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私人献书是《四库全书》底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纂修《四库全书》起了重要作用,但以往的研究视角大多只是将它作为四库编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忽略了对私人献书的种类和献书群体的考察,而且所依据的材料也多囿于吴慰祖校订的《四库采进书目》。本文以《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为主,并与已有的研究合并考察,对私人献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补充,发现了关于私人进呈的新信息,扩大了对私人献书的群体的了解,有助于对四库献书家群体作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古典文献编纂的《别录》、《七略》两部书目,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校勘学、分类学的先河,并影响着后世近两千年来图书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思想的研究。它所采用的“七略分类法”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1545年德国吉士纳(Konard Ne-suer)的“万象图书分类法”(Biblfot heca universals)早一千五百五十一年,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别录》、《七略》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批判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研究先秦学术思想演变,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吕幼樵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59-164
光绪二年刊行的《书目答问》是《四库提要》之后最重要的目录书,影响极大.各地翻刻重印版本甚多,光绪五年,张之洞弟子王秉恩校勘的贵阳刻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重刻本,王秉恩对本书进行了大量的"补"和"正",改动原书达四百余处,纠正了原书的许多错误,补充了大量的材料,惜其流传不广.1931年印行的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对《书目答问》作了全面的"补"、"正"工作,影响最大.然而范氏未能广聚众本校勘.特别是没有看到贵阳刻本,未能利用王秉恩的成果,诚为研究《书目答问》之一大憾事.且王秉恩学术水平、目录学眼光,均超过范希曾.王秉恩及其校刻之书,均有很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升 《社会科学研究》2007,23(1):182-189
目前存世的朝鲜文献如《燕行录》、《李朝实录》、《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收有不少关于清修《四库全书》的掌故。本文将这些材料搜检出来,从“补《四库全书》馆员的事迹”、“关于《四库全书》的编修”、“关于《四库全书》禁书”、“对《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的评论”、“其他”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其对四库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隋书·经籍志》相关史料的断句、荀勖新簿与郑默《中经》之关系、《北堂书钞》所引两处史料的正确解读、荀勖开创四部分类法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古今书目不录《中经》之原因等六个方面,就四部分类法的起源问题与董恩林先生《郑默〈中经)首创四部分类法考辨》一文进行深入的讨论,进而认为荀勖新簿是一部承袭《中经》所著录图书、又变更了《中经》分类体制的一部全新的目录著作,因此,四部分类法只能是起源于苟勖《晋中经簿》、而非郑默之《中经》。  相似文献   

7.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郭氏易解》,明郭子章著,《四库存目》有其提要,《四库存目丛书》未收此书,《四库存目标注》未见标注,海内外未见馆藏及著录,法图藏本盖为孤本。郭子章是明代后期心学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其易学以"心学"为其核心思想,兼重义理与象数,同时重视文字训诂。  相似文献   

8.
刘精盛  吴青峰 《学术界》2007,(2):108-111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译注》把“求”解释为“要求”,有不准确之嫌;《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易”与“奢”对文义近,是“盛”(盛大)的意思,而《论语译注》解为“仪文周到”,既缺乏根据,又不妥当。  相似文献   

9.
《译语类解》(1690年)是在朝鲜朝时期刊行的一部汉朝对译词汇集,它为木刻版,分上、下两卷,共62个门类,收录的词汇总数为4781条,其释词方式为:先写汉语词条,再用韩文标记单字的中国音(以“左右”而分类,“正音”为左,“俗音”为右),最后通过《训民正音》来注释词义.大部分学者认为此书为一部单一的汉朝对译词汇集,但通过对其文献性质的研究可以发现它是一部韵书——词汇对译集,并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经典,又是一部生态学著作.它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说、天人相应等哲学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整体观.它的养生和医疗理论贯穿了生态学方法,对当代医学和精神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分别被称为中国和El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中都有“魂灵”形象的出现,试图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发掘“魂灵”形象并加以比较。据此,总结出佛教对中日两国“魂灵”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影响。佛教在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干预,在日本则带有浓重的神道教色彩,这是两部作品中“魂灵”形象出现差异的主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涛 《学术界》2007,(2):293-30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他的《西学书目表》确立了近代目录学的三大分类架构,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分类法体系的诞生,在政治方面对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传播和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代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与冯梦龙所编《喻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创作的成就,文学史上因之并称为“三言二拍”。  相似文献   

14.
著录于《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的国空图《诗品》,《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并未收入,却又在其他部类中不止一次地收录。这种一面失收、一面重复的奇将现象及真形成原因,便是本支探讨的内容。失收情况《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在“本事诗一卷”弓“六一诗话一卷”之间,著录有“诗品一卷(内用藏本)”,提要云:唐司空图撰。图有文集,已著录。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请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抒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惟此一编,真出图季。其《一鸣集》中有《与李季才论诗书》,谓“诗贯六义,讽谕、抑扬、停…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高中课本里 ,对《周髀算经》这部古代典籍属于哪类科学著作 ,提法并不一致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 1 9课是这样写的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秦汉时期的两部数学名著”。但是 ,第一册的《教参》又说 :“《周髀算经》是西汉或更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在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 2 0 0 0年 4月版 )中 ,对此书的注释是 :“《周髀算经》是一部天文学著作 ,其中数学占有一定比例” ,“它记录了我国古代早期的一些数学成果”。课本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由于课本上对《周髀算经》的提法不一致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  相似文献   

16.
《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第一部年鉴的“编后记”中表达心语:“《上海年鉴》的编纂是没有穷期的,对年鉴编纂工作的探索,也是没有穷期的。”在这以后的五部年鉴正是以这种探索精神编就的。笔者试图通过对《上海年鉴(1996)》、《上海年鉴(2000)》和《上海年鉴  相似文献   

17.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蠡测——以《诸子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著作甚多,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调《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对《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如《汉志.诸子略》各家的书目著录便反映着各家的学术发展史,而小说家书目之著录突出了小说家与黄老道家和汉代方士的关系,符合汉代小说家特点和作品实际。因此,《通释》对于学习和研读《汉志》,考察东汉以前文献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陆林 《学术界》2002,(6):135-141
《北京大学学报》近年来先后发表章启群、商金林两位先生之文 ,对《给青年二十四封信》是否为朱光潜所作进行讨论。其实该书又名《个人与社会》 ,在上个世纪的3 0、40年代曾由上海长风书店多次印行 ;作者自有其人 :林萍———这在 1 991年出版的权威性大型断代书目类工具书《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早有明确著录。由于未检这部工具书 ,章先生认为“二十四封信”为朱光潜作固然是缺乏根据 ,商先生论证非朱光潜所作亦显事倍功半 ;此外 ,章先生有关朱光潜是否知道此书出版的看法确是一个可以关注的问题 ,商先生的某些具体辨析则或有未必尽妥之处。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春秋公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桐生 《文史哲》2002,(5):53-57
《史记》的学术渊源来自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 ,其中以春秋公羊学对《史记》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作《春秋》说”是一部《史记》的理论基石 ,“纪异而说不书说”影响到司马迁的天人观 ,《史记》的政治观也主要来自于春秋公羊学的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20.
朝鲜朝(1392—1910)引进和翻译中国韵书,积极推行以《洪武正韵》为汉语官话“正音”标准的中文教育。朝鲜朝从官方层面将《洪武正韵》列入蒙童学习书目及科举考试科目,翻译《洪武正韵》,刊行《洪武正韵译训》,构建汉语官话“正音”韵书编撰的标准范式。《洪武正韵》曾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正音”教学产生过深刻影响,推动了朝鲜本土化汉语“正音”韵书的刊行,是汉语国际教育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