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西北五省经济快速增长,以三次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测量指标度量了西北五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使用Eviews软件测量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与1978年的结构层次系数的关系,分析出西北五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较快,但在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及程度比起全国水平发展较慢;提出应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物流业、旅游服务业等来促使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对策李辉西北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五省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边境漫长、资源丰饶,但经济落后、环境脆弱、开发度低,是我们急待发展和整治的区域之一。如何发挥西北地区自然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其自...  相似文献   

3.
西北五省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区位熵理论分别计算了西北五省2003-2010年的物流业增加值区位熵、物流业从业人员区位熵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区位熵,在此基础上分别描述了西北五省上述三个区位熵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西北五省整体的物流产业区位优势及其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对五省内部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北五省内部各省份物流业区位优势的不同特征,最后对西北五省的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北五省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加强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科技创新差异性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间科技创新的差异性较大。陕西省科技创新总量指标远高于其他四省,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高;新疆科技创新的相对指标和部分关联度数据很优异;甘肃和青海在技术市场成交额和科技投入方面的关联度比较高。基于这些差异,西北五省在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同时,应学习和借鉴东中部科技创新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发挥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和战略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富集、区位显赫、开发潜力巨大,其发展对全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北五省为例,利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贡献方程和偏离-份额分析法,探究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速逐渐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研究建议西北地区需要调整第一产业的资源供给结构,落实更主动的就业政策;鼓励各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资源深耕,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国家对西北地区财税、融资方面进行精准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关键保障,而金融发展能力的提升则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功能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沿线五省(区)为分析对象,选取衡量省域金融发展能力的35项指标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和评价沿线各省金融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尽管西北五省(区)金融整体发展能力依然较弱,但陕西和新疆的金融发展能力相对西北地区其他三省(区)处于较高水平,而处于中等水平的甘肃的金融发展能力与前两个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宁夏和青海则相对排名靠后;五省(区)金融发展能力受其经济发展程度、金融行业规模与效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并且各自的影响效应大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向西开放重要功能的西北地区,亟需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强化区域金融合作以及改革创新区域金融发展等诸多措施,合力促进区域金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莫超教授的专著《近代西北方言文献集成》,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明、清至民国三代的地方志方言资料,以及有关西北地区方言的研究论著,近60多万字的资料汇编成书,并对西北五省区方志中的语言数据和方言著述逐一做了提要,这在西北地区属首次,具有开创意义;在中部或东部,类似《近代西北方言文献集成》的书,似乎尚未面世,更可见此书的创新精神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丝绸之路上重要城市所辐射的西北五省为研究实验组,考察1995-2012年西北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对经济时间效应差异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的经济密度和旅游带动的经济效应都领先于其他西北地区;2007年是整个西北地区的突变点,西北地区在西北丝绸之路计划实施之后,各地区对政策的响应时间并不一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除了旅游收入之外,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西北四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986-2012年的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发现,西北四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很高,相比较西北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验证了西北四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进而得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同时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也为国家及地区制定更好的政策,促进西北地区农业虚拟水贸易的发展、保障西北粮食安全、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和探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内容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经济理论讨论会,于10月12日至19日在银川市举行。参加会议的经济学者、科研人员和有关经济部门的中、高级计划管理人员一百一十多人,向会议提出论文和调查报告共73篇。 这次会议是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同时举行的,反映了西北五省(区)经济理论界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振奋的面貌。 记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现将讨论会上提出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 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要素,通过构造包含有生产要素三次产业投入结构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三次产业中的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产业间的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从弹性系数比较来看,第三产业的要素产出效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和能源的产出弹性系数;从要素投入方向看,在要素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具有增长效应,第三产业资本增长份额来源于第二产业,劳动、能源投入份额全部来源于第一产业有利于实现产出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西北五省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并选取相应指标代表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拟合出各省的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和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各省上述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之间在2007—2017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结合各省(自治区)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回归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四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青海省在剔除三个采矿业以后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加强物流产业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努力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地区GDP和货运周转量作为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运用Logistic模型来确定三峡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针对三峡区域的核心城市宜昌市2001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借助Eviews6.0软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测定出了当地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最后指出了三峡区域物流业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2-2015年中国西北五省: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的对外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西北五省对外贸易现状,进而基于因子分析测算五省区的贸易竞争力水平。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陕西、新疆贸易竞争力较强,青海、甘肃、宁夏三省贸易竞争力水平偏低,对外贸易欠发达;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五个省份在过去的四年中唯独陕西贸易竞争力逐年提升,除外贸依存度低于新疆外,在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其他四省贸易竞争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下降趋势。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机遇下不断提升西北五省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期,城镇居民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消费层次和结构的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6-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各地区城镇居民不同层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联合产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之后依次是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2)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对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产出弹性系数都较小。并且,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弱于中部地区并低于全国水平;(3)全国大部分地区享受型消费弹性系数为负,表明我国目前应谨慎发展享受型消费。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总结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基于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构建模型,对2015—2020年西北五省区农产品供给质量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探索提升西北地区农产品高质量供给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产业分为旅游产业和非旅游产业两个部门,应用Feder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产出通过与非旅游产业部门的弹性关系而影响其增长,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通过数据检验表明:旅游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带动和溢出效应都很显著,直接带动率为5.06%,溢出效应为-34.43%;旅游产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较传统工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高出5.33%.以旅游产业对经济的直接效应和对非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作为聚类指标对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我国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区域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别:经济发达、旅游发展水平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经济发达、生产效率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带动及溢出效应不显著的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发展水平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北五省区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助于缩小西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开放程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了缩小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