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满族的先世在十七世纪前,也曾普遍信仰萨满教。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尽管引进了为其他民族所信仰的如来、观音、土地等神供人崇拜,但萨满教的残余在整个满族却一直存在着,并且对后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3.
辽代契丹人“畜牧”、“畋渔”这一生活方式,从形成的原初意义上说,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从文化的传承作用上看,是因袭了东胡族系的生活传统。这一生活方式的沿续,在强化契丹人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一氏族与部落的同时,也滞缓了契丹人的封建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我国北方操通古斯一满语族的几个民族都信奉此教。“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指萨满为人驱邪治病时,弄神装鬼、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国古代的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有着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各族间的萨满教并无共同的经典、神名和统一的组织,但是有着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5.
浅谈哈萨克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禁忌行为——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该民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但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至今日常生活中仍保留有较多遗俗.此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萨满教信仰中,宗教禁忌的禳解行为是如何在哈萨克人的生产、生活中表现的,并由此展现该民族丰富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筰人部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定居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关筰人的记载,最早著录于司马迁《史记》的《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和《张骞列传》等篇里。筰人很早就从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与中原有着紧密的关系。筰人的确是华西部落群体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部落,与其他的部落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理清了筰人部落情况,有如在盘根错节,纠缠杂乱的部落群体中理出一个头绪,从而就更容易说明其他的与筰人有关的亲属部落了。这对于阐明我国西部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族系问题也是有益的。现在,我们仅就筰人部落的族称音义,分布地区,历史事迹,亲族部属等问题试行讨论,以期刻划出这个部落的源流与踪迹,为理清华西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与族系情况,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辽1、辽太祖虏掠兴大业契丹属东胡族系,长期游牧于今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的老哈河和西喇木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唐太宗贞观二年,契丹酋长摩会率部投靠唐王朝。以后,唐王朝于其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酋长窟哥为都督。至唐末,契丹巳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势力。公元九○七年,契丹的迭刺部夷离堇(统军马大官)耶律阿保机,利用旧的部落选举仪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域各少数民族历史上普遍具有萨满教信仰,在其萨满教艺术品中,萨满神服的形态最为丰富.因生存条件、制服传统的不同,各族神服呈现出独特的造型、装饰特征.本文对东北民族遗存的萨满神服资料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作为原始宗教形态的萨满教,曾在我国东北、毗邻的西伯利亚乃至北欧、北美的众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并对这些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蕴含在萨满教信仰、礼仪、神谕、传说中的大量信息,成为我们了解这些民族早期历史、文化习俗、经济结构、思想观念等诸方面问题的宝贵资计,因此,对萨满教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0.
萨满文化是鄂温克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鄂温克民族对萨满文化信仰的部分特征,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和"天人合一"的至高道统理念。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从一个弱小民族群体的独特生活视角,展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深刻体认了这个弱小民族个体和群体特有的平民精神内涵,通过对萨满文化与平民文本意义上的双向互动的深入探析,进而挖掘出掩埋在萨满文化中现代意识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民原始的蒙昧和怪异的恐惧感孕育了以萨满信仰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神秘多变的惧感文化。以惧感文化为基垫的萨满信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模式——萨满跳神,是一种人类本质异化的动感过程,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剧烈的人神互动演绎人的本质的转变过程,即从人到神的异化和神到人的归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信教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其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仍以信仰佛教为主;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能给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在不信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信运气"、"信金钱",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仪式进而理解宗教是人类学研究宗教的重要路径。地方守护神信仰是藏族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对青海黄南藏族村落守护神祭祀仪式的田野考察,并深入仪式背后,将仪式与村落人们具体的生活关联起来,对仪式展演及其结构、仪式中的人神关系、人神交流方式以及仪式对村民生活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进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新理学”表面上褒扬哲学,贬抑宗教,并力图以哲学代替宗教信仰。然而,在冯友兰关于“以哲学代宗教”的表述中,却透露出冯友兰“新理学”潜藏的宗教内蕴,并在对天地境界的“安身立命”、“事天乐天”功能的论述中,以及对命、运观念的诠释中,也体现出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些特征本质上可以归宗于儒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儒教特征使得“天地境界”本身成为儒教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一命题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对“法律”和“信仰”概念的不同理解。伯尔曼基于对20世纪美国社会现实的分析,认为法律与宗教荣辱与共,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还体现了人的正义终极的关切。伯尔曼是基于西方现代本体论的视角,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是萨满教研究的重要内容,萨满神辞则是清官祭祀仪式中的核心。乾隆十二年(1747)《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颁布,清宫萨满从此便以固定的神辞诵唱神灵。本文探讨了清宫萨满神辞形成的原因,并分别解析了汉文本和满文本神辞的特点,展示了清宫萨满神辞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宗教,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完备的自然宗教形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金石并用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后,萨满教亦从自然宗教向主神教过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萨满教也步入了兴盛的顶峰时期。萨满教宇宙观包括宇宙形成或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天地万物的解读等内容。探讨分析萨满教宇宙起源论、宇宙结构论,对当代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9.
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的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雏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体现了作者的人本宗教思想。人本宗教思想认为人生是悲剧性的,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并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本的秩序,也就是道德的秩序。人本宗教提倡同情心、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人生和人类的至善。小说的女主人公麦琪是作者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利己主义,接纳了利他主义,形成并发展了同情心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了人生的至善,同时也促进了人性的升华,而对自己过去的眷恋和忠诚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她坚持追求至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与人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的大幅改善,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日益高涨,只有建设好共同精神家园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人生意义的探求在精神生活中具有导向性。文章基于当代宗教社会学研究成果,突破以西方模式来看待东方宗教的狭隘视角,认为宗教的共相乃有超越性的人生意义指引,从而包容了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及人生指向也起着重要作用的“天”及无神论信仰。衡量人生意义的尺度与在人生意义评价中存在量与质的关系,指出盲目追求超验的危险及中世纪宗教的人生意义导向的消极性,强调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已成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