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首先是由当代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决定的。当今世界,生产力在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竞争机制已引进社会的各个方面,优胜劣汰,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各方面的竞争,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历史使命,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形势,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松散的、惰性的、低效率的领导方式,建立精简、高效的领导体制,便于科学决策,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其次,是由目前高校中党组织的现状所决定的。这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的实质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创新技术的获得靠传授和学习。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开设《创新技术》课,让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术,为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是编写和出版《创新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3.
教育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在迈向21世纪,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重大国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何种人才?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就科教兴国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素和教育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实现现代化,需要大批科技人才和各个领域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生源在基础教育。即使那些未能进入高等院校而自学成才的人,同样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根深才能叶  相似文献   

6.
从 2 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 ,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说明了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与工程研究型、设计型高级人才在培养上的异同 ,提出了探索和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不仅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得高级人才的教育任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高等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影响的科研人才,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事业的发展呼唤人才,而现有高校科研人才队伍年龄老化、梯队建设断层和后继无人等等问题无疑将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的障碍。为增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竞…  相似文献   

8.
高级人才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津市高级人才资源及其管理现状,建立了高级人才资源管理预警模型,开发了高级人才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预测了高级人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确定了人才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预警;结合对天津市电子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座谈和问卷调查,进行了天津市电子信息企业高级人才工作满意度、流失率及工程风险分析,对天津市电子信息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天津市高级人才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安装使用,对天津市有关政府部门的人才管理发挥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的复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就在高等院校如何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素质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文中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及人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 ,阐述了现代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素质的要求 ,提出了高等教育必须转传统的继承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 ,从而使受教育者从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为“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 ,以及为实现发展目标起保证作用的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情况 ,分析了实现高等学校发展目标对人事、人才工作的要求 ,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 ,为学校的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人才保证的角度 ,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必须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 ,扩展社会职能、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机制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完成其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快速实现了大众化。研究与思考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新内涵,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新理念,并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严格教学管理,构建与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建设,高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高技能型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无疑向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职教育必须走出一条特色办学新路,建立特色办学理念,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作者就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叙述其实践探索的最佳的、最切实际的人才培养新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打造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推行“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需要引进人才,但更应该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西部地区的民族高等教育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清差距,找准定位,推进创新,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理性反思与对策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着眼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管理对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考虑不足,对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欠缺完善的法律支撑,教学设施管理为教学改革条件创造对师生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对师资培养的目标、机制和模式进行创新;以学生为本,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从有利于培养人才出发进行教育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结合学校从中专幼师升格为高职学院的实际,着重探讨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和辅助课程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高等学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的教育工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命脉,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观念,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要素,创新学科体系,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育评价,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具有非凡创造性思维,富有个性,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心城市高校办学特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呈崛起之势的一批中心城市的高等学校,面临着重点高校林立和来自全球范围人才竞争的挑战。要充分认识办学特色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转变教育思想,确立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要明确服务宗旨,确立学校定位,构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优势,坚持创新,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当前,知识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客观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进而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借助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和各主要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进而得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