作殖、沛,三字均当读作旆,训幡幔,虞翻则云日在云下不明称沛,说误等。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中文系陈初生副教授编纂的大型工具书——《金文常用字典》,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今年7月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集常用金文形、音、义于一身的金文字典。其体例为:每字以楷书为字头,并列小篆,录以《说文》说解,罗列金文的不同形体,且略依时代先后排列;在“析形”部份,重点剖析每个字的形体结构,尽力挖  相似文献   

16.
每讲到胡适,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白话文学史》,却不甚了解他在此书之前,还有一本《国语文学史》。《国语文学史》是《白话文学史》的前身。1921年冬季,胡适应邀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当时他“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  相似文献   

17.
<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衷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  相似文献   

18.
1、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叶圣意不坠 本条有两个“伦”字。范注、郭注引《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这是将“伦”字训为有次序、有条理。“论者,伦也”四字,各本大多以为“论”指的就是“有伦次”。此解固然并不为误,但又有了新的疑问:其他的如诗赋、史著、诸子等,难道就不需要讲究伦次了吗?用今天的术语说,以“有伦次”解释论述性著作,是否抓住了此类撰著的本质特征?此“伦”字的训释是否还应再作推敲? 《说文》:“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这是说“伦”字亦可训作道、道理。《礼记·中庸》:“今…  相似文献   

19.
清代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的主要纂辑者并不是盛康、盛宣怀父子 ,而是缪荃孙 ;负责删定、增补与校勘者则是汪洵。“盛编”的纂辑、刻成时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 ,盛氏父子在序言中将基本成书时间说成经始时间 ,这样就掩盖了缪氏纂辑之功。从内容看 ,“盛编”纂辑时曾参考过其他几种《续编》。与略早刊行的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相比 ,“盛编”编辑思想稍稍落后 ,不如“葛编”更能反映时势变化 ,但它校勘严谨过于“葛编”,保存了许多史料 ,因而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1840——1913年)清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字子惇,别号寄簃。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修定法律大臣、资政院副总裁等职。他对我国历代的法律资料,做了广泛、系统的收集、整理和考订工作,并且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有大量的著作问世。仅现存的《沈寄移先生遗书》甲、乙两编就收有沈家本所撰《历代刑法考》、《寄移文存》、《说文引经异同》、《古今官名异同考》、《日南读书记》等各种珍贵文献资料三十五种(其中,甲编二十二种、乙编十三种),总计一百九十一卷。在这里,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