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亚利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58-63
由于长期流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血吸虫病依然猖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江苏高度重视并积极部署防治工作。江苏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1950年开始,到1957年冬季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江苏省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病找到了一条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很重视血吸虫病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江苏省积极部署各项科研工作,在流行病学调查、钉螺、治疗、粪便管理、个人防护和安全用水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运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工业领域开展了以提前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节约生产资源、提高工矿企业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改革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在运动开展过程中,湖南工矿企业积极发动工人群众,通过严格执行作业计划、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发动爱国劳动竞赛、改进企业管理制度等方式,节约材料,增加产量,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湖南工矿企业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改善了湖南省工业生产状况,推广普及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了生产作业的过程管理,同时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对于教育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良好风气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东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73-77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初尝全国执政之果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按照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总思路,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改造的工作。首先,中国共产党采取民主的方式建立了全国政权,并有效地巩固了这个政权;其次,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竭力改善民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成功地塑造和构建起一个健康、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再次,努力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在各种条件成熟之际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中国社会成功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6.
吴修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允许私塾存在并对之改造,1951年底该省大多数私塾转变为民办小学,1952年底剩余的少数私塾又大部转为公立小学.随着1953年国家对小学教育的整顿和提倡民办小学,湖北省新成立一些私塾,但数量极少.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方针的重大调整,湖北省一些农村私塾重新开办,呈现勃兴之势.1963年初随着国家整顿私塾政策的实施,到1964年湖北省私塾的勃兴被压制下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给东北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灾难.为防治鼠疫,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东北区党和政府建立专业性的鼠疫防治机构和队伍,开展防疫宣传,建立防控机制,开展卫生运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肖志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12
毛泽东十分关注青年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革命与建设新形势,毛泽东对青年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发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指示,引导青年团的工作;重视青年的学习,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关心青年的健康,鼓励青年人加强体育锻炼;鼓励青年人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体现了新时期毛泽东青年工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甲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287-293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灾害频发,城乡缺医少药,各种地方病流行严重。同期,在全国卫生方针指导下,安徽各地通过扩充与建立防治组织和机构,培训各方力量进行调查摸底,中西医相结合开展治疗工作,进行重点试治并总结治理经验,加强宣传教育,改良风俗习惯等,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各种地方病。这一系列举措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健康;重塑了民众的疾病观,传播了科学的防治观念;展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强化了群众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城市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晓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城市民生问题.他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强调了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社会制度与社会转型层面分析了城市民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因为;提出了解决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尽管由于主现认识、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但其成功之处仍为我们当前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民生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洪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9-7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初步建立了颇为完善的鼠疫预防机制,从而为东北地区的鼠疫防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奠定了牢固基础;同时也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侯赞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0-55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为核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共同的政治目标为导向,确保党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强化监督整顿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改进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开展政治建设要以政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李飞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92-9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社会问题的界定和分类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变迁性社会问题、越轨性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性社会问题等四类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资料选取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范连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6-88
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的旱灾是经常性的、普遍性的,为了战胜旱灾,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黔东南地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对当前黔东南地区战胜旱灾及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疫病防控工作开始走上国家化的道路,各级政府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传媒动员、参与动员等强有力的政治动员形式的运用,促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使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疫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疾病防控的国家化和制度化、宣传路径的多样化和运动形式的政治化以及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广泛开展的群众运动是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的根本保证。即如王小军在其书中所揭示:政治决定着疫病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自然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4):74-78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档案材料的分析总结,文章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民族工作的概貌和取得的成绩。这些民族工作及其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使宁夏地区顺利地完成了社会秩序恢复的各项目标,实现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雷兴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0,(1):18-26
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民族众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好西北民族关系对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仲勋在西北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窥见他民族工作的方法、理论与实践,这为我们当今处理好民族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12
疫情治理关乎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斗争,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形成了健全完善的防疫体制、科学高效的防疫举措、上下联动的防疫网络和群防群治的防疫战线。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防疫贡献及其政治认同获得,对于新时代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序开展对烈、军属的优抚关系政权稳固,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成都市人民政府严格遵照中央指示,深入贯彻中央烈、军属优抚政策,积极推进烈、军属优抚工作。物质优待方面,向烈、军属发放优待粮和优待金,农村中实行代耕,城市中鼓励生产就业;精神优待方面,开展褒扬烈士活动和拥军优属活动;烈、军属的子女入学,住房和医疗等问题亦受到政府关注并得以及时解决。基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烈、军属优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有效解决烈、军属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支援了国家建设和抗美援朝运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