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发表了赖元晋同志的文章《关于宪法起源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文章对宪法是从资产阶级开始搞起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宪法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文章材料丰富、观点新颖,发人深思.但总的说来,我们不能同意《探讨》一文的看法.不揣浅陋,写出我们的意见,就教于作者和法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的法律。环境法学是一个新兴的法学分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环境立法和环境法学研究工作。本文拟就《环境保护法》在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四化,造福人民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法制观念,全面贯彻执行这一重要法律等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我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就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那么,什么是环境?这是我们研究环境保  相似文献   

3.
香港社会流行的我国《宪法》只有第三十一条适用于香港特区的观点属于误解,在我国《宪法》138条中,至少有74条适用于香港特区,这些条款涉及到了国家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作为我国"主权"之表述的《宪法》,必然在总体上适用于香港特区。虽然我国《宪法》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条款不在香港特区适用,但香港特区仍负有不得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作为义务。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香港基本法》是一个全国性法律,它不是联邦制下成员单位才拥有的香港"小宪法"。  相似文献   

4.
陈守诚,崔卓兰同志写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搞起来的》①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拙作《关于宪法起源的探讨》②提出批评并系统阐述了宪法产生于近代的观点。《陈文》旗帜鲜明、结构严谨,在论证宪法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近代宪法与近代民主法制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时颇有精辟见解,读来使人兴奋。《探讨》有许多没说清楚的地方,《陈文》也有些我认为欠妥之处。一并提出,与两同志研讨。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四期发表了《关于<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思想》(以下简称《关于思想》)一文,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下简称《论缓行》)的思想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颇有意义。有的分析很有见地,读后,深受启发。但文章的基本观点,似乎还有可议之处。这里试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守诚、崔卓兰同志写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搞起来的》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拙作《关于宪法起源的探讨》提出批评并系统阐述了宪法产生于近代的观点。《陈文》旗帜鲜明、结构严谨,在论证宪法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近代宪法与近代民主法制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时颇有精辟见解,读来使人兴奋。《探讨》有许多没说清楚的地方,《陈文》也有些我认为欠妥之处。一并提出,与两同志研讨。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发表的马远达同志的文章《关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点探讨》。读了此文之后,很受启发。但是,笔者对文中的基本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提出来,与马远达同志商榷,并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正>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了孙祚民同志的《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一文,这是他六十年代初在《文汇报》发表关于民族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两篇文章的继续。在这些文章中,孙同志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但就其基本观点来说,我们是不敢苟同的。这里,仅就几个主要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孙祚民同志。 (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宪法学领域,我们将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宪法是什么?关于宪法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会有不同的表述。宪法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仍无统一的认识,文章通过梳理中外学者关于近代意义宪法概念的观点,并加以评析,希冀有助于加深对宪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宪法所赋予给自己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关于平等权、言论自由权、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宪法意识是人们关于宪法的观点、思想、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包括人们对宪法的基本看法,对于现行宪法的态度和要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行为合宪性的评价,以及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观点等等。它是人们法制观念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对宪法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宪法意识的研究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大都停留在对宪法的静态研究阶段,注重对宪法条文本身的诠释、阐发,忽视研究宪法制定以后在实际中的作用和发展;重视定性分析,忽视定量分析。当然,这种静态研究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和制定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必要的,但长此以往,就难免使宪法学的研究脱离实际。因此,要使宪法学研究充满活力,就必须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我们这次宪法意识问题的调查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公民对宪法内容的了解程度、对宪法地位与作用的基本看法、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及其要求,以期较科学地、全面地了解我国宪法实施状况和公民的宪法意识,并利用调查统计的结果,对我国公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庄子文章中的重要篇章 ,自古至今对该篇旨意的理解歧义纷纭。其中最重要的传统看法 ,就是“向、郭”和“支遁”的两种观点。向、郭认为《逍遥游》中大鹏与小鸟都逍遥 ,支道林 (遁 )认为大鹏、小鸟都不逍遥。文章介绍陈寅恪先生如何判断向、郭观点来源于当时流行的才性论 ;并疏释出陈先生认为支道林观点源于佛家《道行经》的根据。文章认为 :如果服膺陈先生考证 ,则两家观点对《逍遥游》的解释 ,皆是源于时代风气 ,属“自出机杼” ,遮蔽了庄子创作《逍遥游》的本意。关于庄子《逍遥游》一篇旨意 ,文章进一步作了考证 ,认为其主旨是大鹏逍遥 ,小鸟不逍遥 ,并以此凸现庄子道、物对立的哲学观点 ,廓清了前人对该篇旨意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关于国家能否成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合法主体的不同观点,认为判断的主要标准应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对该规定涉及的三个条件结合国际实践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宪法权威的来源,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宪法权威来源于宪法的强制力和宪法的正当性.笔者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宪法权威来源于对宪法的信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法,其《宪法》依据可能只是《宪法》的一、二个条文,《宪法》的任一条文并不是针对任何的部门法都无条件地适用。《草案》的《宪法》依据主要是《宪法》第15条关于市场经济的规定,此外还有第13条关于收入储蓄等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宪法》第12条主要是《刑法》上惩治侵犯(公共)财产罪的《宪法》依据。《草案》对不同性质所有权以平等保护为原则,但也有例外,这符合《宪法》关于实行市场经济的规定。《宪法》第12条和15条之间不存在抵牾。《草案》和《刑法》各有其性质和方法,亦各有其《宪法》依据,二者可以同时合宪。《草案》细化和完善了《宪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符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草案》不违宪。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研究》(京)1987年第1期发表了陈元同志的文章:《“短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本质特征》(以下简称《“短缺”论》)。我对《短缺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概括和表述,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陈元同志在《短缺论》中指出:“‘短缺’和‘需求膨胀’。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并把它作为全文的立论依据在正文中作了扼要的论述。在我看来,这—观点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宪法的重要特征是保护公民权利。体现日本近现代发展的明治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昭和宪法 (《日本国宪法》)对日本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有哪些不同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护制度即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制度,其始于五四《宪法》,八二《宪法》恢复,其他国家法也有涉及,其中《代表法》的规定较为集中和深入.为了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狭义法律对宪法关于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规范进行了具体化和扩展,但是,就运行效果来看,还存在现行法规范对人大代表履职保障不足的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 孙启明同志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见《安徽大学学报》89年第2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批评了我关于“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并从狭义悖论存在的条件和关于说谎者悖论及所谓“理发师悖论”之推论的分析方面,对与之相反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非常欢迎这种学术性探讨。我对孙启明同志的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在此作一答复,并期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悖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