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对传统保守主义两大代表人物柏克和梅斯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两者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作的解读,从柏克与梅斯特的宗教信仰入手,比较两人由批判法国大革命而生发的政治思想,以对早期保守主义做一管窥.  相似文献   

2.
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对英国宪法、政治改革尤其对法国革命的态度上。他极为捍卫宪法,表现出了保守主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政治变革的极度敏感,对法国革命的完全否定却反映了这种保守主义的局限和政治反动。  相似文献   

3.
政治革命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专制政体向现代的民主宪政体制转型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柏克与梁启超分别是西方与中国在其所处革命年代杰出的思想家,面对前所未有的现代革命风潮,两位思想家既不是革命的狂热崇拜者,亦非顽固不化的守旧之徒。他们认同革命的目标——民主自由等理念,但对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持审慎的态度;他们看到政治传统中不合时宜的专制因素,但也珍惜传统中的现代资源并认真思考传统与现代割不断的内在关联。当革命的尘埃渐渐落定,两位革命年代的智者所显示的过人的政治智慧愈发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刘依平 《理论界》2013,(7):19-2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思想者和政治实践家,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对当时的政治和思想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认知既受限于时代,但也反映了其独特的应对变局之方式;同时,康有为已经颇具比较政治的视野;其对政治的改良观念其实与其对民权自由与革命之关系的认知有关;他对大革命的关注和思考客观上为时人之精神革命化作出了贡献。最后,思想者政治价值立场的歧异以及所处的智识氛围决定了他对大革命的态度,但无论何种面向,均可服务于对中国现状的清醒认知。  相似文献   

5.
陈遐 《北方论丛》2006,(3):118-120
法国大革命破除了钳制文化艺术创作的旧文化体制,给了作家和艺术家以自由,也促使文化艺术由宫廷走向民间,不仅博得了比以往远为广泛的欣赏和支持,也使艺术家从民众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从而,使法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大革命不是文化的一场灾难,而是法兰西新文化的福音。  相似文献   

6.
顾少华 《学术研究》2024,(1):132-140+178
法国大革命曾于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影响辛亥革命。回到历史现场,法国这一事件在中国并非从一开始就呈现革命面貌,19世纪前半期它是法国历代君王统治轮替间的普通民变,19世纪后半期则被附着具有变革政体的民主意涵。1899年后它逐渐展现出作为革命事件的意象,并被认定是求权而非诛暴的新型革命。1906年康有为刊发《法国革命史论》,以汤武革命为母题将其重塑,强调它只是发生在法国的汤武故事,属于中国古代革命的诛暴而非求权范畴。在法国大革命是诛暴还是求权革命的争论背后,是革命合法性观念于清末最后十年左右的转型:诛暴不再是革命师出有名的必备前提,求权也是发动正当革命的充分条件。在传统政治文化中作为美好政治意象的贤君和仁政,无法再真正有效消弭革命声音,清廷失去了原先可收摄人心的护身符。这种革命合法性观念的变动,是理解辛亥革命何以发生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通对康德、 尼采关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历史、 道德和批判视角对法国大革命作用问题加以探讨.康德论证的主要困难与他对公民起义权的怀疑态度和称赞法国大革命成果之间臆想的矛盾无关,而与他批判的主要任务与界限相联系;相反,尼采批判的视角明显扩大,但回避康德论证中一个关键的法律层面,否认存在自然和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原因是在革命前期各个不同的阶级之间专制时代的封建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分裂,从而各个阶级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导致革命的发生和俞演俞烈。  相似文献   

9.
民主制度也不确保自由的实现,民主只是实现自由的一种手段。法国大革命的一个失误在于,把手段当作了终极的目的,以至于多数人的暴政出现了。形式上的民主不意味着是一种“善”。国家的宪政建设仅仅诉诸民主工具主义的逻辑而缺乏对民主终极价值的关怀,民主和自由的分离便将导致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德国、法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制度结构、受益人范围、资金筹措和经办机制四个方面对德、法两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国制度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优劣,指出了中国工伤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应在借鉴德、法两国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制度安排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周立红(以下简称周):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我们从您的家庭出身谈起.您在朱利安·卢夫里耶(Julien Louvrier)的访谈中这样说道:"我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平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是农民,我对这样的家庭出身感到骄傲.因为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扎根在了这个‘平民’的法兰西——我们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就是这个‘平民’的法兰西造成的……在我的直系尊亲属中,没有剥削者,没有拥护奴隶制的人,没有大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投机商人.我继承了这样一份几乎无暇疵的遗产,这是福分!"[1](P30)我想知道是这个出身让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了您对自己出身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14.
考察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提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逻辑框架,认为体制僵挺到一定节点时必然导致体制风化,导致体制外异己力量产生,也就是导致改革或者革命。但是体制具有惯性或者粘性,导致改革或革命不彻底,或者因为改革与革命不彻底而使旧制度旧体制变化不大甚至死灰复燃。为此,中国当下改革必须全力宣扬"中国梦",创造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氛围;坚持"顶层设计",提升制度质量和制度红利;借鉴欧美新加坡模式,建立各种要素科学流动的柔性体制;贯彻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一切领域和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到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在世界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进行了“三次真正的革命”。除古巴革命外,其他两次革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墨西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革命是自下而上的,进行得更彻底,加上它所继承的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优越性,使它在革命后走上了稳定发展之路:玻利维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叶,革命是简单的城市暴动式的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加上它所继承的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等因素,大都不适合于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它在革命后仍然是政权更迭、经济贫困。这说明,革命只是历史的火车头,它不能一劳永逸。  相似文献   

16.
多数学者在论及《文心雕龙》和《文选》的关系时,都认为前者对后者有很大影响。然而,从刘勰、萧统对大赋的态度来看,二人对有定评的大赋看法比较一致,但对未有定评的其他作品的看法并不相同。由于二人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的差异,刘勰强调大赋的体势,重视其讽喻意义和风力,不重视没有讽喻意义的抒情之作;萧统则不太注重大赋的讽喻意义和风力,而更重视其中的抒情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